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寒冬臘月,合理膳食才能進補身體

寒冬臘月,合理膳食才能進補身體

冬季來臨,不僅氣溫開始下降,人體感覺冰冷,包括頭頸部、膝關節、腰部、四肢等,嚴重時還會出現鼻塞流涕、手腳麻木、頭痛腰痛等問題,而且晝短夜長的自然規律也伴隨而來,光照少了,人的身體情況也相應改變。《靈樞。本神論》所言:「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冬季寒氣較重,陽氣相對減弱,故而冬季要以溫陽為主,人體陽氣充足,自然能抵禦外界寒邪影響。但是在溫陽的過程中,容易陽過而傷陰,故除溫陽外,應該以滋陰養血為輔,這樣才能達到冬季進補的最好效果。


那麼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怎樣通過合理膳食達到保暖和養生保健目的。

推薦溫陽的食材有羊肉、牛肉

其實冬天想要溫陽暖身,不是要吃很多高熱量的食物,如果真的只要高熱量,那吃甜食、吃曲奇、吃沙拉醬就可以了,這些都是高熱量食物。日常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吃這些並沒有讓身體感覺更暖和。這是因為人的機體產生熱量,不僅要你提供原材料,還要身體能利用這些原材料。所以在中醫的角度,溫陽的同時應該加強脾胃運化吸收能力,所以推薦溫陽的食材有羊肉,牛肉,豬肚,鴿肉,黃鱔,韭菜,核桃,蓮藕,茴香,老薑等等,而推薦健脾養胃的食材有北芪,淮山,蓮子,山楂,香菇,糯米,花生,栗子等等。

舉個例子:蓮藕煲牛展,蓮藕熟吃性溫,和牛肉一樣,具有補脾胃,益氣血的功效;花生入脾,是健脾胃的「長生果」;生薑溫中和胃。整個湯水搭配就能符合既溫陽又養胃的特點,不會溫補太過而生燥熱之氣。

食材既能暖身,又不會上火

在溫陽過程中,適當搭配滋陰養血的食材,比如馬蹄,玉竹,麥冬,甘蔗,銀耳,熟地,枸杞子,龜肉等等。舉個例子:甘蔗馬蹄燜羊肉,羊肉甘溫,健脾溫中,補腎壯陽,益氣養血的作用,但是稍微吃多一點,就怕上火,出現口腔潰瘍,臉上長痘痘等情況,這個時候配合清熱生津,潤燥下氣的甘蔗和清熱生津,化痰消積的馬蹄,既能溫陽暖身,又不會傷陰上火。

當然,民以食為天,無論是什麼季節,大家總會有各種各樣想吃的食物,但是在養生保健的角度,還是有些性質寒涼食物建議少食或不食,比如生冷之品(冰鎮飲品,刺身等),非當季水果(西瓜、哈密瓜等),苦寒性蔬菜(芥菜、苦瓜、冬瓜等)。但是雖然大部分水果蔬菜性質偏寒涼,但是都是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所以在食用時,或用溫水泡熱,或用生薑胡椒等輔料一起煮,調和寒熱,這樣才更加有利於健康。

飲食調理保健,當然是面對大眾的,因地因時而給出通過飲食保健養生的方向,但是每個人因為個體差異,在大方向的前提下,可能會有方向的不同,比如痰濕體質的人,要適當增加化痰祛濕的食療,血瘀體質的人,要適當配合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等等。希望大家都可以未病先防,以膳為葯,食出健康。


冬天宜早睡晚起

文/廣東省中醫院 林嬿釗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是收藏的季節。

植物會通過凋萎、落葉來減少消耗;動物會通過遷徙、冬眠來對抗寒冷,這都是為了適應大自然的「冬藏」規律,以備來年繼續推陳出新、欣欣向榮。

人作為萬物之靈,更要懂得如何順應天地之道來養生保健,以達延年益壽。早在《黃帝內經》就強調「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意思是說,在水結冰、地凍裂的冬天,就不要輕易擾動身體的陽氣以保證陽氣能收斂閉藏。那如何能藏得更好呢?《內經》給我們的忠告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說冬天睡覺要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太陽出來了再勞作。這對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來說,理所當然,毫無難度,反正日子就該這麼過。但對於生活在科技日新月異、經濟快速增長的這一代人,這樣的生活似乎顯得「不合時宜」或是「奢侈」。這時「進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進補」本來就可以幫助身體養精蓄銳,從而實現「閉藏」的功能。古人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沒閉藏好,來年春天就容易生病。而這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受遺傳影響有定數的;而「後天之精」是通過脾胃運化從飲食中獲取的。所以冬天「進補」有利於「藏精」,有利於強身保健。故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天進補,春天打虎」等諺語。而且「進補」得好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我們在其他生活方式上所做不到的幫助我們身體陽氣閉藏的功用。

現代人的各種忙碌,導致了作息的紊亂,雖然難以重複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但不得不說,早睡——仍然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進補」之法,無可替代。即使無法早睡,起碼也不應該熬夜,因為熬夜耗損人體的精氣,若不注意,任你怎麼補,還不夠漏多,那就是所謂的「得不償失」了。冬天進補,食補藥補是最受關注與追捧的,其實也是符合人體能量變化規律的行為。中醫強調「天人合一」,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四季變化而生長收藏。當夏天炎熱時,人體的陽氣氣血向外,此時身體裡面的臟腑是陽氣不足的的,脾胃就運化能力弱,這時候進補的話效果就打折扣了。而當冬天寒冷之時,情況正好相反,自然界的陽氣是內收的,人體的陽氣氣血都易於內藏,更多的能量是收藏在身體裡面的,這時候脾胃有足夠的力能來消化各種食物,對於滋補類的葯食也更容易吸收,所以冬天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要注意,正因如此,冬天若盲補則容易生內熱,所以進補的同時注意陰陽兼顧,必要時佐以消積助運之法。


易感冒人群 需注意調養

文/廣東省中醫院 陳欣燕

鼻塞流涕、噴嚏連連、怕冷頭痛……只要天氣稍有變化,月經來潮,或者身邊有人感冒,每次都能被感冒擊倒,在這樣的情況,每年如果超過了4次,那麼就可以判斷為易感冒的人群。最常伴有的疾病包括鼻炎、咽炎、變異性哮喘,或者各種檢查都做了,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這樣的人群在寒冷的冬天,發生感冒的次數會更加頻密,感冒的癥狀也會加重。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這樣的人群大多屬於氣虛、陽虛的體質。主要由於先天體質較弱,或者後天鍛煉不足,工作學習勞累,調養失宜,最終導致肺氣虛弱,脾腎不足,出現易疲勞,畏寒怕冷,反覆感冒。

這個群體要進行感冒預防,首先注意手衛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其次注意保暖,居室內需要通風換氣,但其他時候應保持溫暖。帽子、口罩和圍巾,是外出時固密陽氣的有力武器。再次,堅持鍛煉,但應該以室內鍛煉為主,時間也要控制,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室外的活動,防止陽氣受損。同時需要注意保證睡眠,冬季睡覺時間可以比其他季節長一些。飲食方面,黃芪、党參、山藥、蓮子、百合,都是可以常用的食療藥物,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雞肉,也是很好的補益食物。如果舌苔較厚,容易上火的人群,可以多吃蘿蔔、冬瓜、蓮藕,消食化積,祛除內熱,平衡陰陽。

除了生活方式的調攝之外,易感冒人群可以採用益氣固表的藥物進行調養,藥茶、膏方都是很好的選擇。數九寒天採用三九貼的方法,或者冬病夏治,在夏至後進行三伏貼,溫補陽氣驅寒邪。在各個節氣進行艾灸保健,也是調養陽氣的好辦法。


陽虛人群 在冬季讓身體暖起來

文/廣東省中醫院 葉子怡 范宇鵬

冬季寒潮一來,常常聽到朋友說,手腳冷的午睡醒時暖不過來,脖子一吹風就感冒,一變天就膝蓋痛,不敢吃冷飲,否則就腹瀉等,如果您每年冬天基本都是這個狀態,有可能是陽虛體質哦。

陽虛體質,是因為先天不足,或平素偏嗜寒涼損傷陽氣,或久病陽虧,或年老陽衰等原因造成的陽氣不足,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形體特徵:多形體白胖,肌肉不壯。常見表現:主要為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舌潤,脈象沉遲而弱。或可見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髮易落,易出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發病傾向:發病多為寒證,或易從寒化,易病痰飲。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濕邪。

是體質出了問題,可以先做個體質篩查,包括中醫體質辨識、中醫經絡測試、紅外熱成像掃描、全身功能測試、身體成分分析,對自己的體質臟腑經絡、寒熱虛實有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攝,未病先防,己病早治,體現中醫治未病理念的核心思想。

飲食養陽

陽虛體質者宜多食用甘溫補脾陽、腎陽為主的食物,常用的有羊肉、豬肚、蝦(龍蝦、對蝦、青蝦、河蝦等)、韭菜、茴香、香菜、荔枝、龍眼、榴槤、核桃、胡桃仁、生薑、辣椒、花椒等。

葯膳溫陽

【原料】當歸5g,生薑30g,羊肉500g。

【製作】當歸、生薑沖洗乾淨,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切片備用。當歸、生薑、羊肉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廖酒、食鹽,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效用】溫中補血,散寒止痛。適合陽虛體質者冬令進補。

特色技術技術溫陽

1.推八髎穴、溫補腎俞

每天以兩手摩擦八髎穴2-3分鐘,若局部有發熱感並向小腹放射則療效較佳。然後將雙手搓熱,置於雙腎俞穴上2-3分鐘,腎俞有溫熱感、放鬆感。若有家人幫助則可取俯卧位按摩,或用艾條懸灸腎俞和八髎穴10-15分鐘。八髎穴在骶椎兩側的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個穴位,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對於陽虛質偏於下焦虛寒,小腹怕冷、不耐寒涼食品、夜尿頻多、女性虛寒性痛經及陽虛失眠有幫助。腎俞為腎之背俞穴,具有良好的溫陽固腎的作用,又可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與八髎穴合用起到調養陽虛體質的效果。

2.川椒浴足搓湧泉穴

睡前用高桶沐足20-30分鐘,加入川椒粉20克/次,水要沒過腳踝,最好達小腿位置。燙腳時隨加熱水,先溫後熱,使足部燙得發紅。隨即搓腳心,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湧泉穴。先以立起右腳,足趾著桶底,用左足心擦搓右足後跟,起到擦搓左足湧泉穴的作用。這樣日數擦搓一百下,再換擦搓右湧泉穴一百下為一輪。如此做三輪共左右三百次即可。湧泉穴是腎經的首穴,意為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是神經上的保健要穴。川椒辛、溫,入脾、胃、腎經,沐足可交通陰陽,調養陽虛體質。

3.溫灸關元穴

睡前取俯卧位,以點燃的艾條距關元穴2-3厘米處施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若小腹內部有溫熱感傳則效果更佳,每次灸30~4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每周連灸5天,休息2天。關元穴位於任脈(臍與恥骨聯合連線的3/5處),為小腸募穴,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是歷代養生保健首選穴之一,除改善陽虛體質外,還有培元固本、解除疲勞、預防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

艾灸助您冬日「進補」

文/廣東省中醫院 李海

說起進補,很多人一下子可能就想到了美味的羊肉、牛肉、花膠等各種各樣美味的食物。其實,除了食物可以幫助我們進補之外,在嚴寒的冬季,做上幾壯艾灸,調整一下經絡臟腑的機能,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進補」?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學上幾招,利用冬季進行灸法溫補,來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麥粒灸

麥粒灸,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就想到了,就是把艾柱做得特別小,如同麥粒一樣,直接放在穴位上進行點燃,當皮膚感到有燒灼感的時候,迅速將其拿走熄滅的一種艾灸方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艾灸的時間比較短,熱量比較集中,刺激性強,起效較快,特別適合現在快節奏生活的都市人群,可作為平時保健的方法之一。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所以,在穴位的選擇方面,可以選擇中脘、氣海、關元、命門、足三里等穴位,每穴灸3~5壯。此外,在艾灸之前,可以在穴位上塗抹少量的萬花油,一方面可以粘附艾柱的作用,防止燃燒的艾柱脫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燙傷。

隔物灸

隔物灸就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起到艾灸的溫熱效應對穴位的刺激作用,還可以通過艾灸的溫熱作用將藥物的有效成分滲透到穴位當中,加強艾灸的保健及治療作用。一般來說,在我們平時的保健中,經常用到的隔物灸法主要有隔姜灸和隔鹽灸兩種。

隔姜灸,是將生薑切成1元硬幣厚度的薑片,用針穿刺數孔,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上置艾柱,點燃待感覺有灼熱感時稍稍提起薑片,換艾柱重新點燃繼續灸,每個穴位可灸6~9壯。因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隔姜灸特別適合那些中焦虛寒或寒濕較重而見腹脹、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吐瀉、大便稀爛等胃腸功能不適的人群,可選取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等穴位。

雷火灸

雷火灸是有由多種中藥和艾絨製作的特種艾條,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與一般艾條灸相比,具有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起效迅速等特點。特別適合於各種痛症,如頸肩腰腿痛、關節炎、風濕病、女性痛經、乳腺增生,以及青少年近視、弱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病。在治療方法上,與一般艾灸不同的是,雷火灸強調的是以面代線,以線代點的操作手法,往往直接在病患的表面進行大範圍的施灸。但在平時的保健中,可沿背部督脈及膀胱經進行灸療即可,一般一周一次即可取得比較滿意的預防保健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推薦」科普做好了,能幫助更多的病人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