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老槍用到建國後,彈藥補給凸顯中國式智慧

抗戰老槍用到建國後,彈藥補給凸顯中國式智慧

◆ ◆◆

文 |科羅廖夫

▲槍套為木質,像一個盒子。

盒子的英語發音是Box,中國音譯為駁殼槍,

也叫「盒子炮」或「匣子槍」

駁殼槍又叫盒子炮,曾經是中國軍人的象徵,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軍隊班長、排長清一色配備這種手槍。我軍在紅軍時代、八路軍時代、解放軍時代,都大量裝備這種武器。

▲熒幕上的敵後游擊隊形象

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的武裝,也對駁殼槍極為喜愛。獨臂將軍余秋里曾在回憶錄里讚歎:此戰我們繳獲8支盒子炮。我們從來沒見過哪一種槍的做工比它更精湛,真是藝術品,尖端技術!

駁殼槍情節在我軍持續了3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才正式從我軍退役,由蘇制托卡列夫手槍取代。但在隨後的幾十年,我國軍警和民兵仍然大量使用駁殼槍。直到80年代,還有少數警察和民兵裝備這種自動手槍。80年代初期,一些公安民警仍然使用著老舊的駁殼槍。

▲05年北碚公安局曾向博物館捐出一批

使用了幾十年的手槍,其中就有駁殼槍

很多人會問,駁殼槍在中國的服役時間如此之久,子彈從何而來?我們知道毛瑟自動手槍使用的是7.63x25mm子彈。我們建國後的手槍彈只有7.62mm和9毫米兩種口徑,國內不生產7.63x25mm彈藥,那麼到了七、八十年代,盒子炮的子彈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駁殼槍是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半自動手槍,

後經改進,推出了全自動/半自動可轉換型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直接用盒子炮發射國產7.62毫米51式手槍彈就行,該彈與原裝的毛瑟手槍彈完全通用,儘管口徑有0.01毫米之差。

國產51式手槍彈,規格為7.62x25毫米,是蘇聯7.62x25mm TT手槍彈的仿製品,而TT手槍彈是德國毛瑟7.63x25mm手槍彈的仿製品。毛瑟7.63毫米手槍彈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手槍彈,特點是採用瓶型無底緣彈殼,彈頭為圓頭平底,鉛芯銅被甲、高初速,彈頭重5.57g,初速400-455m/s,在手槍彈中是很高的。

使用毛瑟7.63毫米手槍彈最有名的武器就是毛瑟手槍,也就是駁殼槍。這種手槍不但在中國大量出現,也大量流入十月革命和內戰時期的蘇俄,所以蘇聯在上世紀20-30年代研發制式手槍的時候也考慮使用這種槍彈,蘇聯對毛瑟槍彈進行了仿製,換用蘇聯生產的單基發射葯,膛壓略下降但初速略高,命名為7.62x25mmTT手槍彈,和毛瑟7.63毫米手槍彈互相通用。

口徑上的0.01mm之差沒有太大意義,只不過是命名不同,實際尺寸完全可以被公差吃掉。

51式手槍彈是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主要手槍彈,廣泛的配用於54式手槍、79式和85式輕型衝鋒槍。該彈初速高,威力大、彈道在手槍彈當中比較平直,用在衝鋒槍上是很理想的,這也是蘇聯當時選定它作為制式手槍彈的原因。但是在手槍上發射時,槍口雜訊較大、後坐也比較大,穿透力也顯得過大,容易誤傷,不過好處也有,就是很多防護級別較低的防彈衣擋不住它。

▲蘇聯TT手槍改進而來的54式手槍,

也被稱為「大黑星」

建國後,鑒於中國民兵裝備有數千萬支各種類型的」萬國造「輕武器,口徑各不相同,彈藥來源複雜。我們國家曾統一將各類民兵輕武器改換制式彈藥。

▲裝備了馬克沁機槍的中國民兵

槍械更改口徑和彈藥是很常見的,甚至重機槍都行。我軍曾大批繳獲並裝備的美製湯姆遜衝鋒槍,建國後都移交民兵使用,同樣改用7.62毫米51式手槍彈。

▲民兵使用莫辛納甘和56半進行日常訓練

隨著54式手槍和79式衝鋒槍的逐步淘汰,這種子彈在軍隊和警察部門當中也已經逐步淘汰了。

-背景音樂-

《Sea of Atlas》

-推薦歌曲-

《游擊隊之歌》

-作者-

-主播-

智強,某電台播音主任,聲音特點渾厚磁性,擅長紀錄片,專題片配音,代表作品有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傳片,深圳大鵬灣形象宣傳片,深圳大學宣傳片,騰訊信息化推廣專題片、央視紀錄片《茶》 配音等,聲音被多家電台電視台御用為頻道聲。

明日軍武日曆:做好自己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軍隊里會有許三多這種人嗎?老兵說:要我早就把他給斃了!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