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京城市實感

東京城市實感


在來日本之前,有個來過日本幾次的同學跟我聊了好多關於日本的事,關於日本的建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你會發現一個高人口密度的國家如何處理因此帶來的城市問題。」帶著這樣一個疑問我來到了這個國家。




明治時代「脫亞入歐」使得日本在制度、曆法和國家建設等方面效仿西方,但是在城市街巷和市民生活上,深受中國影響的大和文化依然維持著東方式的含蓄和精緻。走在京都的小街小巷中有一種在蘇州的感覺,鴨川就像蘇州河一樣,街巷面貌和感覺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主要是那種屬於街巷的寧靜感。 




在東京那幾天,感觸最深的就是世界大都市的繁華和生活小巷子寧靜的共存。城市的大街是屬於現代速度的場所,極為寬敞的大道和國際式的霸道建築營造了現代的尺度——人相對於環境只在局部具有尺度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只活動於街道一隅,這也是現代發展相適應的,城市所形成的各種資源集中,人與環境資源的綜合必然造成城市大尺度的誕生。大城市的形成是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但是大城市也會產生諸多的「城市病」——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街頭犯罪等等。




在東京不僅有大城市的繁忙同時有著屬於小城市的市井氣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作者始終強調良好的社區和相熟的街巷鄰里遠比大尺度的公園和廣場能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活力。在東京,這種想法被實踐完美的詮釋了。只要偏離城市主幹道,很輕易的便進入了市井小巷,五到八米的街道寬度,兩三層的臨街建築,小咖啡館、餐廳以及診所等等居家經營的店面沿街設置,或許每一家都很狹小但是都很精緻,精緻到門把手、小台階的裝修。這些小建築乾淨整潔,但是可以看出有不少年份,可以知道的是這一條條小巷的居住者都是相熟的。這樣穩定的社區有著生活的活力,會有很多記憶深刻的城市印象在其中——地緣。




在來日本之前,心中對於完美都市的定義是像巴黎一樣的新老城區分離,蘇州便是仿照這種形式建設的,具有歷史和傳統意義的老城區盡量保持原貌,對新建築進行限高。在城市的另一側,一片尚未建設過的土地上建設滿足現代生產要求的新城。東方之門(大秋褲)就像德方斯大門一樣標示著過去和現在。在東京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東京塔控制著東京的天際線,數個面積甚大的公園擔當著城市之肺的作用,大街與小巷和諧相處。但是其中充滿了很多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過千萬人口的東京如何做到市區內的建築的低容積率?集約的商業綜合體對於小巷的侵略是如此之微!既不寬也不多的城市主幹道是是如何滿足這樣大的都市的交通問題?街頭犯罪和環境污染為什麼沒有在這個城市肆虐?帶著這些問題重新審視東京這座城市。




東京很大,主城區和周邊的衛星城居住著日本四分之一的人口。東京最為令人稱讚的便是其複雜的地下系統,整的東京的地下世界幾乎可以看成是東京地上的倒影,或許正是這繁華的地下早就的現在東京在「城市病」中的遊刃有餘。




「疏散城市中心」,便捷的軌道交通將城市中居住問題疏散到城市近郊。電車的便捷,為城市交通減負。一次夜歸,在小田急線的上原站看到滿滿一車的「特急」將人流從東京疏散。在上海,新修的軌道交通線路連接了上海周邊的區域,大批為上海這座城市服務的人群便在這裡安家置業。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城市的從容和承載力會日漸增長。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日本的最新消息,歡迎關注百利天下日本留學公眾號。


-

留學必備工具 -


添加百小侃微信號

bailitopJP

陪伴你的留學成長


公眾號對話框輸入數字,即可查看

【7】院校庫【8】專業庫


【9】案例庫【10】排名庫


▼點擊「

閱讀原文

」高端定製你的個性留學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利JAPAN 的精彩文章:

學習文學,以後能幹啥?

TAG:百利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