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秀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都很不錯,為何要一門心思造大清的反?

洪秀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都很不錯,為何要一門心思造大清的反?

說到農民起義,自古以來兩種情況最多,一是官逼民反,二是吃不飽肚子。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者洪秀全卻是個例外,他即不屬於官逼民反也沒有吃不飽肚子。相反,洪秀全還是一個中產階級,他有一份讓人羨慕而又值得尊敬的工作——私塾教師。

清代的私塾教師收入其實很不錯,年薪大概在50兩銀子左右,是普通壯年男子一年收入的兩倍,這些錢在當時可以購買4000斤大米,供7個人吃一年。假設洪秀全不造反,不但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完全可以達到小康水準。

湊巧的是,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和洪秀全的境況基本是一致的,同樣是屢試不中,同樣從事教師工作,卻也養家糊口,不但在43歲時考中了秀才,而且還培養了曾國藩兄妹多人。如果要是從這方面講洪秀全並不屬於走投無路之人,社會也沒有逼迫他去造反。

可是,洪秀全卻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屢試不中。中國封建社會有著鮮明的等級制度,士、農、工、商,當官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謂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那是因為讀書是通往官場的唯一道路。而洪秀全偏偏過不了這座獨木橋,從16歲一直考到30歲,一無所獲。

因為不能進入官僚接團,洪秀全心中充滿憤恨、仇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科舉制度在逼迫洪秀全,讓他走向造反的道路的。

科舉考試屢屢受阻,這讓洪秀全的心中充滿了羨慕、嫉妒、恨。這種情緒發展到極點,便是造反,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發泄心中怨恨,達到自己的目的。說到底,洪秀全恨得不是這種社會制度,而是恨自己沒有考上,沒有進入社會的上層。

當然,我們不能說洪秀全就完全沒有看到那個社會的不平等,但是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似乎並沒有剷除那些人間的不平,他更多的是利用民眾的「不患貧,患不均」的心理,達到自己君臨天下的目的。

不過有人會問,洪秀全雖然沒能考中功名,但也算是一個正經的讀書人,他難道就不明白造反是要殺頭的嗎?對於這一點,洪秀全自己心裡是有譜的,他當然知道自古以來農民起義成少敗多,也知道造反的下場。可是他還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這其中有兩條原因很重要。

首先,造反所帶來的高收益。封建專制社會,普通民眾的政治選擇只有兩條:不做順民即為盜賊。其實,在皇權時代,做盜賊是一條高風險高收益的人生道路,皇帝的寶座是人世間最大的誘惑。作為造反的成功者,劉邦和朱元璋是何等的豪邁,那是無數造反者心中的偶像。

其次,在道光末年,造反是一件可操作的事情,並非毫無成功的希望,並非只有殺頭這一種結局。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的統治力量減弱,各地會黨的起事增多。據記載,在道光末年,單單天地會組織的起事就達100多起,讓清政府防不勝防,剿不勝剿。而當時洪秀全的大本營廣西更是「遍地皆賊」了。

因此,洪秀全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然而,洪秀全是一個讀書人,又因為在生活中屢受打擊,在性格上就與那些普通的造反者有所不同,很明顯,他是奔走皇帝去的,他不想成為一個山大王,所以洪秀全因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百姓稱為菩薩,當過三個朝代的官,為毛主席、周總理所尊敬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