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共歷史上第一座秘密電台負責人,鄧小平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同學

中共歷史上第一座秘密電台負責人,鄧小平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同學

蒲振聲又名蒲秋潮,女,字振聲、逸民。1905年生,四川廣安人,著名抗聯女英雄。少時命運極艱,父母早亡,兄弟離散,家庭破產,只有妹妹蒲振華與之相依為命。後在親友幫助下,振聲有幸考入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與同鄉張平江、鄭德音等同校就讀。

(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1925年5月7日,蒲振聲與張平江等人在女師大舉行的國恥紀念大會上,嘲諷了校長楊蔭榆。5月9日,楊蔭榆開除了她和許廣平、劉和珍、張平江、鄭德音、姜伯諦等6名學生自治會職員,以致女師大風潮擴大。在這場鬥爭中,蒲振聲和十幾位同學組成領導核心,堅持鬥爭達半年之久。期間,蒲振聲與李大釗派到女師大聯繫工作的胡倫相識。1926年春,在胡倫的介紹下,蒲振聲成為女師大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8名同學之一。

(民國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學院畢業證書)

胡倫(1900年-1977年),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人,原名胡明德、胡志敏。1920年,胡倫與鄧小平、鄧紹聖同志一道赴法國勤工儉學,投身革命,從事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1921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李大釗、周恩來、李維漢、王若飛、李富春等同志領導下開展工作。在此期間,先後參加過巴黎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旅歐支部。1924年,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10月,胡倫回國,投身於火熱的大革命洪流。歷任中共河南省委軍委書記、中共中央特科秘書長、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參謀長、東北合江省軍區參謀長、後勤部長、政委、省財政廳長、東北軍區工業部軍工黨委委員。全國解放後,胡倫歷任中央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局籌備主任、重慶七九一廠黨委書記兼廠長、重慶市委重工業黨委副書記、市糧食局局長、政協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胡倫病逝後,鄧小平同志為胡倫同志送了花圈。

(1928年經周恩來同志批准,蒲振聲與胡倫喜結良緣)

胡倫是廣安協興人,兩人為同鄉,又志同道合,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入黨不久,蒲振聲被選送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其時鄧小平也由法國來到蘇聯,就讀於中山大學,與振聲同學。1928年蒲振聲回國到上海,當時已是中共中央秘書長的鄧小平,特意將振聲回國的消息告訴了胡倫,並向胡倫介紹了振聲在蘇聯時對他的感情。後經周恩來同志批准,振聲與胡倫喜結良緣。

(1924年蒲振聲就讀於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當時的上海,黨中央與外界的聯絡,尤其是與各紅色根據地的聯絡,完全靠秘密交通員傳遞,費時、費事,且危險極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黨的六大決定:在上海建立自己的無線電台。1928年10月,中央特科第四科改為無線電通訊科,專門負責電台的建立,蒲振聲被抽調到無線電通訊科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一部無線電台發報機複製品)

1929年秋冬之際,蒲振聲與負責無線電報務的張沈川假扮一對富裕夫妻,住進了上海城西英租界一幢石庫門三層樓房。

(1929年秋中共首部秘密電台上海誕生「女主人」蒲秋潮)

在這裡,蒲振聲接受了無線電通訊的技術培訓,成為我黨早期使用無線電通訊與蘇區和其他革命根據地以及香港聯絡的情報人員之一。他們當時居住的地方,也就成為我黨歷史上第一座秘密電台的台址。

(1928年10月,中央特科第四科改為無線電通訊科)

隨著紅色根據地的不斷擴大,紅軍隊伍愈來愈強盛,地處上海的黨中央十分需要在香港建立一個新的電台,以加強對南方各根據地的聯絡。1929年12月,蒲振聲、張沈川在上海的住宅內與專程赴香港的李強、黃尚英,進行了中共歷史上第一次滬港兩地間的電台通訊試驗,當接收到來自香港黃尚英的信號後,振聲和張沈川興奮得跳了起來。

(1930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秘密電台)

1930年1月初,我黨滬港兩地之間的電台通訊正式開通,這是「我黨通訊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革命」。而蒲振聲這位廣安籍女傑,有幸成為這一歷史性工作的重要參與者,為我黨的情報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1929年蒲振聲和李強進行了首次滬港兩地電台通訊試驗)

1931年1月,掌握我黨大量核心機密的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為防不測,黨組織將相關工作崗位上的同志轉移分散到各省工作,蒲振聲被安排到位於天津的中共河北省委作秘書長。不久,河北省黨組織遭到敵人破壞,蒲振聲被捕入獄。1933年春,經女師大黨員同學劉亞雄的父親出面擔保,振聲得以出獄回到上海。

(1931年1月,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

而此時的上海,更是一片白色恐怖,黨組織便安排蒲振聲到東北工作。這年夏天,振聲輾轉來到哈爾濱。當她得知胡倫在吉林偽騎兵四旅做秘密工作時,便請求組織讓她到吉東局工作,夫妻二人得以團聚,並同在敵人營壘中工作。

不久,胡倫所在的機槍連發生兵變,由於不明真相,當地縣委便派人將胡倫、蒲振聲夫婦挾持到密山縣北荒無人煙的深山密林中,只給他們留下一名戰士、一支手槍。在這裡,蒲振聲和胡倫白天采些野菜和著小米充饑,夜間在黑暗中聽著野獸嚎叫。

( 1934年10月,綏芬河一帶的抗日同盟軍)

1934年10月,中共吉東局書記楊松因編製密山到綏芬河一帶的抗日同盟軍和李延祿來到密山縣委,了解到胡倫夫婦的情況,對當地組織的錯誤做法進行了批評。楊松派人將胡倫夫婦接到哈達河駐地,任命李延祿為抗聯第四軍軍長,胡倫為參謀長。由於蒲振聲在艱苦的環境里積勞成疾,已不能隨軍同行,胡倫遂請楊松把振聲帶去哈爾濱治病,1936年6月病逝於哈爾濱,時年30歲。

1961年"九·一八"三十周年紀念時,原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曾寫詩悼念蒲秋潮:

遠涉異鄉抗夷敵,征戰北國虎穴居。

石硯磨穿軍心變,拋卻文房束征衣。

千古風流一代驕,革命英雄數今朝。

忠心為國垂青史,堪稱當代女英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城書香學園 的精彩文章:

開國將軍蒲大義,保家衛國立功勛

TAG:金城書香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