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但世人對美國的一個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認它是強勢文化帝國

但世人對美國的一個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認它是強勢文化帝國

中學的語文應讀點什麼,在曩昔不是什麼問題,但今日爭議很大。華夏文叫幾千年,教育的根底卻是讓人「信」,所謂道德遍及者正是。美國的語文書也有這一共同點,比方愛國主義、人道情懷等等。不過還有幾點不同,就是不都讓人去「信」,而是讓人生「疑」。從前曾聽張中行先生說,粗心是,英國的課本上講拿破崙是被英人打敗的,德國書本則雲是德國打敗的。有人問羅素,讓我們的孩子信任誰呢?羅素答覆:讓英國的孩子讀德國的讀本,德國的學生看英國的教材。什麼時分大學不再容易信任什麼,教育就有成效了。這個故事不知是否精確,卻講了一個道理,教育乃讓人學會置疑,通曉獨立思考之徑。我看美國的語文讀本,就有一點這個意思,選什麼和不選什麼,編選者之深意存焉。

我生在不幸的時期,中小學讀不到什麼,僅有可看的語文書,則多是有用的陳腔濫調,簡直空空如也,留不下什麼痕迹。「文革」完畢後,有了讀書時機,然而基本的知識知之甚少,何談學識的取得呢?這個苦澀的經歷,給我的經驗是,少時讀到好書,可影響終身;劣書則使人蒼白,不過哄人的空想罷了。

聽說民族素質,除與傳統有關外,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一環。我國近年譯洋人的書多矣,僅僅第一次看到美國的語文,至於日本的、西歐的,卻未見引入什麼版別。假如對照起來,是別有意味的。讓人「信」的教育和讓人「疑」的教育是不同的。前蘇聯的那本《聯共(布)黨史》,在我青年時期是必讀的書,我們沒有誰去置疑的。後來讀了很多文獻,尤其一些解密的檔案,才知道從前受到了不實在文本的引導,原來前史還有另一個樣子。用詐騙的手法去馴化他人,且還讓人真誠地信,培育的只能是大觀園裡的奴才。一點點地遮掩著,一點、一點地膜拜著,於是便在幻影里自得於奴性之樂。清代的史書,就長於修改,奪取,儒生知道的僅僅些皮毛,文人不能寫實在的前史。劉師培曾雲,「清儒治學用以保身」,確是人間的哀涼。僅僅到了辛亥革命後,真而深的聲響才真實呈現了。「五四」前後人才濟濟,環境的作用是不能疏忽的。

《美國語文》選用了亨利?大衛?梭羅的《論公民的不服從》。這是一篇名作,列入中學教程,無疑是有衝擊力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文章背面的思考題很帶挑戰性。三道題是:

一、梭羅暗示誰應該對墨西哥戰役負責任?

二、依據梭羅的觀念,為什麼一小部分人能夠亂用政府而免受賞罰?

三、依據梭羅的觀念,什麼時分美國人將會取得在可能範圍內的最好的政府?

這樣的設問,在我看來都是我國的成年人才有的,不料洋人的教育中早已種下了這粒種子。胡適留學的時分,感嘆過中西教育的不同。他執教北大後,終身倡議的就是梭羅式的思維。在域外是知識的東西,到了中土則成了唯有學人才關注的內容。無妨說,「五四」以降的學人,一般都在為「知識」而鬥爭,無暇顧及形而上的存在。茅盾、巴金等人除了創作外,致力於自然主義與安那其主義理論,皈依的仍是域外的某些理念。在他們眼裡,教育界與文壇,是思維的荒漠,孩子受到的教育那麼不幸。方法么,也仍是譯介洋人的書本,引來異樣的色澤。青年們在單色彩的國際里,收穫的也只能是單色彩的果實。

前幾年學界就中學語文應怎麼編寫,有過不小的爭辯。看兩邊的爭辯,知道互相的落腳點不同,價值觀是有差異的。那一場爭辯也導入了誤區,如同都要建立精神上的中心,除此之外別無它路。我的觀點卻是,假如可能,無妨多編幾套語文,甲堅持甲的態度,乙遵循乙的良知,互相共存,讓校園和孩子們去挑選。聽說日本的教材有多種版別,我國也無妨百花齊放,不必大一統,使獨異的存在失掉空間。優勝劣汰,乃自然規律。競賽的結果,便是個性化的文本留存了下來,孩子們庶幾不再為單色彩的閱讀發獃了。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飛的娛樂 的精彩文章:

TAG:小小飛的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