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電單車:一邊被罵,一邊成長

共享電單車:一邊被罵,一邊成長

一個被認為頗有前景的新事物一旦產生,無論現狀如何窘迫,總有人為其買單。

自去年一月份國內首家共享電單車--「7號電單車」誕生以來,瞬間引起各方關注。雖然上線一天就此夭折,然絲毫沒有阻止其繼續成長的腳步。

至今不到2年的時間裡,入局的創業公司已高達30多家,背後支撐的財團不少於20家,合計資本不低於40億。

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共享電單車市場

各路資本紛紛閃亮登場。

輝煌不在的想重振雄風,風頭正勁的則意欲開疆拓土。

曾經風靡一時的永久出行,目前已專註於共享電踏車領域,近期也完成了1億天使輪融資,並計劃於2018年進入100+個城市,投放200萬輛電踏車,覆蓋1億用戶。

去年半年時間裡,永久出行在上海、揚州兩地共計投放了10000輛共享電踏車做項目模式論證。永久出行CEO周文明表示,"按每10分鐘1元的收費,目前這批投放的電踏車基本能實現收支平衡。"

永久都來摻和了,摩拜、ofo和滴滴豈能袖手旁觀。

ofo搞出一個叫自由GO共享電單車項目,這種電單車感覺像是在坐墊下方加了一個放電池的地方,其他的沒什麼大變化。難道在打感情牌?

目前這些電單車被投放在學校和工業園區里實驗,這也是ofo發家的地方。估計是想沾沾喜氣吧!

摩拜電動車則沒有採用單獨的品牌,在樣式上也和摩拜單車大同小異。設計上採取的是能量芯驅動的一種方式,插上一個類似於移動電池的東西之後,不但可以用來驅動單車,而且可以給手機充電,相當於共享電單車+共享充電寶的結合體。

摩拜這個創意不錯,萬一沒電了,也可以藉此充充電。

而與摩拜和ofo的「低調」相比,滴滴則顯得更為激進。

近日標註「街兔」的電單車大多被投放在杭州淘寶城附近,車輛大概在本月10日已經開始投放,車輛外觀上和共享單車相似,只是在座椅下面多了一塊電池。

看來滴滴還是很在意用戶的 「單車情結」。

費用方面,押金為99元,押金是作為用戶使用「街兔」電單車的保證金,不可用作預存車費,可隨時退。

失去了共享單車領域的話語權後,滴滴更為迫切想在共享電單車佔據一定的主動權,就顯得很讓人理解了。

這些業界大佬們吃肉,小弟們怎麼也的喝點湯吧!

這不,北京、上海等地還陸續出現了「小蜜單車」「電斑馬」「7號電單車」等共享電單車,使用方法與共享單車相似。

小蜜單車

電斑馬

7號電單車

雖然這些共享單車但曾因未上牌照,沒有腳蹬,存在安全隱患等原因,被禁止或查處過。但仍然沒有擋住他們爭奪市場份額的步伐。

也是,面對這麼看似很有前景的市場,誰不想為之放手一搏,正所謂「有錢大家一起賺」嘛。

共享電單車遭遇的問題

資本的強勢介入,是否意味著共享電單車市場就此紅紅火火,繁榮似錦呢? 然則「人紅是非多」,共享電單車也遭遇到各問題的困擾。

安全問題

很多用戶對於這一新生事物都顯得有些猶豫,最讓他們擔心的是安全問題。之前在北京的小蜜蜂、電斑馬等多家企業投放的產品都不符合「國標」。

而且去年九月份,南京還發生了共享電動車自燃現象,一時間關於其安全的問題,讓人們對這個新生事物「躊躇不前」。

雖說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如電子開關失效診斷,保險絲短路保護,BMS溫度保護,充電器溫度保護等,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但畢竟關係到用戶的人身安全,其顧慮還是一時難以消除。

不過也有很多所謂的專業人士認為,共享電單車產生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因為使用者,而不是電單車本身。

事實如此嗎?自燃也是人為的?開玩笑

不管如何,反正直接把你拉入黑名單,省事又省力,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費用問題

與純單車相比,電單車的成本更高,無論是前期研發製造成本,還是換電池的成本都要比共享單車高。

電車,車架、電機、蓄電池、儀錶系統等等,一下來就是好幾千,還是特么普通的那種。而電單車要想實現單車那種百萬級的擴散,造價就是個無底洞。

再有,鑒於電車構造的複雜性,後期對車輛的維修等維護,成本也是極高。

還有電樁網和電樁的搭建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還不算後期的維護,就資本而言,很容易讓其望而卻步。

基於純單車的押金標準,客戶已經習慣了低價出行,因此在押金和費用方面卻又不能訂得太高。滴滴的共享電單車的押金就只要99元,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押金可以隨時退,你說會不會被拆成零件賣?

定價低,成本高,如何彌補兩者之間的差價呢?會不會向單車那樣,再出現所謂的費用問題呢?這些問題又將如何解決?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用戶體驗

電單車,體驗上遠不及單車。

首先取車麻煩,有2個取車點,一個是充電樁處停車,另一個取還車地點為酒店門口,此處地點沒有充電樁,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充電。

再有就是定位就可能不準,如果有3個定位點,可能就1個準確享車。

而且充電也不便,一般充電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在馬廄充電,一個在指定區域,由服務人員專門充電。電車,一般續航能力無法保障,充電就是個大難題。

此外性價比也低,就比如7號電單車,它的收費標準是5公里內2元,大於5公里的話,每超出1公里加收1元。

根據這個價格,行程小於5KM,電車明顯沒共享單車方便;而大於5KM,電單車既不省錢也不省時,還是地鐵加共享單車來得實惠。

而且,電車要達到固定的點,才算結束服務,期間無論使用與否全部收費,與單車的實惠背離非常。

再加上電單車的屬性,決定其不可能像單車那樣,隨停隨放,體驗度大打折扣。

政策問題

電單車,遠不及單車受寵。

搞牌照估計累得慌,據《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速應不大於20公里/時,整車質量(重量)應不大於40公斤。

比如,小蜜和電斑馬,就因時速超標、車重超標等問題,牌照相當不順利,沒牌照就會市場被約談,欲哭無淚。

國家不鼓勵,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電單車發展就很被動,這不,眾多企業將2017年的目標由「進入多少個城市」修改為2018年的「與多少個城市合作」。

政府不答應,這些企業的腰桿也沒那麼硬氣了!

畢竟給當地城市帶來了許多不便。因為停放位置受限,很多城市不允許電車停放到街邊。速度快、操作要求高、笨重等問題,政府也很頭痛啊。

這還是次要的,要是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那就更糟心了。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你說電單車面臨這麼多的問題,政府能袖手旁觀嗎?

如果安全問題、費用問題、政策風險等問題懸而未決,就猶如懸在共享電車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著致命一擊。

共享電單車的市場前景

一邊被罵,一邊成長。

以杭州為例,早在2017年9月份,《杭州市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指導意見(試行)》就完成了網上聽證程序,其中明確規定杭州暫時禁止發展互聯網電動自行車。

馬雲很聽話,一天後就宣布不再提供共享電單車服務。

有錢就是任性,說不幹就不幹。

可實力較弱的滴滴等一批電單車卻頂風而行,畢竟有錢景嘛。

於是乎, 「街兔」、 「小紅車」等一批電單車,仍然在市場上堅挺著,誰不想賺錢呢?

這還不算,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也曾明確提出共享電單車「退市」,結果呢?

直到現在這些車輛仍然可見,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反正就是不走。

這麼有底氣?

用戶有需求啊!方便好用就是他們選擇共享電單車的最主要原因。

西安市場中,某電動自行車平台自去年9月進入以來,註冊用戶近38萬。公司負責人李文選介紹,雖然最近使用量有所減少,但由於用戶基數大,每天用戶也不在少數。

「現在日均在一次以上,每天活躍的車輛是三到四次。」

這麼好的生意,誰捨得放棄。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共享電單車」的城市騎行空間仍然可能保留。

新事物嘛,要想讓其成長,總的給其留足「閃轉騰挪」的空間吧。

不然國家為什麼只是不鼓勵,而沒有明確表示禁止呢?

看來還是有市場需求的。

雖然目前電單車有些「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感覺,但資本的敏銳嗅覺還是讓其有著為之一搏的勇氣和底氣。

可以說電單車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曲折了些。然則誰不是一邊被罵,一邊成長的呢?。

只是宏觀大勢,永遠是留給有眼光的人去把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蜜智能 的精彩文章:

實用技巧:春節拍照終極技巧,拿走不謝!

TAG:一度蜜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