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把愛因斯坦征服的中國男人,活了112歲做成一件大事……

這個把愛因斯坦征服的中國男人,活了112歲做成一件大事……

原標題:這個把愛因斯坦征服的中國男人,活了112歲做成一件大事……



本文已取得授權,作者:大餅


轉載自公號視覺志(ID:iiidaily)


提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

但是他對中國語言文化做出的貢獻,卻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可以說,屏幕前的你,能看到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這位老人。


他就是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



圖片來源:人民網


1月14日,是周有光老先生去世一周年紀念日,谷歌為了紀念他,這一天,在全世界網頁特意將Logo換成了中文字「谷歌」,還翻譯出了漢語拼音「Gǔ Gē」。



之前谷歌的搜索主頁,也出現過類似的紀念,全部都是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或者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來看一下都有誰:


比如紀念科學家愛因斯坦。


再比如紀念大師卓別林。

在外國人眼中,這個已經去世的中國男人,地位是與愛因斯坦、卓別林等大師齊名的存在。可國內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周老先生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我來簡單說一下。


紐約時報曾刊髮長文稱「是他讓漢字書寫像ABC一樣簡單」。


如果沒有他,或許我們現在還不能用拼音,在電腦端、手機端順暢地打字交流;


如果沒有他,Beijing北京還只能念作Peking,Jiaozi餃子還只能念作Dumpling;


如果沒有他,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門檻,要比現在高一大截。


總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體系,讓漢語真正走向了世界。



圖片來源:Google


周老這一生,充滿了傳奇。

活了一個世紀,體驗了中國近百年的所有進程,經歷了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四個時期,堪稱「四朝元老」。


他交友廣泛,和老舍談笑,和周總理通過話。他還是為數不多的,曾與愛因斯坦談笑風生的中國人。


他身上有太多標籤: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


1906年,周有光出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



圖片來源:網路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員。咸豐年間,太平軍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盡。


十歲時,全家遷居蘇州,周有光進入了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也就是洋學堂;


讀中學時家道中落,周有光靠著姐姐朋友接濟的學費,才得以繼續讀書。


好在他天賦異稟,順利考取了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舊照


當時的聖約翰大學,要求學生只能講英文,還有打字機,溝通起來很方便。


但是中文沒有打字機,也沒有統一的拼音標準。周有光隨即意識到一個不爭的事實:


我國56個民族有80多種語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溝通障礙。


這使得周有光對文字改革產生了興趣,主修經濟專業的他,毅然決定輔修語言專業。


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他,卻因為經濟條件,只能選擇遠渡日本留學。


然而,上天跟他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學成歸國後,恰逢抗日戰爭。


國難當頭,他空有滿腔抱負,卻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與家人的合照


在重慶躲避戰火期間,6歲的女兒因為盲腸炎無葯醫治,不幸夭折


2年後,兒子又被流彈擊中,險些喪命,自己全家在逃難中歷經生死保住性命。


1945年,抗戰勝利,他回到新華銀行任職,被派駐紐約,在華爾街待了3年,日子總算安穩了些。


這期間,他曾見過愛因斯坦兩次。兩個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人相談甚歡,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謀而合,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說,愛因斯坦的一段話讓他記憶深刻:


一個人的一生到60歲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業餘時間是17年,


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麼利用你的業餘時間。


周有光深受啟發,以後的每一天,他除了吃飯睡覺外,業餘時間都在鑽研語言學。


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踏踏實實從零開始。


後來,他又被派往歐洲工作。在那裡,周有光買了大量語言學相關的書籍自學。



1948年在英國劍橋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周有光毅然放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帶著妻兒回國工作,兼任復旦大學的經濟學老師。


不湊巧的是,他趕上了工資改革,從前每月一百塊,當時卻只能拿到二十塊。


但周有光毫無怨言,依然幹勁十足,投身於中國漢字的改革浪潮中。


轉折點出現在1955年。這一年,他收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邀請:周恩來總理親自致電他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并力薦他來創建一個漢字字母系統。


最初,周有光拒絕了,他表示自己只是業餘愛好者,但總理言語中的懇切,讓他最後還是心動了。


出席全國文字改革會議


此時他已經近50歲了,從金融學轉行到語言學,需要莫大的勇氣。


上小學的孫女就曾對周有光說過:


「爺爺,你虧了!你搞經濟半途而廢,你搞文改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不就是個0嘛。」


但臨危受命的他面無懼色,與一眾學者探討,打算用拉丁字母來構架一套漢語拼音方案。



終於,這項業餘愛好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60年前的1958年,他與同事共同奮鬥3年的《漢語拼音方案》正式推出。從此,漢語開啟了新的篇章。


雖然普通話讀音很複雜,但是利用26個字母和4個音標,就覆蓋所有的字,方便簡潔,極大地降低了溝通成本。

當時有人揶揄道:「你們也太笨了,26個字母幹了3年。」


周有光沒有反駁,也沒有發脾氣,反倒覺得這3年時間很值得,至少沒發現什麼漏洞。


假如當初急於求成,沒有研究好而出現紕漏,彌補起來會很麻煩。



1986年語言界學者聚會


左起:季羨林、呂叔湘、許國璋、周有光、馬學良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談起這段「錯位」人生,周有光問心無愧,他說:


「人生很難按照你的計划進行,因為歷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了。」


正是他這種匠人精神和樂觀態度,才使得國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漢語,還將學齡兒童的閱讀能力提前了至少兩年。

中國少了一個金融學家,卻多了一個漢語拼音之父。


事業上坎坷波折的周有光,對待愛情卻是忠貞不渝。


他與妻子張允和的結合,可謂是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話。


當時的張家乃名門望族,而周家只是小門小戶。因為家庭地位的懸殊,周有光曾一度猶豫不決,他寫信給張允和:「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


張允和立即回應說:「幸福不是你給的,是要我們自己去創造的。」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兩個人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細水長流,就這樣相濡以沫70年。


古代人都崇尚「舉案齊眉」,在現代沒有案了,兩個人便約定好「舉杯齊眉」。


張允和曾自稱,與周有光每日都要碰兩次杯,上午紅茶,下午咖啡,幾十年如一日。


晚年的張允和,掛在嘴角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晚年婚紗照


2002年,張允和離世。這給一向從容的周有光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真正的愛情,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他將昔日二人喝茶舉杯的藤椅換成了沙發,隱藏起對妻子的思念。


終日在書房讀書看報、了解時事,繼續研究文化學和人類歷史的演化規律。



他曾不止一次說過:「不要談我個人,我們來談談這個世界。我是認真地思考了這個世界的」。


已過期頤之年的他,仍然堅持學習,筆耕不輟,接連出版了多部書籍:


100歲《百歲新稿》、104歲《朝聞道集》、105歲《拾貝集》、108歲《周有光文集》、110歲時《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當被問及他的長壽秘訣時,周老笑稱:「上帝太忙,把我給忘了!」


他表示自己崇尚極簡生活,從來不吃補品、作息規律、胸襟開闊,不會為了不值當的事情發脾氣。


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活了一個多世紀,不可能沒有驚險挫折,可貴的是他戰勝了恐懼頹喪。


不立遺囑、不過生日、不過年節,自食其力、自得其樂、自成一家——或許這就叫知者樂,仁者壽!



周有光的一生,正如他妻子的那句話,「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然而,天妒英才,2017年1月14日3點30分,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享年112歲。


上天終究還是收走了這束光。


有人將他的一生分了三個階段:50歲以前是銀行家;50歲到85歲,是語言文字學家,精力都傾注在語言文學領域;85歲以後,是啟蒙思想家。


他不是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不是自帶流量的明星。


國內媒體這樣評價他,他本應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實際上沒什麼人知道他。


突然想起《尋夢環遊記》里的一句話: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這樣的一代大師,去世一周年不該只被外國人紀念,更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碟說 的精彩文章:

所有人都以為這個皇帝是弱智,其實……

TAG:飛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