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雪中足跡,特戰隊員寫給祖國的冬日情書

雪中足跡,特戰隊員寫給祖國的冬日情書

來源中國軍網

雪中足跡,特戰隊員寫給祖國的冬日情書

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

冬日裡最浪漫的事是什麼?是腳踩雪地,傾聽「咯吱咯吱」的聲響?還是在雪花飛舞時,咬一口酸甜的冰糖葫蘆?又或者是躺在潔白的、厚厚的雪堆上,看著天空中六角形雪花飄落在自己身上?

如果將上面所有的事情,放在一名特種兵的身上,那我們看到的「浪漫」場景將是這樣的——

一腳下去,雪已經沒到了大腿根兒;單兵自熱食品前一分鐘還冒著熱氣,後一分鐘就幾乎成了涼拌菜;狹小的雪窩裡,一趴就是幾十分鐘,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一夜,任憑雪花把自己覆蓋,依然要保持戰鬥狀態。

是的,這些「浪漫」的事,就是北部戰區陸軍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官兵的冬訓日常。今天,我有幸成為特戰小分隊的一員,與他們一起完成極寒條件下的一次徒步滲透訓練。

曾聽一位新聞前輩說:「只要一加上『特種』兩個字,所有冬訓課目的難度和強度一下都會提高等級。」看著眼前山林地厚厚的積雪,我納悶:這要怎麼走?雪有多深?積雪下面是什麼?

記者背上背囊,準備與官兵們一同出發。

還沒等我問出口,第一名特戰隊員已經出發了。我緊了緊背包帶,趕緊跟上隊伍。

一隻腳踩進雪地的瞬間,我整個人不由地往前踉蹌了一下。低頭一看,積雪已經沒過了膝蓋。一步一趨,每一次抬腳,都要用力把腿從積雪中拔出來,再走下一步。即使前面的戰友已經辟出了一條小道,行走起來仍十分艱難。

特戰小分隊的任務是敵後滲透,所以,「陽關大道」通常不是他們的最優選擇,悄悄出沒于山地、叢林等人跡罕至的地域,「才能出其不意,殺敵人個措手不及」。

坡度不斷增加,自認為體力還不錯的我開始覺得吃力,額頭也開始滲出細密的汗珠。

「走了多遠?」我氣喘吁吁地問。

「20幾米吧!」上士楊斌走在我的身後,回答道。

「20幾米?開玩笑吧!」我停下腳步,回頭望了一眼,果然,距離出發的山腳沒有多遠。那一刻,我的腦海一片空白,只有一種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接下來的路,楊斌用一隻手托住我的背包,減輕我的負擔。我有些難為情:我身上的背囊只有十幾斤,連特戰隊員負重的一半都達不到。可是此刻,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腳下,至於出發前隊長說的偵察、警戒,我早就拋在了腦後。那種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那種一腳下去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擔心,讓第一次參加雪地徒步滲透的我,有些害怕。

「第一回走,都是這樣的感覺。多跟自己打打氣就好了。」打頭陣的下士張福廣,在訓練結束後這樣告訴我。

「我們管這種行進方式叫『趟雪』。」楊斌邊走邊說,「打頭陣的人很關鍵,既要偵察情況,還要給大家『趟』一條路出來。說得誇張一點,整個小分隊的安危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今天這雪不算深。有一年我們在雙峰林場訓練,一腳下去,大半個人都陷在雪裡。那次,連我這個老特種兵都有些怕了。」

面對未知,人的內心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恐懼。只是,「當你的身份是一名特種兵,是一名中國軍人的時候,那種恐懼會在最短時間內消除」。那是一種無聲的力量,來源於同行的戰友,比如那隻托住你背囊的手;來源於自己的內心,比如深呼吸後告訴自己的那句「我能行」。

行走在茫茫林海雪原,腳下雪花之輕會讓你瞬間感覺到肩頭責任之重。

山林中寂靜無聲。走在隊伍中間的我,能清楚地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剛才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此時已是渾身冒汗。「突突突」的心跳聲,不斷提醒著我即將到達體能極限。走一步歇幾秒,我很快成了特戰小分隊的「拖油瓶」。為了不影響戰友的訓練,20分鐘後,我選擇放棄。

在下一任務點等待戰友的時間,楊斌從兜里摸出一塊糖遞給我,說:「吃吧,補充點熱量。」聊起他們的日常訓練,我才知道,原來徒步滲透算是最基礎的訓練科目,而且通常是在凌晨進行。這個時間,「敵人」容易疲倦,深入敵後的特戰小分隊在夜色的掩護下也不容易被發現。

「你們不困嗎?」我問。

「困啊!有次我帶隊出去,我們有新戰士一邊走著路,一邊抱著槍就睡著了。那時候我心裡特別難受。可是沒辦法,這是我們的任務。」楊斌頓了頓,接著說:「困就困一點,可是家裡人能睡個安穩覺。有時候這麼一想,還覺得挺自豪的。」

白天行走在雪地中尚且如此艱難,夜晚的行軍難度,我實在無法想像。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低溫,難以抵擋的倦意,如墨夜色的吞噬……這需要多麼頑強的意志才能堅持?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抵抗?

看著眼前這個士兵,他的膚色定是寒區士兵所獨有的——那是經過凜凜寒風和飄飄白雪吹打後,所具有的紅!粗糙,卻透著剛毅!

記者走在特戰隊員的隊伍中,體驗雪地行軍。

凝視眼前的山林,想著還在雪地中前行的戰友,我不僅感慨:若不是親眼看到,我也許永遠不會想到,在祖國的北疆有這樣一群年輕的戰士在守護。成為軍人之前,他們還是父母眼中貪玩、愛睡懶覺的孩子;成為軍人之後,他們蛻變成勇敢堅毅的共和國衛士,蛻變成我們眼中最堅實的依靠!

楊斌告訴我,他們曾用9小時18分就完成了50公里的極限體能訓練,比規定的24小時提前了近15個小時。

在戰場上,別說15個小時,就是提前5分鐘、5秒鐘,都意味著先機,甚至意味著成敗。在這個巨大提前量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那一張張被寒風吹紅的年輕臉龐,是那一雙雙被凍皴凍裂的雙手,是一顆顆火熱跳動的心!

《呼蘭河傳》這樣寫道:「這裡是什麼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白。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麼方向。」

未來的戰場,也許就是這「什麼也看不見」的白。對於在極寒中爬冰卧雪的特戰隊員們來說,今天的實戰化訓練,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那個「認路的人」。

大雪無痕。特戰隊員走過的路,被最後一名隊員打掃,很快又被飄落的雪花覆蓋。但,這茫茫雪原定不會忘記留在山間的熱血背影。他們的串串腳印,是他們在寒冬中寫給祖國最溫暖的情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又是一夜不眠!在南京,在雪夜,再次遇見最可愛的人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