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算你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你仍然成不了周杰倫

就算你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你仍然成不了周杰倫

新仔

音樂產業收割機,不愛吃火鍋,愛吃底料

大木老師隨便發首新歌而已,各路神仙妖怪都出來沾光。(我是妖怪)

心裡一緊,嗯,是時候亮出我周杰倫「十年老粉」的身份了。

我發現,周杰倫每次發新歌,但凡要插一腳,都要先亮身份。

我是老傑迷了!我是周杰倫X年老粉!我聽周杰倫歌X年了!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周杰倫年紀不小了。

GIF

開玩笑,其實是,周杰倫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這個群眾基礎是多年累積下來的。

用行業術語來說,就是,超級IP!

什麼是IP?就是版權內容,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什麼是超級IP?就是超級有價值的版權內容。

老實說,我研究過一陣IP,我覺得大家對於IP的解釋都是各取所需。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IP肯定是內容,而且是能掙錢的內容。

單就「能掙錢」三個字而言,周杰倫已經沒有什麼需要證明自己的了。

2004年-2009年,世界音樂獎的「最高銷量中國藝人」都是Jay Chou。

在Jay Chou之前,連續兩年是Nicholas Tse,到2014年又換成了Chris Lee。(中間有幾年停辦)

GIF

到新音樂產業時代(姑且認為是互聯網音樂主導),周杰倫仍然是大大。

2016年發行的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仍然保持著全長專輯(Full Length Album)全網最高銷量。(200萬+)

周杰倫和林俊傑是唯二兩位能跟小鮮肉們拼拼流量的港台老藝人。(不要糾結林俊傑的新加坡國籍,你知道我的意思就行啦!)

「流量」也是超級IP的重要標準之一,按照闌夕的說法,不能自帶流量的IP,都不能算IP。(原話是「判斷一個內容是不是IP,有一個最簡單不過的標準:這個內容是否能夠僅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進行分發。」)

還有一種說法是,「超級IP則是自帶流量、可擴展開發的人格化IP。」

看不懂?很正常,「IP」就是用來忽悠資本家的。

反正,「流量」很重要就對了。

GIF

問題是,周杰倫的「流量」是怎麼來的?左手音樂,右手商業?跟著他,左手右手一下雙截棍,是不是就能成為新周杰倫了?

當然不是。

周杰倫之所以能成為周杰倫,背後成因,非常複雜,絕非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

(那你還說?)我嘗試著從我的角度去解釋一下。(不然怎麼能證明我是十年老粉?)

GIF

我認為,周杰倫之所以能成為周杰倫,主要是解決了三大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

「我是誰?」解決的是音樂人格化的問題。(也可以叫個性化)

還記不記得周杰倫出道第一張專輯唱過一首歌叫《完美主義》?在首歌里最後一段,他反覆叨叨自己的名字。

當然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人好臭屁啊,但現在我們知道了,他從一開始就給自己的音樂賦予了強烈的個性和人格。

過程當然沒有那麼簡單,這只是一個小證據而已,實際上,周杰倫的音樂都帶有很強烈的個人氣質,尤其是傑式嘻哈,耍酷也好,臭屁也罷,還有什麼咬字不清啊,反正一聽就知道是周杰倫的歌。

這一點在周杰倫剛出道的那個年代會表現得十分突出,因為傳統唱片業是規模化生產的時代,大量的歌曲都是行業創作精英批量製造的,所以很難打上個人烙印,區別可能只是在於唱功和歌手氣質。

比如同樣是李宗盛寫的歌,林憶蓮唱出來和莫文蔚唱出來就是兩種味道,但歌歸根到底姓李。

周杰倫牛就牛在他能讓他的歌都姓周。

GIF

可光解決「我是誰?」這個問題還是很不夠的。不然李宗盛為什麼當歌手不OK?

周杰倫接下來解決了「我從哪來?」的問題。

周杰倫從哪來?從R&B中來,從Hip-Hop中來,從美式節奏音樂中來。

(竟然不是從娘胎里來?)別鬧!我說的是音樂!

1990年代中後期,華語樂壇開始逐漸引入美式節奏音樂,R&B和Hip-Hop。

1997年最紅的一首歌《心太軟》,就是弱化版的R&B。

《心太軟》的創作者小蟲,自己在1996年發行了一張當時聽來很純正的R&B專輯,算是《心太軟》的前戲。(但誰都沒想到高潮來得這麼猛!)

1997年是華語樂壇的「R&B元年」。陶喆的首專、順子的首專,都是為華語聽眾開啟美式節奏音樂之門的「神專」。

1998年,李玟的《Di Da Di》和王力宏的《公轉自轉》再接再厲,讓R&B在華語樂壇越來越。

與此同時,1990年代後期,第一次韓流來襲,又把Hip-Hop風颳了起來。

到2000年開始,R&B和Hip-Hop開始成為最時髦的音樂風格。

這一年,周杰倫出道。

作為內地聽眾當然要用內地版封面

從周杰倫的首張專輯中,我們可以聽到非常明顯的時代印記:R&B和Hip-Hop(後來又加了Nu-Metal,就是林肯公園玩的那玩意兒)

周杰倫能夠順利的從那個時代脫穎而出,除了個人才華,除了個性鮮明,也跟順應了時代潮流有很大關係。

如果周杰倫一開始玩的是搖滾?呵呵。

也就是解決了「我從哪裡來?」的問題。但解決到這裡,仍然不夠,還需要解決第三個問題,「我要到哪裡去?

那麼,周杰倫要到哪裡去呢?

GIF

到群眾中去!

所謂「到群眾中」解決的是文化落腳點的問題。

R&B和Hip-Hop都是外來文化,外來文化背後是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要想中國人接受,必須進行本土化改造。

只有外來文化本土化改造,才算真正「落腳「。不然都是強行CP。強行CP的結果,往往是貌合神離,或自娛自樂。

《心太軟》就是一種本土化改造,陶喆、王力宏也各自有各自的本土化改造,但周杰倫的改造無疑是最成功的。首先他音樂里強烈的「人格化」,就把他作為一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依附到作品裡了,其次,方文山等幫他一起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了作品中。

唐詩宋詞、五聲音階、菊花東風……

也就是所謂的「中國風」。

所以他的作品就很快被中國聽眾(從草根到官方)接受了。

上課本、上春晚、上衣架、上手機卡。

(此處應有BGM:「在我地盤兒,你們要聽我的兒……)

請注意,周杰倫的本土化並不是「中國風」三個字就可以概括,是上述三大問題整體解決的結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化工程。(扯犢子!)

但這仍然不足以解釋周杰倫為什麼能在2000年代前十年對中國社會完成病毒性滲透。

那……還有什麼原因?

我認為,周杰倫趕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候。

2000-2010年是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個相應的「時代之子」。

解決了三大問題的周杰倫正好送上門來了,周杰倫的歌曲,從旋律到歌詞到文化含量,都滿足了上上下下全國各族人民的想像。

與此同時,2010年開始的互聯網大爆炸,也讓周杰倫的「中國風」通過網路歌手的臨摹和相應的討論而在互聯網上深度擴散——尤其是在佔中國網民大多數的diao絲群體中。

這一點很重要,所以,《晴天》一首10年前發行的歌曲才會刷出全網最高的評論量。(截稿前是205萬+)

而新歌《等你下課》截稿前評論量是81萬+,排名雲村總評論量第三。(此時距離新歌發布才過去短短10天)

這足以證明「周杰倫」三個字已經深深根植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了。

GIF

周杰倫也很樂於做diao絲代言人。

《等你下課》里已經唱得很清楚了。「高中三年我為什麼不好好讀書?」這一句話就把歌唱進廣大diao絲心裡了——當然,高中三年沒好好讀書的不一定都是diao絲,不過,周杰倫的歌曲深受diao絲們歡迎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他才能這麼紅啊,畢竟,diao絲不僅僅是網民大多數,也是國民大多數。(包括新仔!)

其實,大家都知道周杰倫的創作這些年來並沒有什麼變化。

對比一下2010年的《想你就寫信》和《等你下課》就很清楚了。

(編曲中的三味線如出一轍)

大V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但這絲毫不會影響中國聽眾對於周杰倫的感情。

畢竟,對於廣大diao絲來說,周杰倫的歌已經很牛了,夠了!夠了!(不信你拿《土耳其冰淇淋》和《我們不一樣》比比!)

而且很顯然他還會繼續牛下去,目前看不到頭。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切,尬吹。

不吹不黑,我就賭周杰倫還能再紅五年。

GIF

- 完 -

本文福利:讀完這篇文章,你有啥感想?歡迎在本文後留言,新仔將會置頂三條最佳留言,各給兩位數紅包一枚!理性討論,謝絕灌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音樂產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轉眼已經大個仔

TAG:新音樂產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