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鴻章外交昏招:引三國制衡日本,但也加速了列強瓜分中國步伐

李鴻章外交昏招:引三國制衡日本,但也加速了列強瓜分中國步伐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後,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全權代表李鴻章、李經方、伊藤博文、奧陸宗光在日本馬關簽署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中國割地賠款,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列島、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逼迫中國開商埠,允許日本在華投資。

馬關條約

台灣島被日本侵佔長達50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才重新回到祖國大陸。

我們知道,中國分別在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割地賠款(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再次失去九龍及北方150萬平方公里土地。

兩次鴉片戰爭中國大門被打開,英、法、俄、日等列強開始強行瓜分中國,到了甲午海戰,日本更是獅子大開口,瓜分走了台灣、遼東半島等土地,再到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徹底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甲午海戰前,當時中日已經在朝鮮內亂中有過交手,之後更是劍拔弩張,準備開干,當時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大臣們就想讓英國、俄國出面調停,希望給日本施壓,但沒能起到作用,甲午海戰還是發生了。

甲午海戰結束後,俄、德、法等國一看,日本在中國撈了那麼多好處,立馬就坐不住了,便慫恿清政府,說:「我們可以幫助大清國給日本施壓,讓他們歸還中國領土。」這次,李鴻章藉助俄、德、法三國給日本施壓,迫於壓力,在《馬關條約》簽訂後的一周內,日本就把遼東半島歸還給了中國,這從主權上來說,俄、德、法幫了中國一個大忙。

遼東半島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接下來,李鴻章到歐洲考察,為了感謝俄羅斯同時制衡日本,他與俄羅斯簽訂《中俄條約》,俄羅斯獲得了在中國東北修建和經營鐵路的權利,以及大連灣和旅順口等重要戰略要地的特權,並把膠州灣借給俄羅斯。到了1901年,東三省實際上已經被俄羅斯所控制。

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和《中俄條約》簽署,日本在華利益受損,自然就不幹了,接下來就是日俄在東北戰爭。德國和法國也沒從中撈到好處,1897年德國侵佔山東膠州灣,強迫清政府租借膠州灣百里土地給德國99年,並獲得山東全省的鐵路、礦產經營權。

後來英國法國也分別從中國獲得九龍、山東威海衛、廣州灣等地方特權。

1904-1905年,日本和俄羅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利益,在東三省爆發了日俄戰爭,最終日本取勝。

李鴻章當年想通過俄羅斯等國制衡日本,雖然如他所願各列強之間為了利益發生摩擦甚至正面戰爭,但戰場卻在中國大地,最終結果是日、俄、英、德、法等國加速瓜分中國的步伐。

這一策略,現在來看難免有些過錯,人性都是貪婪的,更何況是國家。李鴻章在外交上更注重術,而沒有長遠的眼光。當然這一切也不能全怪他,畢竟落後就要挨打才是千古不變的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鬧江湖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臨終前寫了一首絕命詩,慈禧看後號啕大哭

TAG:笑鬧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