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三個「量」,是佛法的要義之門

這三個「量」,是佛法的要義之門

《道德經》的開篇便說到「道」,「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要說道,那就得有「名」,「名」就是格式化。雖然「名可名,非常名」,但如果沒有名字,就沒有對應的文字,也就沒有了思想的載體。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演說佛法,就用比量、現量和聖言量,幫助我們領會佛法的要義。

聖言量

一真法界 真如實相

聖言量,是《華嚴經》說的「一真法界」、「真如實相」,祂就在那裡,而我們要做的,是從一個格式化的比量的狀態,重新恢復到清凈的現量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就像臨摹字帖一樣,通過好的模範,將生命的無序變得有序。

而對於現量來說,祂的狀態是不斷擴展的。就像現在我們在房間里,哪怕現量突破了這個房子,那還是處於南方;哪怕看到了北方,那我們還是處在東半球;就算再進一步看到了整個地球,那我們還是身處於一個四維的空間之中。這樣的擴展,其實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佛陀是聖言量的,是一真法界的,但當祂回過頭來為眾生說法時,其實還是要通過比量的方法,種種比喻,讓眾生因譬喻而得了知,這是一種方便。

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妙法蓮華經》,實際上就是一種「妙」,佛陀就將這個「妙法」、佛的實相境界展現給我們。所以當佛陀入於無量義處三昧,弟子們都覺得奇妙無比,要怎樣才能了知這樣的境界呢?

佛陀就告訴大家:佛這一生說這樣多的法,實際上就是為了帶領大家最終進入聖言量的境界。小乘、大乘、金剛乘,對於這個「妙法」而言都是方便,都是比量的,都是為了帶領眾生「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進入現量,現量到了極致就進入了聖言量。所以《法華經》中說:「唯有一乘,無二亦無三。」

選自2017年11月光明樓開示

聲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佛教慧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慧日 的精彩文章:

春節來了,這些毛孩子們需要您的保護

TAG:佛教慧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