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稱王靠的不是聰明,而是狠毒!

劉邦稱王靠的不是聰明,而是狠毒!

一講中國歷史,兩個朝代最受青睞,一個是漢一個是唐。沒辦法,中國兩千年的歷史,能夠拿得出手、有點光亮的朝代,實在屈指可數,只有漢唐不受外來欺負,還能夠主動出擊,拒敵於千里之外,給人一種自豪感。漢唐兩代的開國皇帝,水漲船高,也成了受人敬重的歷史人物。

但是,歷史讀多了,想來想去,漢太祖劉邦的發家史,實在是一部不光彩的歷史。

從個人奮鬥角度來說,劉邦從一個鄉間少年、地方亭長,通過聚眾起義、逐鹿爭霸,最終降服群雄、擊殺項羽,成為一代帝王,可謂十足的人生贏家;從政治變遷角度來說,劉邦以一介江湖遊俠,率領幾千農民兄弟,登上帝王政治的舞台,掀翻了自古以來貴族壟斷權力的傳統,造就了軍功集團,可謂中國歷史的一大轉型。

但是,人生贏家只屬於劉邦自己,社會轉型不過是一個標誌,兩者對於百姓或社會,都沒有多大意義。

相反,在劉邦興兵爭霸、走向帝王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道義追求,甚至看不到多少人性。

劉邦是在帶領同鄉赴咸陽服徭役的過程中聚眾造反的。他的造反,似乎只是出於怕完不成任務,不好交差。陳勝、吳廣等人起義時,還喊了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給人點敬仰餘地,而劉邦等人似乎什麼也沒說,直接帶著兄弟佔山為了王。後來,劉邦率眾響應陳勝、吳廣,也不過是走投無路之餘,想著分一杯羹。

劉邦早年,倒是有些好名聲,講義氣、重感情。但是,環境使然也罷,氣質變化也罷,自從他有了帝王心,肚子里只剩下謀略、算計和屠殺。鴻門宴上低三下四,其實肚子里恨得咯吱響,等到兵強馬壯,立刻放棄諾言北上關中,覬覦關東;與項羽對峙,不分勝負,迫不得已和談罷病,然而等著項羽一撤,立刻來個回馬槍,打得項羽措手不及;等到對方敗退,重賞屬下長途追殺,不給對手留下半點機會。

表面上,劉邦依靠道義籠絡群雄,戰勝了項羽;但事實上,真正讓劉邦擊殺項羽的是無情和狠毒。當項羽挾持劉父,逼迫劉邦就範時,劉邦竟然說我們兩人結拜過,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殺自己的父親,則不要忘了分給我一杯羹,其中的無情與無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項羽竟然受項伯勸阻,真的不殺。有人說項羽是婦人之仁,活該失敗,但是婦人之仁也是仁,總歸強過無情和無賴。

到後來,局勢翻轉,項羽敗退垓下,劉邦則換了另一副面孔。他鼓勵凡是斬殺項羽者,都可以受賞封侯,從而使得屬下為了搶奪項羽的頭、一隻手或者一隻腳,相互殘殺。當無情被拿來削減負擔,狠毒被拿來對付敵人,項羽註定是劉邦的俎上肉。

說到這裡,不能不說張良。劉邦的背信棄義、兩面三刀,幾乎全是他給出的主意。他讓劉邦低三下四、保住性命,他讓劉邦穩住韓信、兔死狗烹,他讓劉邦當面和談、背後捅刀,可以說完全顛覆了道義和忠誠。在某種程度上,楚漢之爭的後半段,基本是張良攛掇起來的。然而,多少年來,世人卻只佩服張良眼光深遠、謀略多端,而沒想過他為了自己心中那個虛無縹緲的夢,給這個世界帶來過多少無恥和仇恨。

張良不足論,韓信也好不到哪裡去。史載韓信運籌帷幄,幾乎替劉邦打下了三分之二的江山。可是,我有時會想,他為什麼要替劉邦打這個江山?為什麼掀起幾十萬人的殘殺?嫌項羽不重視他?想自立為王?想恢復故國?想報答劉邦知遇之恩?可能都有一點,但是唯獨就是沒有一點點道義追求,沒有任何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肚子里,只有兵法,只有勝敗。

當然,項羽與劉邦相比,還殘留著一點義氣,關鍵時刻念及舊情,沒有接受項羽的拉攏。而可悲的是,他的身死名裂,又恰恰是因為殘留的一點義氣。

總之,在劉邦等人走向帝王舞台的道路上,我們只看到對權力的渴望、對忠誠的踐踏、對友情的背叛、對政敵的殘忍、對屬下的玩弄、對義氣的利用。他們的聰明和心思,都用在了置人於死地上,而從未有人想過天下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制度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個人在制度中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哪怕一個想法、一次討論、一篇文章都沒有,真可謂天地間白茫茫一片。

當然,這也不是僅僅劉邦等幾個人的錯。那個時代的人,似乎都不再把別人的命當回兒事。項羽坑殺了投降的20萬秦軍,張耳和陳余兩個拜把子的好兄弟撕破臉皮、你砍我殺。先秦諸子百家的那種理想和追求,遊俠門客的那種忠誠和道義,都消失得乾乾淨淨,不留一點痕迹。

這個世界,非要否定之否定式地向前走嗎?非要以沉重代價換取些微進步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南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造詣最深的十大書法家,第一名眾望所歸

TAG:司南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