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貨架困局:白領偷拿地推偷吃每個貨架賠500,數十億資本逃亡

無人貨架困局:白領偷拿地推偷吃每個貨架賠500,數十億資本逃亡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AI財經社(ID:aicjnews)

文 / 陳芳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從幾十億資金入場到「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市場已經完蛋了」,無人貨架只用了半年左右。

剛剛進入2018年,無人貨架風口上的風停了,快得讓許多人手足無措。

「過去一年無人貨架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月17日,得出這個結論的七隻考拉創始人文朝輝決定退出無人貨架市場,轉型做封閉智能設備考拉盒子。

在此前的1月12日,這個領域最早期的玩家之一領蛙,迫於融資形勢嚴峻,選擇出賣控制權,投靠便利蜂麾下。同樣「賣身」的還有番茄便利和51零食,分別被果小美和猩便利收購。

那些去年還緊缺的運營及拓展人才,不得不另謀出路。媒體給出的數據是,有些公司裁員比例甚至高達九成。

這些找到「下家」的都是無人貨架領域的中型玩家,此前的融資額均在千萬級別。AI財經社在採訪中獲悉,中型玩家的退場只是開始,2018年上半年將有眾多無人貨架創業公司退出市場,能找到接盤的只有少數,更多的是清盤離場。

大多數獲得融資的無人貨架、無人貨櫃企業都是在2017年2月份之後才成立,大規模的融資從去年年中開始,無人貨架才成為所謂的風口。

但風口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來得快去得也快。與當年曠日持久的出行、團購燒錢大戰相比,直播從2016年的創投熱門話題到2017無人問津,只持續了一年多。進入2017年,由小型產品帶來的風口大多風光不過一年,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莫不如此。對這類技術含量不高,由資本催生的風口,越來越多投資人採取快進快出的策略。

而無人貨架從起飛受追捧到黯然降落,只用了半年左右。

「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市場已經完蛋了」

1月18日,多牛資本創始人蔣海炳失眠了,凌晨兩點還在發朋友圈。6天前發生的事依然讓他憤怒。1月12日,他的得意之作無人貨架公司領蛙居然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賣給便利蜂,讓他情緒波動了好幾天。

作為領蛙的天使投資人,蔣海炳認為自己對便利蜂和領蛙之間的交易有知情權,但事實上他卻是通過媒體得知交易達成的消息的。當時他一下子懵了。在多次聯繫領蛙創始人兼CEO胡雙勇無果後,三天後蔣海炳決定爆料,發文章痛斥領蛙被賣。

領蛙是無人貨架最早入場的玩家之一,此前共獲得三輪融資。天使輪投資方包括多牛資本、銀杏谷資本、樂創會,金額為數百萬。2017年4月完成志拙資本所投的第二輪數千萬融資,4個月後,長嶺資本投了第三輪,金額為數千萬。

領蛙方面拒絕就此回應AI財經社,僅表示蔣海炳所說不屬實,且問題內部已經解決好。

賣身便利蜂后,胡雙勇曾通過中間人告訴蔣海炳:「除了你,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市場已經完蛋了,沒有機會了,要儘快撤出。」

與領蛙一樣,七隻考拉也是無人貨架的早期玩家,融資額也同處千萬梯隊。去年4月獲得了經緯創投的天使輪融資,金額為100萬元。5個月後,執一資本領投、經緯創投跟投的A輪融資,金額上升到5000萬元。

網傳七隻考拉勞動合同終止證明。圖片來源於網路

1月17日,七隻考拉被傳裁員高達9成,無人貨架項目停擺。隨後七隻考拉創始人文朝輝的內部信證實,公司正在縮減員工,無人貨架項目也遭放棄。

「根據市場的發展,公司在原來業務規劃的節奏上正在進行相應的調整。未來重點通過智能設備考拉盒子進行布局,而不是開放式貨架,並且後續只拓展100人以上的點位。因此,拓展團隊的一些同事和部分的運營同事會離開我們。」文朝輝在郵件中寫道。

領蛙賣身以及七隻考拉轉型拉開無人貨架洗牌大幕,凜冬來臨。AI財經社獲悉,當前中小無人貨架公司正在紛紛求收購,一些錢已燒完卻找不到接盤的只能倒閉。

對於未來,一位業內人士看法悲觀:「2018年上半年無人貨架領域肯定會洗牌,過兩天還會有無人貨架公司經營不下去的新聞爆出。」

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司江華表達的更為直接:隨著一些玩家的退出,2018年年中無人貨架的戰爭就會結束。

無人零售去年的火爆多少讓人有些意外。2016年年底,亞馬遜推出了無人超市Amazon Go,後來因為技術原因項目暫時擱淺。直到今年1月22日,AmazonGo時隔一年終於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但一年前一閃而過的Amazon Go,卻早已在大洋彼岸點燃了無人零售這把火。去年下半年眾多資本湧入無人貨架領域,幾十家創業公司都拿到了融資,不到半年累計融資額已超30億元。這與共享單車的局面頗為類似。

無人貨架風口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在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漸入瓶頸期,線上流量越來越貴、流通渠道被巨頭壟斷,資本和創業者都在尋找零售領域的新機會。

一切為跑馬圈地讓路

在蔣海炳看來,領蛙及其所創造辦公室零食貨架模式之所以失敗,原因在於急功近利。

蔣海炳告訴AI財經社,領蛙的商業模型是他2014年設計的,主要做開放式辦公室零食貨架,2015年通過朋友介紹找來胡雙勇負責具體運作,並擔任大股東,走精耕細作的路線發展,但是引入新投資方後,領蛙的動作慢慢變形。

新投資方的入局雖然讓領蛙規模上了一層樓,但之後的發展方向卻與蔣海炳的期望背道而馳。

「資本是逐利的,只希望快速跑馬圈地,擴張點位,把估值做高再融資套現。去年10月問題已經開始顯現,領蛙只有點位數在擴張,營業額卻沒有增長,貨損還在增加,虧損越來越嚴重,我非常著急。」蔣海炳無奈地說。

領蛙的無人貨架。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時他提議,不應該盲目鋪點位,而要為冬天來臨做好準備,包括主動關停深圳與南京市場,力保上海和杭州,但是董事會最終決定還是繼續擴張。

蔣海炳表示,一個月前胡雙勇曾找到他談及融資形勢嚴峻,其他兩家投資機構建議出售,他沒同意,認為原創者被抄襲者收購是一種恥辱,「賬上還有千萬元,可以撐半年」。不曾想在他沒同意的前提下,領蛙就被便利蜂控股了。

據蔣海炳了解,領蛙第二輪和第三輪融資均與投資方簽署了回購協議,約定如果項目失敗,創始團隊需要回購投資款。「這太不合理了,投資人沒有任何風險,這不就是逼著領蛙賣身嗎?」蔣海炳直言。

除了對公司的未來失去信心,這也正是胡雙勇選擇快速撤出的重要原因,「否則有可能觸發回購條款,年化30%的複利連本帶息數千萬的回購壓力,我和團隊不得不考慮。」

實際上,和共享充電寶一樣,這個新風口在去年下半年誕生時,就伴隨著質疑:在當下的零售市場中,無人貨架未來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業態?投資機構被分裂成正反兩派。

接下來的故事是,短短几個月內創業團隊和資本就造成風口,幾十家公司、幾十億資金入場。這樣一個速成的風口上,其後的份額之戰也打得格外激烈,以求速戰速決。

對此,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司江華曾表示,率先達到30萬點位的無人貨架,就能在行業中佔據絕對優勢。果小美創始人兼CEO閻利珉也指出,只有在一個城市鋪滿1萬個點位,才有可能切換到下半場。

在點位之爭如火如荼的同時,所有人都曾清醒的認識到,無人貨架是一個通過精細運營逐步實現盈利的市場,供應鏈的廣度和穩定性決定著運營指標的質量,而運營指標的好壞則決定著未來的發展空間。

「無人貨架說到底是零售生意,是一個重運營、重供應鏈的事情,能不能做好取決於零售技巧、點位選擇、運營效率,供應鏈很重要,決定成敗。」 啟明創投合伙人吳靜說。

但在跑馬圈地時,精細運營可以為速度讓路。

在點位目標大躍進的同時,貨損、運營等問題開始變得突出。蔣海炳透露,遭遇競爭對手破壞性打砸市場後,領蛙的貨損從個位數上升到13%,兩家頭部玩家的貨損甚至接近40%,「這是完全違背商業本質的」。

貨損嚴重一方面是為了完成數量,降低對點位質量要求造成的,另外,競爭對手直接上手破壞也不罕見,還有一些是配送人員沒有來得及培訓帶來的。

「一些無人貨架公司為了鋪市場,選擇臨時拼湊兼職團隊,他們為了拿活動傭金和開新戶獎金,不管後期運營,把關不嚴,人數少的鋪,賓館等半開放場景鋪,人群道德約束低的場所也鋪,商品損耗比較大。」地推王負責人說。

甚至有一些地推人員裝樣子去競爭對手貨架上支付,掃光貨架,造成極大貨損。友盒創始人陳惠魯曾發現,競爭對手為了搶市場,直接偽裝成他們的員工將一個點位的貨架從辦公區域搬了出去。

而低技術含量的商業模式,對於用戶支付幾乎沒有控制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說,這幾乎不是什麼秘密, 「用戶拿走不付款一部分,很多無人貨架的配送是外包,採用兼職人員送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送貨人員不僅自己吃還偷拿,這是問題的關鍵。」

去年5月叫停無人貨架項目的用點心吧創始人易濤算了一筆帳,每個貨架的月銷售額為1000元,零食毛利41%,貨架成本270元,一周補一次貨的成本佔30%,貨損控制在5%的情況下,300個貨架能實現盈虧平衡。但貨損成為壓垮項目的稻草,運營幾個月後貨損成本不斷升高,個別點位甚至達到了50%。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表示,由於貨損高、商品種類少、競爭激烈,導致無人貨架盈利艱難,只能靠燒錢發展。因此,中小無人貨架公司在難以融資的背景下只能退出或者轉型,而頭部企業卻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其擴張。

A輪死

接下來的故事屬於資本、巨頭和頭部項目。

「現在無人貨架領域的格局開始清晰,前面幾家已經分出來了,排在後面的公司,很多不得不尋求轉型或者找其他人合作。」吳靜告訴AI財經社。

1月16日,數據研究機構TalkingData發布的《無人貨架行業白皮書》將行業劃分為幾大梯隊,融資額高達13億元的每日優鮮便利購排在第一梯隊,具有領跑優勢;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融資額處於1億元到10億元之間的,為第二梯隊;眾多融資額在1億元以下的構成第三梯隊,行業頭部化格局已經開始顯現。

AI財經社統計發現,美味生活、哈米科技、魔盒、小閃科技、果小7、友盒、陽光樂選、老虎快購等在內的十多家無人貨架公司成立時間均不長,並且總融資額均在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而現實情況是,他們想要繼續從資本手裡融資變得越來越難。

在吳靜看來,風口形成的早期,由於格局不明朗,融資機會很多,越往後頭部和其他梯隊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如果你的團隊管理能力、運營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都跟不上,獲得融資的難度極大。

截至目前,大多數無人貨架公司的融資均處於A輪,還沒有進入B輪以及C輪。

技術含量低、僅有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類似的小風口壽命越來越短,資本的態度也轉變成快進快出。泰合資本創始合伙人郭如意觀察到,2017年投資熱點的切換速度在明顯加快,過去是以一年或者半年為周期,現在已經縮小到按季度湧現,並且熱點的生命力越來越短。

在寒風中,倖存者也開始重新衡量這個行業的未來。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珉判斷,這個市場的規模只有幾百億元。

而猩便利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辦公場所用戶量是5000萬,這是相當精準的白領用戶,收入相對較高、消費能力強,因此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猩便利創始人司江華。圖片來源於網路

「投資每日優鮮便利購的時候我們測算過,按照白領的數量,按照滲透率計算,至少是一個千億以上的市場,因為辦公場景的零食消費是一個相對高頻的市場。」吳靜告訴AI財經社。

在市場現有玩家的眼裡,對無人貨架有兩種判斷,一種認為是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也只有百億的規模;另外一種認為市場規模有千億元,空間夠大。

吳靜從無人貨架剛興起時就開始關注,大大小小的公司都看過,但在每日優鮮便利購之前沒有一家打動她。

與獨立業態相比,更多投資人認為無人貨架應該成為一個大的商品流通渠道的延伸和補充。

巨頭和獨角獸的世界

在創業項目跑馬圈地的同時,巨頭們也把手伸了進來。

2017年年底,阿里聯合美的集團推出「小賣櫃」;獵豹移動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剛剛上線就鋪設了5000個點位;京東到家無人智能櫃已經升級到了第二代;一直對新零售不死心的順豐的無人貨架項目「豐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運營。

此外,諸如每日優鮮、餓了么、便利蜂、盒馬鮮生、三全鮮食、良品鋪子等獨角獸們,也都基於既有的相關業務,將各自的觸角先後伸向了無人貨架。

這讓無人貨架的入場資格迅速提升。便利蜂稱投入上沒有量化的指標,且做好了長期不盈利的準備。每日優鮮便利購則宣布,今年在無人貨架上要砸10億元。

便利蜂投放的共享單車。@視覺中國

點位數方面,猩便利去年11月就宣布點位數突破3萬個,京東到家Go、便利蜂、每日優鮮便利購均宣布優質點位數已達近萬家。

AI財經社獲悉,當前良品鋪子正在內測無人貨架,項目名為「良品小時刻」,今年1月會在寫字樓、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場景鋪設,預計全年會鋪設200台,具體的布局思路是以線下2000多家門店帶倉,支撐周邊的無人貨架布局。

提及為何布局無人貨架領域,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表示,因為這是新零售和人工智慧結合的重要應用場景,也是一個新方向,良品鋪子希望通過布局,了解消費者在辦公室里喜歡吃什麼,這能幫助其洞察目標市場。

而獵豹做豹便利是看中線下流量窪地。獵豹移動 CEO傅盛認為,後互聯網時代已經來了,線下紅利期的到來已成重要特徵。對於企業而言,需要圍繞用戶需求不斷擴充品類。在探索的過程中,要多關注內核而非邊界,否則就會喪失機會。

以蘇寧、京東到家、餓了么、便利蜂、順豐等為代表的巨頭,更多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商品離消費者更近,滿足消費者即時消費需求。

不過,在內測的過程中,良品鋪子已主動放棄開放式貨架,選擇封閉式智能貨櫃。趙剛告訴AI財經社:「我們設備成本投入很多,一個差不多一萬元。需要用支付寶掃碼才能開門,只要拿東西關門就能自動結賬。但這麼做能避免辦公室零食櫃的損耗。」

無獨有偶,當前京東到家Go正在迭代的智能貨櫃採用的就是封閉式。巨頭入場後,過去投放的普通貨架會逐步被替代掉。每日優鮮便利購、便利蜂、猩便利均採用封閉加開放兩種形式發展,果小美坦言後期會增加封閉式貨櫃。

蘇寧小店負責人鮑俊偉告訴AI財經社,目前蘇寧小店biu開放式無人貨架已經布局1000多個,智能貨櫃有100個,這兩個一個貨損高,一個沒有;一個設備成本低,一個設備成本高,各有利弊。蘇寧將無人貨架放在封閉式的場景內,智能貨櫃放在社區、醫院、地鐵里等場所。

巨頭們的入場更加速了中小玩家的離場。

「有一些同行的員工來我們這面試。」蘇寧小店負責人鮑俊偉說,「不過我只留了兩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日本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check暫停所有貨幣提取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