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中究竟是誰射死了晁蓋?真相讓人毛骨悚然

水滸傳中究竟是誰射死了晁蓋?真相讓人毛骨悚然

眾所周知,晁蓋作為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本是劫取官府生辰綱事發後遭追殺的逃犯。但因梁山泊寨主王倫忌才,不能相容,吳用智激林沖火併王倫後,大家推晁蓋為寨主,對於這飛來的橫財,晁蓋不能不沒有防範之心。

而稍後到來的宋江則極大地威脅到了晁蓋的新地位。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樹立威信,晁蓋急於討伐曾頭市,不想卻被毒箭射中面頰而亡。出師未捷身先死,是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但是在晁蓋和宋江兩大時代的更替之間,雖然沒有王倫那樣的刀光劍影,但更多的確實陰謀詭計,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兩位寨主更替之間的七大疑點:

疑點一:書中從未說出射死晁蓋之人是誰

儘管幾百年來,讀者們一般都認為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殺的晁蓋,但細讀《水滸傳》,卻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就是作者在書中並無一處明確描寫是史文恭射殺的晁蓋。

我們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殺晁蓋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這支伏兵來自哪裡,不僅在雙方交戰前是個謎,交戰中不清楚,事後也不做任何交待。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國古典小說的讀者應該比較清楚,該類小說慣於直白描寫雙方的交戰,即使為了營造懸念,在戰鬥過後,至少也該有「雙方各自收兵」之類的話。

唯獨晁蓋這次中冷箭,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水滸傳》中這位梁山的帶頭大哥、靈魂人物晁蓋,卻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這不能不令人生疑。

疑點二:史文恭從沒承認是他殺的晁蓋

將晁蓋之死和史文恭聯繫在一起的,只是箭上的名字。僅僅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難道就可以判斷射箭的一定是史文恭嗎?恐怕這一點沒有絲毫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史文恭從來沒提過一句箭射晁蓋之事。

我們暫且假設射殺晁蓋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麼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動機,在箭上抹毒藥顯然是不太光彩的行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這支毒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只能說是為了炫耀了。

但令人費解的是,射殺了晁蓋,我們卻在書中看不到一處史文恭誇耀功績的地方,他和梁山好漢在兩軍陣前廝殺時,也沒見他提,回到曾頭市也沒見他提,好像就從來沒有過這事一樣,直到後來他被盧俊義生擒活捉,剖腹剜心,他也沒提過此事。實在蹊蹺,如此低調的人,竟然能幹出在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疑點三:晁蓋從沒說過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晁天王的態度,他又是什麼態度呢?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顯然晁蓋在是誰射殺自己這個問題上是持非常慎重態度的,並沒有認定就是史文恭乾的。

事實上,正是因為晁蓋這份詭異的遺囑,才導致宋江遲遲不願攻打曾頭市,若不是後來曾家又搶了梁山的馬匹,恐怕這輩子都宋江都不打算為晁天王報仇了。因此,金聖嘆讀到此處不禁批到「葯箭之怨,累月不修;奪馬之辱,時刻不待」對宋江進行了辛酸的諷刺。宋江明知晁蓋前往曾頭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蓋,坐而不救,即使晁蓋不死在曾頭市,宋江也會讓晁蓋死於別處。其實《水滸傳》自曾頭市晁蓋中箭,到盧俊義上山、二打曾頭市、攻打東平府、東昌府,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十幾回的故事都是圍繞晁蓋遺囑關於繼承權這個核心問題展開的。而這,也正是《水滸傳》全書最核心的內容。

疑點四:宋江篡改遺言栽贓史文恭

分析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書中沒說是史文恭乾的,晁蓋也沒說是史文恭殺的自己,最後這罪名怎麼就落在史文恭頭上了呢?而且無論梁山好漢,還是後世讀者,還都眾口一詞譴責史文恭。誰又有這麼大的本事那?

在《水滸傳》一書中仔細搜尋是誰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兇手的。原來《水滸傳》全書第一個提出兇手是史文恭的人正是宋江。就在晁蓋留下遺言去世後,宋江裝模作樣不再理事,後經眾人勸解才再次主事。且看他是如何向眾家頭領轉述晁蓋遺言的:

「宋江道:『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細心的讀者恐怕已經發現問題了,宋江明顯篡改了晁天王的遺言。在晁蓋的遺囑里,殺他的兇手還是個謎,輪到宋江轉述時,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還特彆強調「此話眾頭領皆知」,此時宋江的心思,真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宋江無疑是晁天王之死的最大受益人,當時的他在千里之外的梁山,並不在事發現場,卻一口咬定兇手是史文恭。憑藉手中的權力和威信,把本來的一樁懸案變成了誰都翻不了的鐵案,手段不可謂不毒,真真讓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梁山眾家兄弟並不都如李逵一樣是粗人,也許和晁蓋想法差不多的還大有人在。但繼任老大已經認定就是史文恭乾的,哪個人還會不知趣的提出異議。面對大權在握的宋江,誰有這個膽子質疑?至此,史文恭射殺晁蓋就成了翻不了的鐵案,而曾頭市的悲劇也已然註定。

疑點五:鬼神之事蹊蹺多

書中晁蓋曾託夢給宋江,說:「如今背上之事發了,只除江南地靈星可免無事。」第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後來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人認為這是晁蓋與宋江手足情深的證明,實則恰恰相反。

晁蓋託夢一事恰恰說明了宋江心裡有鬼,首先晁蓋夢中的所說之話就頗可玩味,「如今背上之事發了」,宋江把他解釋成晁蓋託夢為他治病指明了正確方向。但這句話也可證明為宋江背地裡某些不願為人所知的事情暴露了,宋江因此才第二天就驚懼成疾,背上生瘡。

更令人生疑的是,當初晁蓋中箭之後,作為宋江心腹的張順怎麼沒想起神醫安道全來,而今宋江一病,張順立時想到安道全,這裡面的隱情又有誰知曉?

疑點六:後期的晁蓋和宋江關係究竟怎樣

有人會問:晁蓋和宋江不是情同手足嗎?他們之間的矛盾真的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嗎?當然,要想說清這個問題,恐怕要從頭說起。首先簡單理一下脈絡,晁蓋當初要把寨主之位讓給宋江完全是真心實意,因為那時的晁蓋還不清楚宋江存有歸順朝廷之心,但是宋江必須要顧忌江湖規矩、自己的名聲和其他老頭領的感受,更何況那時他在梁山人脈不廣,恐人心不服。

但自從宋江上了梁山以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問題上就耍了個手腕,很明顯,這時論資排輩,他帶來的兄弟們只能排在後面,而採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顯佔據人數上的優勢。

此後梁山歷次戰鬥中,宋江不斷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架空晁蓋,此時晁蓋對宋江的架空之意有所察覺,對宋江也開始有所提防。其實梁山上很多人已經暗中察覺到晁蓋與宋江在政治立場上的矛盾,比如公孫勝,這個慣於裝神弄鬼的江湖異士,既不願背叛晁蓋,又對宋江有所顧忌,所以借故離開梁山,不參與黨派之爭。

在攻打曾頭市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林沖恐怕曾頭市有詐,勸晁蓋不要親自前往,晁蓋卻回答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試想梁山之主竟淪落到不親自上陣就沒人願意出力的地步,他的地位名存實亡,可想而知。甚至在晁蓋中箭後,林沖等人商議撤兵,呼延灼卻堅持必須等宋江的將令來,試想晁蓋才是寨主,宋江是晁蓋的下屬,撤兵需要等他的什麼命令?可見晁蓋和宋江二人的權力之爭已到了何等地步。

疑點七:真兇是如何逃脫嫌疑的?

正如上述所論,所謂史文恭射殺晁蓋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冤假錯案,最起碼也是沒有證據證明。而另一人宋江儘管有著非常大的嫌疑,卻可以逃脫制裁,更絕的是,從《水滸傳》問世以來的數百年間,讀《水滸》的人無數,卻幾乎沒人懷疑過他宋江,是何道理?無非是歸結到以下幾個原因:

一、《水滸傳》一書的作者在描寫晁蓋被殺一事上採取了春秋筆法,不直接寫弒殺晁蓋的真兇,而是故布疑陣,留下了大量線索,需要自行斟酌,思考推敲;而絕大多數讀者其實還都是把《水滸傳》當成一般讀物來讀,對細節處不會太重視。其實《水滸傳》一書的精彩全在細節處,金聖嘆先生說:「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滸傳》一書標榜忠義,多數讀者即使比較討厭宋江其人,也多是因為他一門心思想要招安,宋江弒殺晁蓋,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此條一旦成立,那麼對《水滸傳》全書恐怕都要做顛覆性解讀,梁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殺富濟貧等等都成了欺人的幌子,其實對於梁山上到底是不是「殺富濟貧」,也早有人進行過解讀。讀過《水滸傳》,方知人心沒有最黑,只有更黑。

三、多數讀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說是《水滸傳》一書塑造最成功的形象,這個總是唯唯諾諾的人給人感覺很懦弱,但做起事來卻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說他對付黃文炳這類仇人的手段,只說他為了逼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殺幼童;為賺盧俊義上山,害得其死走逃亡;為賺秦明入伙,害死其全家,足見宋江此人心腸歹毒。

四、說宋江是殺害晁蓋的幕後主凶,並非沒有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花榮等人假扮秦明到處殺人放火,害死了秦明全家老小,事後宋江居然還恬不知恥地對秦明說:總管息怒,既然沒了夫人,不妨,小人自當與總管做媒。將花榮的妹妹許給了秦明。連「設計殺人全家後又妻之以妹」這樣齷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幹得出來的宋江,篡位這一舉動,就良心而言實在沒什麼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連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六大最常用陣法 看看你聽說過哪一個?

TAG:歷史連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