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直到吃完飯開始搶著買單

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直到吃完飯開始搶著買單

快過年回家了,又到了年輕人在由長輩主導的酒桌上瑟瑟發抖的季節了。

怕的是勸酒?不不,那是專註於語言技巧和心理博弈的大型口頭戰鬥,比這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酒桌上的物理大戲——

爭著搶著,花式買單。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對於從小在大人的聚會飯桌上混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部常看常新的動作大戲——《搶單:從文明到野蠻》

理想中動靜最小、最文質彬彬的搶單方式,是活用上廁所的時機,聲東擊西。

飯桌上混了這麼多年,再不懂事的年輕人應該也明白了,此時的尿急非尿急也,而是約等於「我要去偷偷把錢付了」。

關鍵是時機要把握好。太早了不行,顯得不合時宜;太晚了也不行,別人早就尿完了,啊不,付完了,還有你啥事兒?

最機智的做法,是在觥籌交錯之間,趁大家談笑風生、氣氛火熱,雲淡風輕地一個閃身溜走,不知不覺殺人不見血,讓後來者追悔莫及。

大功告成之後,沒付成的也心知肚明,說兩句客套話:不是說好我付的嗎?你怎麼能這樣呢!那下次我請啊,一定我來,說好了啊!

然後這頓飯就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了。

然而,服務員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有時候,從文明買單邁向野蠻買單,只需要一步——大家看似冷靜地坐在飯桌旁,卻齊刷刷地掏出了自己的卡或錢,七八隻手一起伸向服務員。

彼此之間還要使出一招驚濤拍浪,噼里啪啦地猛把對方的手往回拍,嘴裡一邊大聲地吆喝著服務員:小妹別聽他的!刷我的,就刷我的!今天必須刷我的!

那服務員也真的很難做人啊,到底該接過誰的錢呢?難不成要小公雞點到誰就是誰?

而且當爭鬥擺到明面上,往往事情就開始亂套了,動作戲也就該出場了。

有身體優勢的人就很好辦,直接使出一招泰山壓頂,利用強壯的體格在競爭對手和收銀員之間建立一道誰也無法逾越的屏障,自己輕鬆掏錢,穩如狗。

但更多的情況往往是大家勢均力敵,這時候就要引入一個概念——撕巴(ba輕聲,帶一點兒化音)。

一頓飯後互相搶著買單的場景,大多是大家撕巴來、撕巴去的纏鬥。

只見男男女女身體緊貼在一起,手上的拉扯像太極拳肉搏,軀幹的躲避和阻擋像打籃球的擋拆,腳下互相卡住的步伐走位風騷。觀感上,遠觀交誼舞,近看猛如虎。

不止一個網友吐槽說,自己小時候被長輩搶單時那個氣勢洶洶的樣子嚇哭過,以為他們真的在打架。

一邊身體上較勁,一邊還要大聲說出以下固定台詞,強硬中帶著一絲嗔怪,一浪蓋過一浪:

說好的我付,你這人怎麼回事呀!

你再搶就是不給我面子了啊!

你這就沒意思了啊!

你可真有意思,我還能讓你掏錢嗎?

……到底有意思沒意思!這段對話建議收錄到漢語十級考試的聽力題里。

這樣的場景,很多人從小就見,從小到大一直看得目瞪口呆:

我媽跟我二姨平時恨不得買個菜都親熱得手挽手,全家一起吃飯後卻總要在收銀台前互打一套降龍十八掌。

我爸跟我大伯剛才喝酒喝得紅光滿面、喜笑顏開,下了飯桌卻經常扭打在一起,感覺他們不把對方撂倒不罷休。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打鬥招式也有些不同了。

如今為了搶單,可能要把重點放在探囊取物和凌波微步上:要麼率先搶下對方的手機,要麼一個箭步上前把商家的二維碼捂住,總之不能讓對方掃碼。

更精彩的是配合戰呢,以家庭為單位夫妻雙雙把單搶,那叫一個鬥智斗勇。

前面說的去廁所大法,在老江湖面前已經不太管用了。

他們看似喝得暈暈乎乎,其實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旦見到誰想要偷摸溜出去,立刻蹭地一個箭步跟上去,矯健的身段、堅定的步伐彷彿在說:

他大舅,壯士留步啊!

見此情景,兩個男士的老婆就會心領神會地一起跟上去。肉體上戰鬥力不行,那就進行口頭勸降,同時一邊抓緊自己的錢包,一邊試圖摁掉對方女伴的錢包。

這種情景在男女朋友第一次見雙方家長的飯桌上頗為常見。兩邊誰也不想讓對方覺得自己佔便宜、不懂理,於是四位家長保不齊就要在包間外的過道里撕巴起來,以雙方的爸爸表演個摔跤節目助興結束。

不過混戰之中,總有人機智地另闢蹊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趁你爸和二叔扭打得起勁,小姑一個筋斗雲翻到服務員跟前兒,把錢付了。

所以說,熱愛搶單的長輩們,「吃飯五分鐘,結賬兩小時」真的不是吹的,甚至最後這飯桌外的搏鬥才是這頓飯真交情的升華。

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大聲嚷嚷要買單是在虛張聲勢——

確實有這樣的人,手一直放在胸前口袋裡做黑虎掏心狀,嘴上嚷嚷著「我來我來」叫得比誰都響,一直到別人把錢付了,才放心地把手從口袋裡拿出來;

手機支付普及之後也有了新的裝腔思路:

「哎都別搶啊我來掃!哎哎,稍等,我這兒卡住了……哎怎麼回事這!再等下啊馬上就好!哎這網也太差了!……哎呀不是說好我來嗎,這麼不給我面子!」

總之就是一直花拳繡腿做樣子,在等待對方先掏錢的邊緣試探。

但是虛情假意一點,也總比真的動用武力強。

就像開頭的微博說的,有人搶起單來真的有殺傷性。

要麼傷自己——比如說到情動之處啪地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大哥,你這是瞧不起我!」

要麼傷別人——比如一把把對方錢抓過來撕個粉碎:「讓你搶!讓你再跟我搶!」

這也不稀奇,畢竟搶單搶急眼了,人都能拿煙頭燙自己女朋友。

社會新聞上,因為搶單而真的打起來的荒唐事也並不少見——

多大點兒事啊都要動真格的,您可別再因為搶著結醫藥費打起來。

後來這案子被審理的時候真相大白了:打人的那個覺得對方搶單時態度太囂張,是瞧不起自己。

這種心理也有點道理。

其實對搶單的狂熱,出發點無非是履行禮數的責任感,和顯示自己「不差錢兒」的虛榮心和社交資本,只是不同情況里的權重不一樣。

況且在正常的觀念里,大家確實都不太好意思在金錢上占別人便宜。哪怕我這邊多付出一點金錢,那也是值得的,因為面子上更過得去。

在這種金錢觀念和社交觀念的影響下,另一個走親訪友的場景也特別容易引發世紀大撕巴——

壓歲錢和串親戚。

壓歲錢這東西,大家都知道長輩給小孩是理所應當的,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有進有出、收支平衡,但是家長一定要把它搞得跟自己佔了別人多大便宜似的那麼緊張。

很少有家長會教孩子毫不推諉地就接過來,中間一定要把酒桌搶單時的招式使一遍,但這次把迷茫的收銀員換成了迷茫的孩子——

拿著!

別拿!

拿著!

別拿!

這N進N出的,金錢的反覆傳遞中製造了多少GDP啊!(誤)

特別是關係不算很近、一年中只有過年時在往來的那種親戚,爸媽更不好意思你爽快地收人家錢了。

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圍剿,偉大的母親此時彷彿擁有三頭六臂,使出一招白鶴亮翅充當人體肉盾,並眼疾手快地把孩子手裡的錢迅速地zhuai(一聲)回給對方。

小孩站在旁邊不知所措,真的很怕他們僅剩的感情也要在這廝打中破裂了……

久而久之,小孩已經習慣了這種時候,自己的手就像個中轉站。等到這你來我往進行七八個回合,偷偷抬眼看一眼媽媽,發現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只有你懂的暗示,下巴以極小的幅度上下動了動時……

真不容易,終於可以把錢揣起來了。

最後終於拿到了壓歲錢的自己,簡直就像經歷了一場激烈戰鬥後,在一片廢墟中偷偷撿起來一點戰利品——已經皺巴得像擤過鼻涕的衛生紙。

為了避免這種低效的動作劇情反覆上演、耗費元氣,人民群眾也早已自導自演了另一場賀歲大戲——《智取壓歲錢》

有的老人家,顯示出極大的破釜沉舟之勢,刷地把錢扔出去,duang地把門撞上,言外之意是:這錢你是不拿不行了!

有人知道明著給你總要花半個小時跟我撕巴,那我就曲線救國、先斬後奏,反正總能找個正常人找不到的角落,先把錢撂那兒再說。

錢好塞,給別人家送的東西可不好塞。

走親訪友的時候帶點禮品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受禮的一方依然要激動得好像兩兜子水果、一箱牛奶也像讓人家吃了多大虧,推搡中夾雜著熱情洋溢的對話:

來就來吧,帶什麼東西啊!

又不是外人兒!整這些幹啥玩意兒!

你拿走!(我不拿!)你拿走拿走!(我不拿不拿!)

真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在拎著東西進門的時候就來了一場纏鬥,那走的時候八成還要重播一遍,算是結束這場拜訪的一個儀式感。

主人很有可能提起你送來的東西繼續往你手裡塞,甚至追在你屁股後面一直往你手裡懟。二里地雖然不至於,但一直送下樓到樓道門口還在堅持也不是不可能。

說白了還是前面說的那個心理,至少要表現出真的不願占對方那份便宜、也不需要對方破費的真誠。

對這些「禮節」看得更重的北方地區,可能在這方面的武學造詣比南方更兇殘一些。

看到這兒,搶單小白可能要說了,你們北方人都這麼大方的嗎?歡迎來和貧窮的我做朋友啊,我保證不合你搶,你要買單都讓你買,你要給我壓歲錢我絕對好好接著。

話雖這麼說,年輕人也大多對這些「繁文縟節」感到不知所措,但真讓搶單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完全消失嗎?好像也不太可能。

想像一下,朋友到你所在的城市來看你,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請人家吃頓飯,而且八成從一開始就知道,這頓飯理應自己請。所以結賬的時候也勢必要打幾圈太極,摁下對方那隻想跟你AA或是請客的手。

所以年輕人看待搶單的態度大概是,搶單不可怕,誰戲多誰尷尬。出於禮貌和禮節的那部分能做到,真為了炫富、滿足虛榮心的那部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對這些心思不太感冒。

把根深蒂固的傳統禮節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程度上,就足夠其樂融融了。

而且很多90後也只能點到為止了,他們在酒桌上有個天然劣勢:臉皮薄如紙,連個客套話都不會說,技能頓時就砍掉了一半。

而對於那些在酒桌上搶單搶得過於兇猛的同齡人,大概只有一個解釋:

他可能需要線下支付之後,去馬雲寶餵雞種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每次參加答題遊戲,我都希望沒有主持人嗶嗶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