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圍棋發源地——山西陵川縣/列國志

世界圍棋發源地——山西陵川縣/列國志

原標題:世界圍棋發源地——山西陵川縣/列國志


綿綿八百里太行,以巨龍騰飛之勢由黃土高原的東南部自東北向西南逶迤而下,在太行山末端的山與山的間隙中,山與中原的對接處,形成了一個大氣磅礴、美妙絕倫的勝地,這就是著名的世界圍棋發源地——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縣位於山西省東南端,與河南省輝縣市、修武縣毗鄰,為山西省東南之門戶。陵川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古域為堯、舜部落。自隋開皇(公元596年)建縣以來,歷史上曾出現過7名狀元、93名進士,陵川籍人士郝經是我國宋元時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學家,著有《續後漢書》、《春秋外傳》等著作。


陵川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塔水河遺址、西瑤泉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萬年前舊時期晚期人類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遺址位於今陵川奪火鄉塔水河畔,1985年出土了一個六齡童頭蓋骨化石及大量哺乳類動物化石、石製品、灰燼層、燒骨、破碎骨片等。


王莽嶺



因西漢王莽趕劉秀到此地安營紮寨而得名。最高海拔1700餘米,最低處跌入河南省輝縣市境內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風光秀麗,景色誘人。這裡的雲海、日出、奇峰、松濤、掛壁公路、紅岩大峽谷、立體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素有 「清涼聖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譽。


紅岩大峽谷



中國的典範國內罕見,與美國大峽谷相似,觀賞震撼且規模宏大,絕壁深約130多米,總長40多公里,如刀劈斧剁,岩石色澤赤紅直立90度而下,被稱為紅岩絕壁大峽谷,景色壯觀,氣勢宏偉!


錫崖溝



位於王莽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錫崖掛壁路被稱為世界奇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因周圍地勢險要,溝里人幾乎於外界隔絕,60年代,他們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7.5公里的「之」字形掛壁公路。


在人們驚嘆「錫崖溝精神」的同時,發現這裡還是一個神話般的世外桃源。在錫崖溝的大山谷中,從北到南分布著17個自然村。



溝內阡陌縱橫,氣候涼爽,雞犬相聞,民風淳樸。清一色紅石板壘成的屋子、籬笆牆、水轆轆、石碾子,詩一般的田園風光,清新宜人。


棋子山


經國家有關部門考察論證,陵川棋子山為中國圍棋發源地。棋子山方圓數十里之內,顏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圍棋辭典》所稱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箕子洞相傳是圍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謀棋消閑之所。該洞洞深約10米,高4米左右,洞內岩石上有一處極似圍棋棋盤線條的痕迹並有像圍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洞內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題「箕子洞」。



象天枰長42米,寬33米,建築面積1386平方米粉,棋盤為21米×21米,號稱「天下第一枰」。1998年7月13日,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和中國圍棋總教練、「棋聖」聶衛平為「象天枰」進行了揭幕,並在巨型棋枰上進行了圍棋表演。


鳳凰歡樂谷


是太行山頂上一條天然的大峽谷。整個峽谷長約15公里,景區內山幽水清、潭瀑遍布、奇峰羅列、風光旖旎、枝蔓纏繞、游魚淺翔、猶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這裡的河畔邊、山坡上,到處長滿了國家珍稀樹種紅豆杉。紅豆杉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植物,在當地人們把它稱作是冬青樹,也有一種叫法叫連理枝,因為它一年四季常青,所以就有天有比翼鳥,地有連理枝的說法,當地老百姓也把它稱作是一種愛情的信物。


黃圍山



黃圍山古稱黃梅山,它歷史文化悠久。這裡峰巒峻巍,林木蕭森,溶洞怪異,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自秦漢時代就有人開發靈湫洞和黃梅洞。佛教禪宗五祖黃梅及道教真武祖師等分別在黃梅洞和祖師頂修行,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山中至今留有黃梅洞遺迹。據考證,自漢代以來,佛、道、儒三教在此參禪悟道,修身養性,讀書求學,形成了三教珠聯璧合、交相輝映、相通相融的特色文化。


十里河峽谷



是南太行最窄的峽谷之一,峽谷長約10公里,谷壁陡峭,峰巒疊嶂,深幽奇險,峽谷最窄處的一線天,高達三百多米,寬不足10米。峽谷內的主要地質遺迹自然景觀有:牛鼻洞岩溶洞穴群、怪窟窿岩溶泉、生物鈣華珠簾壁、千米垂直大節理地質奇觀、溶峰二郎擔山、聚仙台、孤峰山、流石壁、雙乳峰、馬鞍山等。


祖師頂


上有天堂景,下有祖師頂。祖師頂海拔1500多米,孤峰插天,巍峨秀麗,頂部龍頭昂首,四周山脈盤旋,勢如迥龍,在天地之間生成陰陽吻合的太極圖。祖師頂下的一道山樑中部有兩個溶岩穿洞,形成了雙孔天生橋,被稱為「巨龍雙眼」。祖師頂上修建有真武殿、玉皇殿和皇姑廟,還有上黨地區獨有的珍貴文化遺迹五祖聖母冢,所以歷朝歷代香火興盛。


白陘古道



古代太行山通往華北平原有八條孔道,被稱為「太行八陘」,白陘為其中的第三陘。全長150多公里,至今最少已有2600年的歷史。它位於十里河大峽谷上懸崖絕壁的中部,根據山勢開鑿修建,路面寬約2米,全用石板鋪築,路基外砌有護牆,是我國古代修路史上的一大壯舉。



白陘古道沿路奇峰巍峨,森林茂盛,懸崖上各種山花爛漫。在古道下面山腰間盤旋著「玉帶渠」,是通向十里河發電站的引水渠,它氣勢宏偉,流水清澈,堪與「紅旗渠」媲美。在峽谷底部,陵馬公路曲折穿行,這裡古道、水道、車道在峰巒間蜿蜒並行,形成了天然成趣的亮麗景觀。


龍岩寺



位於縣梁泉村,原名龍泉寺,創建於唐總章二年(669年)。金天會七年(1129年)重修過殿,並奉敕將原寺名改為龍岩寺。為金、明時期建築。寺有前後兩院,主要建築有過殿、正殿、配殿、廊廡等30餘間。過殿位於前院中軸線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灰布瓦。兩山牆內壁有壁畫,外鑲有金大定三年《龍岩寺記》石碑一通。正殿在後院,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檐懸山頂。正殿和寺內其他建築為明代建築。


崇安寺


崇安寺的創始年代已無從稽考,唐初原名為"丈八佛寺,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敕命為崇安寺,此外古代並有"凌煙寺"之稱。由於歷代重修和增建,從現存建築來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著宋、金原作。主要建築山門、鐘鼓二樓。殿內有宋碑一通,院內金、明、清碑共十三通。


西溪二仙廟



亦稱真澤宮,據碑文記載,寺創建於唐乾元年間(758-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後歷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筑後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


小會嶺二仙廟



位於陵川縣城西南17公里附城鎮小會村,廟內奉沖惠、沖淑二仙女,故名。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正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佔地面積為1254.96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廳、正殿,東西兩側分布有垛樓、廊廡、配殿、耳殿。


三聖瑞現塔


俗稱積善塔,距縣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據塔內第三層所嵌碑文記載:「大定六年,舜都骷髏和尚行化至此,曾從昭慶院西掘出一隻石龜,中藏肉鬢珠一粒,背刊『古禪寺三聖瑞現塔』,復刊『隋仁壽元年僧豐彥藏字』。於是骷髏和尚便將舊得舍利和石龜同藏於下,並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為藏舍利而建,創建於隋而再建於金。


石頭炒雞蛋



新鮮的土雞蛋用石頭來炒,成為陵川當地一道流傳很久的特色菜——石頭炒雞蛋。石頭要選棋子山的石頭,如核桃般大小,表面光滑。鐵鍋中加入適量的食用油,將精選出的黑色與白色石頭放入油鍋,溫上升將石頭加熱,將蛋液均勻倒入鍋內,鐵板、石頭的熱量將雞蛋迅速煎熟,石頭中富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隨之釋放,空氣中瀰漫著雞蛋的香味,這是一種自然、淳樸的美味。


五花芯党參



受特定地理、氣候、土壤、礦物質含量等局限,只產於陵川縣,年產30萬公斤。參的橫斷面呈五花形,油性大,無渣滓,含糖量和藥用價值比一般党參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芯,強如十斤參」之說。廚師們用當地這種獨特的食材,與土雞搭配,燉制出一道營養價值美味、滋補的地方美食——「党參燉土雞」。


狀元大燴菜


豆角、大白菜、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原材料,一道最普通「大燴菜」,在陵川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狀元大燴菜」。豆角用手扳成4厘米長的段,豆腐用油炸過後用斜刀法切片,成菱形;土豆、大白菜切塊、粉條、豆芽、海帶、西紅柿、肉適量。


鐵鍋中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放入蔥姜蒜熗鍋,倒入白菜爆炒,隨後依次放入豆角、紅薯片、豆芽等食材,翻炒均勻,加入醬油,食鹽等調味,再加入適量的高湯,轉入中火慢燉,七八成熟時,再加入當地產的水晶粉條,燉三到五分鐘,各種菜品的營養在燉制過程中充分融合在一起,這種混搭的方式,將各種食材的鮮味也瞬間凝聚,瀰漫在空氣中。


玉米砣


在過去,由於副食、蔬菜的缺乏,當地人經過巧妙的構思,將玉米面製成各種副食、點心食用,現在製作的「砣」中間包著陷,表面印著花紋,外觀精美,是以前人們走親訪友必不可少的一種「禮品」。現在食物充足,禮物品種也多了,這種自製的「砣」已經很少有人能做了。



製作「砣」的工具,是一種用木頭雕刻的模型,是一種質地堅硬的木料,中間挖個圓形,在圓形底部刻上花紋,可以是福、壽或者花朵,和好的玉米麵糰,需要發酵24小時。取一個麵糰,在中間包上用紅豆製成的豆沙餡,放在制「砣」的模具中擠壓,使花紋印在餅的一面,靳師傅在柴火上座鍋,把製作成型的「砣」放入鍋中烤熟。


陵川羊肉火燒



是陵川一種傳統名吃。羊肉火燒的特點是香酥可口,軟硬適宜,暖胃祛寒,風味獨特。是當地一道讓人食後難忘的美食。


六月六送面羊


六月六姥姥送面羊,小外甥見舅如親娘。

親生娘管兒管不住,舅舅管外甥理應當。


傳統孝道和諧美德,常思面羊寓意深長。


這是陵川民間流傳的一首童謠,童謠中說的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年陰曆六月初六, 姥姥、舅舅都要給外孫、外甥送「羊」,「羊」是一種麵食,用麵粉加工而成,也叫「面羊」。當地許多人家每年都要製作「面羊」送給自己的外孫女。整個陵川都興送羊,只要女兒生了孩子就送羊,或姑娘取過三年不生孩子,就提前送羊。送面羊這種風俗只在上黨地區流行,其他地方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行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綉之首——蘇綉/西行文化

TAG:西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