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旅行青蛙》上,我看到了未來父母們的「育兒焦慮」

從《旅行青蛙》上,我看到了未來父母們的「育兒焦慮」

從《旅行青蛙》上,我看到了未來父母們的「育兒焦慮

文/李穎

妙齡少女為何突然成為村口老母親?

青年小伙為何背著女友頻頻查看手機?

神秘青蛙為何成為微信群中瘋狂討論的對象?

……

最近的朋友圈裡,養蛙曬蛙成為新式刷屏內容。這款名叫《旅行青蛙》的遊戲直接衝上了App免費遊戲排行榜首位。

養的這隻小青蛙會自己讀書、吃飯、寫信。偶爾膩了,就背起背包出門,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過段時間,又會回來重複單調的生活。一夜之間,當媽的沒當媽的,結婚的沒結婚的,各路男女都有了一個小可愛,蛙兒子。

但看各路蛙媽媽發的朋友圈,這分分鐘就是個讓你操心和焦慮的遊戲。

青蛙一讀書寫字,就是好幾個小時不停歇,這是我們就想勸它:崽啊,看這麼久的書累不累?停下來歇會吧?

有時候吃飯吃了兩小時,忍不住又想說:什麼飯吃這麼久……會不會吃出毛病來啊,出去運動一下吧,這樣對身體不好啊。

青蛙在家時間長了,我們又會操心:為什麼一個人宅著啊?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啊?青蛙離家許久沒有動靜又開始想20塊錢的麵包帶出去那麼長時間行不行啊?遇到什麼危險啊?為什麼不寄信回來呢?

很多人說:自從玩了這個遊戲,我學會了怎麼去做一個家長。

小屋裡的青蛙兒子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做手工……看著那個小小的身影,有點心疼——我的蛙兒子好孤單啊!屏幕外的「爹娘」只能幹著急,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呢?早就開始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了吧。

實際上,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的生命力才不會被扼殺。

無休止的嘮叨,一系列的要求,一大堆的安排——這是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而不是對孩子愛的表達。

父母的控制欲太強, 孩子聽話就意味著喪失生命力。

其實,在遊戲中我們與「青蛙」的關係更像是相互獨立的健康親子關係。

我們從那隻小青蛙的身上看到了年前時的我們,我們切身處地地感受到孩子遠離家鄉後的心情。為人父母不必抱著「我現在對你怎樣好,等我老了你必須加倍對我好」的心態撫養孩子。

要知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嘔心瀝血地教養孩子,最後發現,一起長大的還有自己。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長都歸罪於孩子,卻不去想自己有沒有做好,有沒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這裡的生活環境不是指富足的生活條件,而是健康的家庭氛圍。

上海心靈花園心理諮詢中心【原創】文章,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文章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與唐嫣好事將近?羅晉罕見談育兒觀:對男孩必須要進行打壓式教育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