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中發 孤篇壓南宋

黃中發 孤篇壓南宋

你以雙眸燃燒我的詩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

關注「作伴結廬」

孤篇壓南宋

文:黃中發

版式設計:龍靈子

在宋人法帖中,我一直比較熱衷於宋四家。一天,幾位文友在我書法館喝茶、探討鄱陽老鄉姜夔書法。從書櫃中找 出姜夔法帖,我立刻被此帖的質樸雅緻、素凈空靈深深吸引,才開始諦聽姜夔書法那不再遙遠的絕響。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長31.6cm,全文計101行,是目前唯一發現他的墨跡稿,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跋,是寫在文章、書籍等後面的短文,一般為鑒定、評價、考釋而寫。當然這寫出來得是中國文人智慧和精神品格。

姜夔為什麼要寫這個跋?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來一場姜夔書法的探索之旅吧!

南宋寧宗嘉泰二年春季的一天,紹興一座山上,百卉爭芳,陽光透著香氣,鳥兒叫得比平常歡唱,好像預感有什麼好事發生。果然,一周姓農夫在山中挖到了一方小硯及一些墓磚,他覺得有價值,就三步並著二步交與錢清三槐的王畿,王畿驚喜萬分,畢竟他是懂收藏的行家。那天恰巧姜夔的故友了洪法師到王畿處串門,檢視硯背有「永和」「晉獻之字」等字樣,眼睛立馬瞪圓了,驚叫道:「是王獻之所書的《保母墓誌》。」

趕緊做了幾個拓本,馬不停蹄將此磚拓本從錢清攜至姜夔處。

當白石看到這個拓本時非常激動,他似乎看到了王獻之二十幾歲的模樣,正在以王氏筆法寫他那蕭散逸宕,秀逸舒展的小楷。儘管還有點稚嫩,但初具大家風範。又似乎聽到了獻之在訴說保母李如意陪伴幼小的他,手把手教他寫字,就像他父母的書法助教。他們王家大院的女人如王洽的妻子荀氏,王珉的妻子汪氏,個個都是書法高手,保母也不例外。這就是王家的大文化氛圍,也是魏晉風流的一個體現。

當時,有一部分人對《王獻之保母志》持懷疑態度,姜夔自然要給予辯證。他以七美譽之此帖,以七辨進行辨解。出於考證,姜夔以嚴謹端正的小楷,以中國文學史,書法本源為基,以自己書法實踐,旁徵博引,為其考辨、作跋。

跋文中,姜夔隱約對自己書法少人賞識發出了吶喊 :」予學書三十年,晚得筆法於單丙文,世無知者」。正是因為此跋,讓姜夔書法在南宋乃至整個中國書法史上流下一道閃亮的光芒。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鄱陽人。自號白石道人。平生浪跡江湖,時賢多與交往。一直未入仕途,布衣終生。他多才多藝,擅長詩詞書法,精通音律,尤以詞曲著名。

宋時有「蘭亭學」考。姜夔《蘭亭考》,世稱「史上蘭亭第一考」,著有《禊帖偏旁考》和《禊帖源流考》,被稱為蘭亭學的創始人。姜夔藏有四個版本《蘭亭序》,朝觀暮臨,常將所悟所得跋於其上。曾欣然作跋,「余廿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

在談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志帖》書法特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姜夔的書法美學思想,其書法美學思想可以在從他書論《續書譜》中找到印證。

《續書譜》一卷,姜夔意在繼唐孫過庭《書譜》之作,歷來為書家所重。宋謝采伯在序言說「議論精到,三讀三談,真擊學之蒙者也。」其書凡二十條,分論書體、用筆、用墨、臨摹、章法、氣韻等,對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體會。

我們來看姜夔《續書譜》總論 前面幾句:「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圓勁古淡,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

姜夔認為書者要先溯源,再挹流。

我個人認為他的書法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性情說和風神說。

一,性情說,北宋評書一般以人品來定品書品。姜夔以性情來評書,回歸藝術本體,更進一步。其大意「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與作者的精神相通的。隨各人的個性和志趣,顯不同的姿態。個性的耿直的便下筆平直:矜持自斂的會下筆拘束;急躁的則過於剽悍;狐疑的,弊於凝滯。這是姜夔沿用唐人孫過庭的觀點。

二,風神說,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再看他對楷書的評論;「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洒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其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當然,白石對上面幾位楷書大家自成一格還是給予充分肯定。

現在我們來分析姜夔《王獻之保母志跋》帖的藝術特點,不難看出看出他的書法出於鐘王,吸收了鍾繇的隸勢,二王的雅緻,虞世南的沖和,歐陽詢的用筆精到。受歐體的影響可能與鄱陽曾有歐陽詢書寫的《薦福寺碑》,《心經》碑刻有關。宋時的鄱陽地廣物豐,文化底蘊深厚,有大量的名人墨跡,或碑刻。如歐陽詢,顏真卿,黃庭堅的墨跡或碑刻。姜夔雖游於江湖,每年科舉考試時也必須回家鄉鄱陽。或許潛心臨摹過歐字,或潛移默化作用,看下面圖片,上是歐字,下是姜夔字,明顯有歐陽影子,只是姜字把橫畫拉長,或把空間稍作變化,結字隨字賦形,一任自然。章法上,字距疏密隨情性而定。雖有長格,行距還是覺得極疏,有清靈空遠之意象。吸收另幾家小楷之精髓,化而為己。形成了清新俊潤,出風入雅的自家風格。

觀其題跋小楷,如其人安貧守節,如其詞古雅削拔,如其音樂敲金戛玉,如清風拂面,讓人除煩心,生喜悅。此跋是我們鄱陽人的一個文化坐標,儘管是用於考辨,但仍然寫出了性情流露;寫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寫出了書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雖然我們目前只看到了姜夔這一件小楷作品,而宋四家被後世取法的大都是他們的行書墨跡詩稿,如果姜夔有行書詩、詞墨跡傳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意外驚喜。儘管如此,但白石小楷孤帖壓南宋,足以值得我們敬仰,去研究學習。

作者簡介

黃中發,江西鄱陽人,現為鄱江書院副院長,鄱陽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喜翰墨,主攻行草.揉篆隸筆意,籍數十年臨池,並樂從經史諸子百家中找養份,苦尋自家風貌。其作沉厚而顯圓活;俊逸外發而勁健內含,重視線內運動的表達,強調節奏。一直從事書法教育。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職工書法展,全國首屆「長江杯」書法展。作品曾在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發表。藝術簡介載入鄱陽縣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伴結廬 的精彩文章:

黃中發 遙望經典

TAG:作伴結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