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游王屋山陽台宮。李白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台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無緣再見。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台》: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我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曠古巨著《石渠寶笈·初篇》載:唐李太白《上陽台帖》.帖高:八寸八分(712.5px),橫一尺一寸九分(952.5px),共五行二十五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李白書作傳世極少,目前僅見此一件,所以《上陽台帖》彌足珍貴,堪稱「國寶」

帖前黃綾隔水上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籤「唐李太白上陽台」。題跋者有宋徽宗趙佶,元代的張晏、杜本、歐陽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個人的題跋字數,幾乎都是正文的兩倍以上。

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如此評價李白的書法:

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宋徽宗趙佶在題跋中寫道: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宋徽宗趙佶題跋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他提到的這件李白行書帖,今未存世。但趙佶自身書畫造詣極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書,可見李白的書法水平確實不流凡俗。

此外,從元代張晏的題跋中,也可略窺李白的書風: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張晏題跋

謫仙書傳世絕少,嘗云: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積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由此而知,李白的書法是很見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詩文所掩蓋了。他的書法與其人個性奔放豪邁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然而,李白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真跡,在清朝之前還算比較完美。但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就變得不再完美了,甚至可以說變醜了。因為,青蓮劍仙李白的作品,也逃不過乾隆的辣手!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李白留下來的是書法作品,乾隆沒辦法在上面"狂塗鴉寫字",所以寫的很少,只有四個字——青蓮逸翰!但就這四個字,卻極大的破壞了李白作品的美感!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後人如何評價乾隆這四個字的呢?重點來說,有三個惡評!

(1)四個字的尺寸遠大於原作,不協調;

(2)字體風格含義,均與原作本身格格不入,顯得惡俗而多餘;

(3)四個大字有喧賓奪主之嫌,破壞了作品的布局與風格!

古代題字印章都有一定之規,決不可隨心所欲胡描亂寫,不然一筆下去,就可能毀掉一件無價之寶,所以要反覆思考周全才敢動手。通常來說,大都會遵循"不侵畫位、不傷布局"等一些原則,儘可能避免損傷原作的神韻。但乾隆不會,說寫就寫,膽大無比,字畫好不好看了不重要,關鍵的是他要塗鴉,留下痕迹!一點都不怕破壞!

客觀的說,乾隆雖然自詡文治武功最完美的皇帝,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偽之人",並不真的尊重文學和文人!

往期熱點頭條:

據說,愛書法的人都在這裡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墨池」)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