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悅石:不問畫技高深 先問讀書一二

吳悅石:不問畫技高深 先問讀書一二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在吳悅石先生看來,是一則至理之詩,可通達書畫。放在首位得就是「學問」二字,在書畫裡面的眼力、筆力,也是來自於此的積澱。

吳悅石先生

從少時就開始寫字習畫之路,在先生默默的身教中,從技法中懂得規矩,從一抬手一轉筆中,在暈染的水墨下,體會傳統書畫的魅力和文化氣韻。

而面對當下的時代背景,西學泛濫,中國傳統勢必受到了挑戰。文化性的缺失以及人本身的難得,真正意義上的大寫意已經難上加難。所謂的現代創新,只是在做告白式的文章,成為形式主義。在談話中,吳悅石先生無不充滿了對大寫意花鳥處於危機中的憂思。

真正的大寫意是一門經意之極的功課,已過七旬的吳先生還在繼續「學到老」,寫字、畫畫、讀書。在一行行古籍的抄錄中,一旁是紅筆題寫的注釋,靜下心,讀進去,才能寫得出來。正如先生所說,修為都在畫中顯現。

雅昌藝術網:過去王鑄九和董壽平先生的身教方式是怎樣的?

吳悅石:在先生那裡,寫字、畫畫、讀書都是平常事,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簡單,幾十年如一日。50年代的時候我在先生那裡研墨、洗硯台、洗筆,等到第二天再繼續,很簡單。寫字畫畫哪有什麼驚人之語,平常才是道。

雅昌藝術網:那個時候一天都在先生家裡?

吳悅石:先生很少說話,跟老先生待過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幫著研墨、抻紙。當你會抻紙就說明跟他時間久了,他那個筆一動就知道這個紙是送,還是拉。開始總是說拉一拉,松一松,因為看不懂。當你能夠看懂了,老師不用說話,不用手勢,看他筆畫到哪兒,就知道筆勢往哪兒。以前的先生教學生,很少有人長篇大論地講理論。

雅昌藝術網:大寫意花鳥會講究寫生這一項嗎?

吳悅石:寫生不光是對著畫,需要觀察,觀察也是寫生,我們叫默畫。中國人叫「目識心記」,眼睛看,看完了記在心裡,不是照片式的。你沒有看見過吳昌碩、齊白石對著個東西畫速寫、畫素描。他們的東西有神,有趣味,耐看。

雅昌藝術網:這麼多年來習字、習畫,在創作上有沒有您秉承的理念,大寫意是自然狀態的抒發?

吳悅石:不是,大寫意是經意之極,若不經意。大寫意是極講究的一門功課,不是狂放的塗鴉,形式上好像是逸筆草草,實際也是經過多少年潛心的學習才能掌握。否則為什麼大寫意出不來人,你就知道難度非常高。另外學大寫意就是一門高危行業。

雅昌藝術網:為什麼叫高危行業?

吳悅石:因為一百年中兩三個人都很難出來。不要看我們現在幾萬人,那是兩回事。不懂大寫意,看不懂。因為什麼呢?不要以為變形,蘸點兒水墨,在紙上隨便弄弄就好。我經常看到網上有評論,評論的那些故意變形的東西,他認為高,就是不懂得欣賞,不懂筆墨功夫。現在有人也是這樣,所謂的不食人間煙火,故作高逸。

雅昌藝術網:在大寫意中是有一種精微感,有規矩在裡面,具體怎麼看大寫意,您可以舉例來說。

吳悅石:當然有規矩,懂得人會看,不懂的人不會看。一個人一個樣,尤其是看寫意,你生來命裡頭跟寫意接近,長久學習,你就讀懂它。如果像美術欣賞課一樣的講沒有多大作用,拿著一幅范畫往那兒一放,這跟科普一樣。一般性的美育是可以的,但是對於一個人,要從內心裡讀懂畫太難。

畫史上有一個故事,閻立本看張僧繇的畫。第一次看說人家徒有虛名,再次看,認為是「猶是近代佳手耳」;第三次看後,才覺得「名下無虛士」。叫童子搬一個床來,坐卧其下三日而不去,有的說是十日而不去。看畫不是那麼簡單,通過這個故事你就知道讀懂中國畫需要什麼修養。

中國畫受西洋的教育影響太深了。所以一開口都是在說美術,但跟中國畫有很大不同。現在無處不西化的狀態已經非常久了,中國文化被壓縮,已經很表面化了,所以說讀不懂。

雅昌藝術網:這是大寫意花鳥的危機感。

吳悅石:大寫意如果這麼發展下去,是在危機中。現在追求的筆墨、情趣,都是小情趣,沒有大情懷,沒有過去人的狷介和正氣。畫大寫意,第一人要有豪氣,要有浩然氣。不是拿起筆在紙上找細枝末節。那種寬廣的感覺已經離我們太遠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畫家缺少文化。

吳悅石先生日常所寫的讀書筆記

雅昌藝術網:這個文化是指西方教育的影響?

吳悅石:院校教育這一點還遠遠不夠,還要去學很多相關的東西。中國畫、中國字都不知道來歷,怎麼敢隨便用呢。現在打開畫冊看,題字都經常出錯。過去很少有,民國時期的人就很少在這方面出錯。不懂得說文、不學訓詁,中國文化也無從入門。讀的也都是一些普通的東西,真正的經典沒有下過功夫。

現在很多人做表面文章,這都是社會現象。大家缺少深究的能力。所以我現在帶學生,第一學《說文》,然後再深入。問一個畫家不要問畫法、技法,問他讀書。不要自己在那兒表白我的畫怎麼樣,體現了我的什麼,本來畫畫都是體現自己,畫就是自白。

雅昌藝術網:大寫意從過去到現在發生變化了嗎?發生了哪些變化?

吳悅石:每個時代都有變化,大寫意變化的一是深淺,二是雅俗,再一個是內容。變化形式上有一些是在寫意,但是流俗了。畫面的感覺不如以前了,為什麼呢?太具象或太抽象。就是寫意也太具象,沒有八大、青藤、揚州八怪的超脫,那種文化人的秉性,用文化符號代替形象符號。看著好像不經意的,用現代美術學角度來講是畫的不準,但是你想要把它畫不準了,也不容易。我們現在是因為受西方繪畫的影響,一上手就要找准,這一找准畫不能看了,沒有了文化性;或太抽象,也不是中國寫意精神。

雅昌藝術網:某種程度是缺少創新的表現,只會做成對照。

吳悅石:文化落後、退化了,變異了,差別就在這兒。大家都是在說八大青藤,為什麼?文化的問題,不是畫的問題,最終是學問的問題。

徐渭坎坷一生,死的時候連張席都沒有。當時留下徐渭的詩文稿是手抄本,多年後已經落滿灰塵,袁宏道在友人陶望齡家中發現,拿起來讀了幾篇,非常震驚,袁宏道大加稱讚,稱「我國朝第一」。說明袁宏道是高人,因為他中郎地位,加上修養好,才能讀懂徐渭。

這就跟閻立本看張僧繇一樣,我的畫也有很多人說粗粗拉拉,很正常。不要怪罪人家。只有自我修養是要不斷積累的,人活到老學到老。文化性的重要,不是美術學的問題,可知我們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如何給畫家開辦文化課,這個是最重要的。在討論許多問題的時候,最根本的鑰匙是要用文化來熏陶,熏陶好了,氣質變化了,你的學問影響到你的作品。

這個時候也才能產生影響周圍的能力,否則從畫面上來說找效果,找風格,找什麼只是形,在形上下功夫不是傻子嘛,就像打拳似的都在練招式,怎麼練招式,也得先練力量。如果你內心非常豐滿,修養足夠,學問洋溢在紙上,氣是掩不住的。這一點在中國畫和書法都是一致的。

雅昌藝術網:最後請您在書畫鑒賞上分享一些心得?

吳悅石:我們談話的過程中其實已經談到鑒賞了,因為我們談到看畫,如何看,如何讀懂就是鑒賞。只要牽扯到書畫藝術都要懂鑒賞。

再一個是欣賞要以文化為根,懂得才會欣賞。所以說欣賞也是挺高的一門修養和學問,這個修養在哪兒呢?這個東西往那兒一掛,第一要求你讀得懂;第二要求你彷彿和它在對話;體會到這點,這就叫欣賞。比如說這次去浙江美術館,帶著學生去看潘天壽畫展,我說你看潘先生的用筆,第一筆是筆鋒是側著的,筆鋒在左邊,一筆下來,然後一轉筆鋒向下,又一掉頭筆鋒再回來,三折用筆,腕是在轉。你能體悟到,彷彿看潘先生在眼前作畫,才能讀懂這張畫。

鑒賞需要見識廣才能成。每一位畫家、書家都有自己的特點,你讀通了的話,就貫通了,貫通之後這些個學問就變成活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楊小彥:王肇民強調畫畫不能憑才氣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