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灼見丨「馬屁」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灼見丨「馬屁」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原標題:灼見丨「馬屁」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全文共4976字 | 閱讀需要10分鐘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時史洞見


(ID:shishidongjian)


今天,咱們講點「邪門」的東西——拍馬屁。據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句美妙的贊語可以使我多活兩個月。」看看,人家大文豪也吃這一套。

一個馳名人間的馬屁精死了,見到閻王,閻王怒斥:「好狡詐的東西,聽說你專拍馬屁,我最痛恨你這樣的傢伙!」馬屁專家趕緊跪地磕頭:「冤枉啊,閻王爺你有所不知,世間之人都喜歡別人拍馬屁,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世間之人都像您一樣明察秋毫、公正廉明,我哪裡還用得著拍馬屁啊。」閻王很高興:「諒你也不敢拍我馬屁。」


馬屁,可以說是一種語言藝術,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怎麼正確地拍馬屁,不讓自己和對方陷入窘境,是有講究的,聽聽老梁怎麼說。



給你一個機會,你準備怎麼拍老梁的馬屁?


「馬屁」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關山遠



歷史上有無數拒絕虛偽的錚錚鐵骨,更有無數無數無數馬屁拍盡的奴顏媚骨。


近讀《元史》,讀到蒙元第二位皇帝窩闊台之死,頗為感慨。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馬屁改變世界歷史的故事。


公元1241年冬天,整個歐洲在嚴寒與比嚴寒更可怕無數倍的戰爭威脅之下瑟瑟發抖。


這一年聖誕節剛過,蒙古軍隊的鐵蹄就踏過了凍得嚴嚴實實的多瑙河,向西挺進,前鋒已翻越東阿爾卑斯山,進入北義大利,而小股偵察分隊,則穿過多瑙河谷地,逼近了維也納。


誰都能預料到接下來的場景:遮天蔽日的箭雨,屠城,屍山血海。


這是蒙古軍隊的第二次西征,15萬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橫掃,先征服俄羅斯,旋即擊敗波蘭-日耳曼聯軍,又大破匈牙利軍隊……擊敗了總數為自己五倍之多的歐洲各國軍隊,控制了從第聶伯河到奧得河以及從波羅的海到多瑙河的整個東歐和中歐的部分地區。誰能拯救歐洲?



窩闊台大汗


就在西歐洲絕望地做著準備迎來註定失敗的戰爭與恐怖的屠殺時,奇蹟發生了。


從遙遠的東方,來了疲憊而悲傷的快騎,他們帶來的消息是:窩闊台大汗駕崩了!


就像從一場驚悚的噩夢中突然醒來一樣,某天清晨,歐洲守軍從城牆上戰戰兢兢望出去,突然發現,蒙古大軍消失了。

這是成吉思汗定下的規則:大汗死後,黃金家族的所有子孫,無論他們在哪裡,都必須返回蒙古本部參加新大汗的推舉。他們狂風暴雨般過來,又風馳電掣般走了。


伊朗人志費尼在《征服世界者史》中,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窩闊台汗不暴斃,那麼歐洲將會如何?」


幾年前,有一道美國中學的歷史題也是同此一問:「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最遠打到哪裡?如果他沒有死,歐洲會有什麼變化?」


這道題還曾引爆網民關於中美兩國教育的爭議,相對應的中國中學歷史題目為:「成吉思汗元太祖的繼承人窩闊台死於哪一年?最遠打到哪裡?」


網民表示,中國學生死記硬背,而美國學生則更注重思考與推理。一個美國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


「如果窩闊台沒死,那麼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沒有黑死病,神父就不會死亡。沒有大量的人員死亡,上帝的存在就不會遭受懷疑。沒有懷疑,義大利就不會有文藝復興。


沒有復興,義大利和西班牙就不會強大。沒有這兩國的強大,日耳曼民族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會出現。沒有奧匈帝國的出現,也就不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把窩闊台之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在一起,確實有些腦洞大開。歷史不可假設,但毋庸置疑的是:窩闊台之死,讓歐洲文明躲過一場洗劫,世界歷史為之改變。


回溯這段歷史,歐洲人要感謝一個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


但此人其實也與歷史上眾多的同道之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馬屁精」。


窩闊台因酗酒而死。


他的身體本來很好。他是成吉思汗第三個兒子,在馬背上長大,在戰爭中成長,隨父親四處征伐,驍勇善戰,是蒙古帝國著名的虎將。


或許因為小時候吃過不少苦,登基後,他開始享受生活,他有一句名言:「這人世一半是為了享樂,一半是為了英名。當你放鬆時,你自己的束縛就放鬆,而當你約束時,你自己就受到束縛。」這無疑是很不正的「三觀」,但他是皇帝,誰敢批評?


他最大的享受就是喝酒,堪稱嗜酒如命,每次喝酒,能夠從天黑喝到天亮。酒精對他的健康損害很大,宰相耶律楚材多次勸諫無用,便拿著鐵酒槽對窩闊台說:「這鐵為酒所浸蝕,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臟遠不如鐵,哪有不損傷的道理呢?」


耶律楚材是一個特別好的人,窩闊台很敬重他,但他認為酒更好,依然往死里喝。



嗜酒如命的窩闊台


到了1241年2月,他喝出問題來了。一次遊獵歸來,他多喝了幾杯,突然昏死過去。


大家急了,趕緊找太醫來看,太醫說:糟了,已經摸不到脈了。但早年戎馬生涯打下的身體底子不錯,沒多久他居然又蘇醒了。

這場病對他還是有些打擊的,大家勸他以後一定要少喝,他也答應了。他的二哥察合台是真心愛他,特地指定一個人,為皇帝專門掌酒,規定每天只能喝幾杯。


休整了一段時間,窩闊台的身體慢慢好了,他又開始懷念這杯中物了。但二哥規定很嚴格,每次都喝不盡興,怎麼辦?


有的是辦法,因為他是皇帝,因為皇帝身邊,總是少不了馬屁精。察合台指定的這個掌酒者,就是一個馬屁精。


他想,皇帝要喝酒,怎麼不能讓他喝高興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就是規定每天的杯數嗎?於是,他把小杯換成了大杯,就像「四菜一湯」完全能夠以另一種面目出現一樣,杯數沒變,但杯子大了。


聰明人啊!窩闊台自然大喜,幾句表揚,若干賞賜,馬屁精自然異常振奮,嘗到了拍馬屁得來的甜頭,他誓將馬屁進行到底。


管他什麼杯數呢,只要皇帝能喝,就不斷斟酒,他媚笑著斟滿,窩闊台則歡笑著一飲而盡,如長鯨飲百川之勢,那個豪邁。


這一年的12月10日,隆冬季節,在歐洲,蒙古軍隊正準備發動兇悍的攻擊;在這邊,窩闊台騎射打獵5天之後歸來,坐在暖烘烘的大帳篷里,開始與一眾部下豪飲美酒。掌酒者自然察言觀色,只要皇帝杯中一空,馬上倒滿,什麼每天限制杯數的規矩,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場大酒,喝到半夜。翌日清晨,部下進帳來問候窩闊台,發現他已經不能說話了,這應該是中風的癥狀。沒多久,他就死了。時年56歲,在位13年。


史書沒有記載那個給窩闊台倒酒的馬屁精的下場,他是因皇帝之死而被遷怒給砍掉了腦袋,還是繼續諂媚地給下一位權貴倒酒?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當時蒙古貴族懷疑窩闊台是被女人下毒給毒死了,因為他當年在酒中下毒,毒死了自己的四弟拖雷(就是在《射鵰英雄傳》中跟郭靖結拜兄弟的那位),所以遭到拖雷一系的報復。但後世更一致認為,窩闊台因酗酒而死。

如果掌酒者能夠堅持原則,窩闊台還能多活一些時間,歐洲也就難逃大劫,世界歷史也將不同。


但是,怎麼能要求一個馬屁精講原則呢?



有趣的是,「拍馬屁」一詞,正好源於元朝,蒙古族的百姓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對方歡心最重要,馬是好是壞並不重要。所以即使是一匹差得不能再差的劣馬,也能享受一把被拍屁股並被冠之為「好馬」的待遇。這種沒有原則的奉承討好,就成了「拍馬屁」。


但拍馬屁的歷史,在這個詞出來之前很久,就已經存在了。


拍馬屁的歷史,幾乎與人類文明歷史如影隨形——有人的地方,就有差距。人嘛,有利益需求,想改變現狀,縮短差距,過得好一些;人嘛,也有心理需求,包括對被拍馬屁的心理需求。


一個人如果能夠不用擼起袖子努力干,而是以低成本的語言和行為來取悅打動對方,拍拍馬屁,得到利益,他何樂而不為?


西漢末年,王莽想當皇帝,需要造輿論,於是一個叫張竦的馬屁精,精心寫了一篇馬屁文章,把王莽,一個亂臣賊子,居然稱為周公再世。


王莽大喜,封張竦為淑德侯。拍馬屁拍成了侯,也夠可以的。所以當時民間有首歌很流行:「欲求侯封,學張伯松(張竦字);拚死力戰鬥,不如巧為奏。」


張竦的爺爺,也是個名人,就是每天早上給夫人畫眉毛的張敞。面對皇帝質問,他坦然答道:「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


這是個暖男,也是個猛男,敢於跟當時一手遮天的外戚霍光鬥爭。可惜他的口碑,被愛裝孫子的孫子給徹底敗壞了。


歷史上有無數拒絕虛偽的錚錚鐵骨,更有無數無數無數馬屁拍盡的奴顏媚骨。


《宋史·宗室傳四》記載了這樣一個馬屁高手:南宋慶元年間,韓伲胄專權。工部侍郎趙師擇對之百般巴結。一次,韓侂胄赴宴,經過一處山莊,看到人工布置的竹籬茅舍,對趙師擇說:「這裡真是一派田園景象,就是缺點兒雞鳴狗吠之聲罷了。」


過了一會兒,忽聽草木叢中傳來了「汪汪汪」的狗吠聲,仔細一看,原來是趙師擇蹲在那裡學狗叫呢,逗得韓侂胄大笑,十分開心。不久,趙升任工部尚書。



馬屁精如此之多,如果把他們的言行集納下來,絕對是煌煌巨著。


清人紀曉嵐很有趣,曾在《閱微草堂筆記》寫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個讀書人家的子弟,夜晚在山中迷路,看到一個岩洞,想進去休息。近了一看,卻發現某位去世的長輩在裡面。他很害怕,不敢進。


那鬼卻很熱情地招呼他,於是,他就小心翼翼地進去行禮,並問:「您的墳墓在別處,為何來這裡住呢?」鬼感慨地說:「我生前雖然沒有什麼建樹,但老實做人,本分做官。沒想到死後沒幾年,墳前突然立起一塊巨碑,上面用彎彎曲曲的篆文刻著我的生平事迹。

「不過,很多我都不知道,即便有點根據的,也都言過其實。我本來心就不安,每有遊人至此,看到碑文就譏笑一番,其他鬼也為此嘲笑我。實在受不了了,我就躲到這裡,只在逢年過節晚輩祭祀時,才回去看看他們。」



當然,跟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不同的是,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其實也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他長期追隨乾隆,吟詩作對,阿諛奉承之作,那是一首又一首的。



拍馬屁只有一個目的:讓對方高興,為自己謀利。除此目的,其他都可不管。就像那個給窩闊台掌酒的馬屁精一樣,只要皇帝喝得高興,哪管什麼原則、規矩和健康?


當然,拍馬屁有高下之分,有些赤裸裸的過於直白的沒有藝術含量的馬屁,往往並不為對方所喜,甚至可能帶來負面作用,後果很嚴重。


明初,有個叫徐一夔的官員為朱元璋進賀表,寫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一句話。朱元璋一看,怒了:一個「光」一個「則」,不是嘲笑我當過和尚、做紅巾軍時為賊嗎?砍頭!徐一夔就這麼死了。


馬屁精,都是人精,有急智,有文化,有想像力,還要足夠無恥。


袁世凱想稱帝,又擔心老百姓反對。於是,以袁公子袁克定為首的一群小人,居然偽造了一份當時暢銷的報紙《順天時報》,上面天天是社會各界哭著喊著熱烈擁戴他稱帝的消息。


袁世凱那個陶醉啊,但不料有一天,他不心看到了一份真的《順天時報》,全是罵他倒行逆施的……真是能讓他噴出一口鮮血的狗血故事。


拍馬屁,其實是一種精神賄賂。越王勾踐當年兵敗,以俘虜之身服侍吳王夫差,給他拉馬,擺出一副「我服了」的姿態。


有一回夫差病了,可能是腸胃毛病,勾踐居然能夠從馬桶里用手指沾糞便品嘗一下,然後喜滋滋地告訴夫差:大王,您的病快好了……


真是非常之人啊。夫差一感動,就把勾踐給放回越國了。後面的故事,人們都知道了。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特爾斐神廟前石碑上鐫刻的神諭。要認識自己,真的很難。夫差看著嘗糞便的勾踐,征服感成就感滿足感爆棚,就忘記自己是誰了,忘記眼前這個人,低眉順眼,卑躬屈膝,其實內心熊熊燃燒著無窮無盡的仇恨之火。


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一個人,無論多麼強大,總有軟肋。馬屁精,自然都是心理學大師,深諳如何口吐蓮花、一擊而中。


東晉末年,桓玄篡位,剛坐上御座,椅子突然塌陷。眾臣大驚失色,侍中殷仲文開口說道:「這是因為陛下聖德深厚,連大地都載不起了,所以御座才陷落下去。」本是天譴,給他說成了天運,桓玄大悅,深為信任殷仲文。


但這種違背良心、「很會說話」之輩,又豈能值得信任?桓玄後來兵敗,反思自己為何落了這麼一個下場。有人直言:朝中一片馬屁之聲,把您說成堯舜再世,您也欣然相受,咱們只能無語。桓玄聽罷,亦無語。至於那個馬屁精殷仲文,見主子不妙,早就跑路投靠他人了。



讚美他人,是一種智慧,但是凡事有度,如果為了一己私利而選違心之言論,只為取悅,罔顧真實,小則害人害己,大則禍國殃民。


昧著良知拍馬屁者,是缺乏敬畏之人,談不上真誠,亦談不上忠誠,談得上的,只是掩藏著諂媚之下的利益索求,以精神賄賂來求巨大回報。相比物質賄賂,這種精神賄賂,更靈活,更隱蔽性,也更有毒,對政治生態與人際關係,均是嚴重破壞。


固本培元,激濁揚清,堅守正道,讓正能量充沛,讓人際關係清清爽爽,讓溜須拍馬者沒有市場甚至受到懲戒,讓說真話干實事之人得到褒獎和重用,很重要。


窩闊台生命最後時刻,會不會突然悔悟,恨不能一刀砍掉那個掌酒的馬屁精的腦袋?


他中了馬屁的毒。但所有責任能夠全部推到馬屁精身上嗎?


他對這毒,缺乏抵抗力,反而還受用得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人物 | 戴笠對胡蝶說:「我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你會坐在我身邊。」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