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社交媒體,《旅行青蛙》給傳媒人上了一堂營銷課

在社交媒體,《旅行青蛙》給傳媒人上了一堂營銷課

進入2018年,接著新年祝福的朋友圈之後,是「跳一跳」和「旅行青蛙」兩款小遊戲的刷屏。

前者有微信的啟動界面的強勢推廣,還肩負了推廣小程序入口方式的任務,後者本為日本研發的小遊戲,在朋友圈熱傳的時候甚至還沒有漢化版。

在強調「內容營銷」,「IP推廣」「病毒宣傳」的內容運營的背景中,兩款小遊戲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多小的內容輸出,都要注重個人用戶的差異性

大型遊戲常常會設定在固定的場景,但遊戲玩家在場景中有活動自主權,由此可以產生豐富的遊戲體驗。而小遊戲的場景單一,操作需要按部就班,很容易在幾輪遊戲之後產生疲憊感。

這次刷屏的旅行青蛙,儘管用戶參與的只有兩個場景,用戶操作除了收收三葉草,買買食物,打包食物就沒有別的複雜操作,但在青蛙旅行過程中發回的照片上,個人用戶的差異性明顯。

儘管目前還沒有創作者訪談或者技術學派來分析,照片推送的依據從何而來,但是這個直接效果是,儘管每個用戶養的一樣的青蛙,青蛙們 讀書、寫字、去旅行,發來的照片與照片次序不同,一樣的遊戲體驗不同了。

旅行青蛙中的體驗差異可看做來自於過程差異,另外一種形成個人用戶差異的簡單方式是結果差異。微信小程序「跳一跳」將朋友的分數公開在同一平台上,每一次的成績,都可以看到相鄰兩位以及排名,這裡不僅僅在刺激遊戲的競爭感,而且也是一種自我宣稱——我和他人不一樣。

在互聯網宣傳中越來越強調「點對點」傳播,以及內容到達的定製感,差異化的當下,旅行青蛙給了傳媒人對話題傳播一些啟示,即話題討論的重點已經不在於圍繞統一的命題,用同意的話語,進行統一的宣傳,而是在用戶賦權之後,同一話題的不同角度,不同闡述方式,不同認知,更能形成輿論欣欣向榮的局面。你的內容對受眾的聲音有多包容,你的傳播才能有多廣。

遊戲有隱藏tips,內容輸出要關注社交屬性

能在全是日文的遊戲里將遊戲順利進行,原本是那些不屑於玩國產遊戲的資深玩家才能適應的狀態。這一次,簡單的旅行青蛙風靡,日文閱讀障礙反而給了他一個流行的機會。

大學的教室里,辦公室的茶水間,人們小聲議論著自己家的娃又去旅行了,指導新人如何往娃的背包里給娃裝麵包,將娃的相冊打開,成為了遊戲傳播難得的渠道。

類似於王者榮耀這樣的手機遊戲,仍然是強調個人獨享,小團隊作戰,而旅行青蛙是在人們的話題中口耳相傳。人們可以大膽地將對遊戲的看法,發表在朋友圈當中,原因是有關遊戲的話題本身被當做是普遍語境,更何況解釋的成本極低。

「跳一跳」這款小遊戲也有這個特點,當玩家發現自己的成績遠低於朋友時,疑問和互動同步產生,於是在溝通中才能知道魔方,超市,音樂盒的加分特權。即使明白加分是靠自己的誤打誤撞,這條遊戲進階路徑同樣埋下了互動的種子,享受到遊戲特權的人,多了除了衝擊高分外另一個滿足感。恰到好處的隱藏信息,讓發現成為值得眾人歡呼雀躍的事。

簡單的遊戲,激發了每個人心裡的故事書

旅行青蛙不是電影,卻產生了十足的蒙太奇效果。青蛙一張張照片陸陸續續發來,娃他的爸媽一個又一個故事編著。

一幅沒有青蛙的下水道照片,玩家想著他這是如何地流落他鄉,還要埋怨自己的行李沒給娃包好;城堡,青草,溪水,瀑布,玩家看著娃的遊客照,想起的是自己的遠行;蝴蝶,螃蟹,毛毛蟲,玩家又能編出一個友情歲月的故事。

再次以微信小程序「跳一跳」舉例,上線不多久就有文章開始闡述:跳一跳其實是在反應生活。在超市要學會停留,那是與自己的生活品質有關的狀態;音樂有關生命;而坐在馬桶上就是你每一天的賢者時間。還有文章將跳一跳總結為漫漫人生路,每一步要恰到好處的蓄力,乾脆利落的出發;穩穩地落在下一個落腳點上。

能展開想像的內容的,方可具有更大的傳播力。在這一點上,旅行青蛙讓那些企圖在朋友圈中完成病毒式營銷的廣告主們汗顏,重點不在於創達了多少訊息,自媒體為王的當下,重點在於有多少內容可供討論,尤其還是用戶自由創作的內容。

玩的是遊戲,或者推而廣之到任何一個內容產品上,看到的是內容,思考的是生活。時間線上整理三款在朋友圈刷屏的遊戲,跳一跳讓人想起的是忙忙碌碌的事業;《戀與製作人》讓女生想起偶像劇中的愛情;旅行青蛙很容易反映在親子的互動關係上。我們的內容產品要有生活感,要有生活情景,要接地氣,要符合時代。

小小的旅行青蛙也引發了各品牌廣告宣傳的創意狂歡,多家企業微博號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基於旅行青蛙的創意。而這裡面,沒有真正的勝者。IP的生成與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要做IP製造者。製造的究竟是產品的諂媚,還是真實的生活?答案似乎是很清楚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圈 的精彩文章:

慶祝「10萬+」並沒有錯,王利芬錯在對死者愚蠢的冒犯

TAG:傳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