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樵夫們的終南山——王維《終南山》中文化意象解讀

樵夫們的終南山——王維《終南山》中文化意象解讀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樵夫們的終南山

——王維《終南山》中文化意象解讀

金山中學李書慧

高聳入雲的太乙峰,連綿不絕的終南山;伸手可以觸摸的白雲,抬眼難以看盡的青翠;抑或還有潺潺的澗水,啾啾的鳥鳴,陣陣的花香……一路走來,那千奇百怪的植物,那深不可測的溝壑,那變幻莫測的光線,真是令人美不勝收。

詩佛王維跋涉了一天肯定遊覽累了,那空谷傳來的坎坎伐木聲,抖落了他心頭多少塵埃,又升騰起多少希冀,他準備住下來了,靜享那靜山幽水所帶來的舒暢與愉悅。於是,隔著澗水,向樵夫招手,詢問哪裡可以投宿。也許明天一覺醒來,還會給王維一個不一樣的終南山。

說起終南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恐怕還很陌生,它遠沒有三山五嶽那麼出名。但是要說起「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俗語時,知道的人自然就很多了。可是,如果告訴你俗語中的那個南山就是終南山時,你恐怕會大吃一驚的——哦,原來它一直活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作為文化的倩影,從不曾遠離。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壽文化」的發祥聖地。而最早使終南山具有文化味道的是「道文化」。據傳楚康王(?—公元前545年)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他在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著青牛而至。這位老者就是老子。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便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此後,尹喜的樓觀便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終南山也成為道家的發祥之地。

而那個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的王維,其名字來源於佛教經書《維摩詰經》,由此可見其對佛教道義的崇尚。佛教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前者主張自救,後者主張拯救眾生。王維的思想更傾向於前者。道教中「無為」與小乘佛教中的「自救」思想,都是側重於個人內心修養的,這也是隱者的精神依據。於是,信奉佛教的王維,即使在道家聖地同樣也能找到心靈的安放之處。

信佛的王維,來到了道家的起源地,向「樵夫」詢問投宿的地方,這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呀!

我們不禁會問:那「樵夫」能告訴他投宿的地方嗎?其投宿的地方又會有怎樣的一番洞天呢?

這就要說說「樵夫」的文化意義了。

樵夫就是以砍柴賣柴為生的人。因其砍柴的地點常在遠離鬧市的山中,這便有了與世隔絕的味道,所以樵夫生活也就蘊涵了一種悠遊於自然山水之間、遠離人世紛擾的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而這種遠離就是一種隱逸。於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之中,樵夫多以苦中作樂、悠閑自在的形象出現,進而其形象便成了一種隱逸情懷的象徵。

向隱逸者詢問投宿的地方,隱逸者必然會報之以隱逸之所了。

我想,王維投宿的地方定然是這個樣子:幾株高大的古樹,兩間透風的茅屋,一片不大的小院,數只覓食的雞鴨,一個石板的桌子,幾台木頭的矮墩,一壺自釀的米酒,滿目青翠的山巒,幾朵飄逸的白雲,一懷愜意的清風……

終南山,王維,樵夫,在某一時刻,相聚在了一起。

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自救,儒家的無道則隱,便融匯在了一起。

於是,一股洪大的隱逸之流,便從遼闊的終南山中噴涌而出了。

而這一切的緣由,皆因那個姓王名維的一介大俗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最不想當賊寇的二把手——盧俊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