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讓人性之花在夾縫中綻放

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讓人性之花在夾縫中綻放

【走近經典,走進深度閱讀】

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讓人性之花在夾縫中綻放

李達中學 張芝蘭

28

星期日

2018年1月

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有人看到遍地黃金,有人看到了滿目瓦礫;而歐·亨利卻透過這些浮華或塵土,看到了埋藏在生活之中的柔軟綠葉,並以歡笑和淚水為之灌溉。

歐·亨利(O.Henry)

(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第一步

原文欣賞(節選)

……

蘇正在給故事主人公,一個愛達荷州牧人的身上,畫上一條馬匹展覽會穿的時髦馬褲和一片單眼鏡時,忽然聽到一個重複了幾次的低微的聲音。她快步走到床邊。

瓊西的眼睛睜得很大。她望著窗外,數著……倒過來數。

「12,」她數道,歇了一會又說,「11,」然後是「10,」和「9」,接著幾乎同時數著「8」和「7」。

蘇關切地看了看窗外。那兒有什麼可數的呢?只見一個空蕩陰暗的院子,20英尺以外還有一所磚房的空牆。一棵老極了的長春藤,枯萎的根糾結在一塊,枝幹攀在磚牆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幾乎只有光禿的枝條還纏附在剝落的磚塊上。

「什麼呀,親愛的?」蘇問道。

「6,」瓊西幾乎用耳語低聲說道,「它們現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還有差不多一百片。我數得頭都疼了。但是現在好數了。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麼呀,親愛的。告訴你的蘇娣吧。」

「葉子。長春藤上的。等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也就該去了。這件事我三天前就知道了。難道醫生沒有告訴你?」

「哼,我從來沒聽過這種傻話,」蘇十分不以為然地說,「那些破長春藤葉子和你的病好不好有什麼關係?你以前不是很喜歡這棵樹嗎?你這個淘氣孩子。不要說傻話了。瞧,醫生今天早晨還告訴我,說你迅速痊癒的機會是,讓我一字不改地照他的話說吧---他說有九成把握。噢,那簡直和我們在紐約坐電車或者走過一座新樓房的把握一樣大。喝點湯吧,讓蘇娣去畫她的畫,好把它賣給編輯先生,換了錢來給她的病孩子買點紅葡萄酒,再給她自己買點豬排解解饞。」

「你不用買酒了,」瓊西的眼睛直盯著窗外說道,「又落了一片。不,我不想喝湯。只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等著看那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然後我也要去了。」

「瓊西,親愛的,」蘇俯著身子對她說,「你答應我閉上眼睛,不要瞧窗外,等我畫完,行嗎?明天我非得交出這些插圖。我需要光線,否則我就拉下窗帘了。」

「你不能到那間屋子裡去畫嗎?」瓊西冷冷地問道。

「我願意呆在你跟前,」蘇說,「再說,我也不想讓你老看著那些討厭的長春藤葉子。」

「你一畫完就叫我,」瓊西說著,便閉上了眼睛。她臉色蒼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橫倒在地上的雕像。「因為我想看那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了的葉子那樣。」

「你睡一會吧,」蘇說道,「我得下樓把貝爾門叫上來,給我當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一會兒就回來的。不要動,等我回來。」

……(因為原著篇幅較長的緣故,只節選了一部分,大家可以網上閱讀原著。)

第二步

思考分析

Q1、聯繫標題,理解葉子在本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Q2、找出小說中對貝爾曼的描寫。簡要分析貝爾曼的人物形象。為什麼筆墨最少的貝爾曼是整篇小說的靈魂人物?

Q3、細節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請思考文中哪些細節表現「瓊西」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Q4、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在瓊西生病的時候,窗外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預示著葉子怎樣的一種結局?這又預示了姑娘的生命將有怎樣的結局?

Q5、歐.亨利在小說《麥琪的禮物》中說,人世間所謂的生活是由哭泣、抽噎、破涕為笑組合而成的。而他的文章如同冬夜裡一盞小小的燭火,讓你在想要落淚的時候,綻開一個「泛著淚光的微笑」。試結合《最後的葉子》這篇小說分析「含淚的微笑」的創作風格。

第三步

深度解讀

12

讓人性之花在夾縫中綻放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葉子》,作者是歐亨利。,這是一篇全世界都有名的短篇小說,很多國家都把這篇小說選入過教材。在講這篇小說之前,我先跟大家聊聊歐亨利。

歐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然而他的作家生涯,卻開始於人生的下半程。歐亨利年少時期顛沛流離。十五歲那年,他被迫從高中輟學,為了生計,先後做過藥劑師、牧羊人、廚子、保姆、歌手、演員、出納、記者,從美國南部流落至西部農場,又因警方的追捕逃亡至宏都拉斯共和國,自學了西班牙語和德語。二十年漂泊的生活中,他始終懷抱著當畫家的夢想,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曾因沉迷於繪畫而屢遭客戶投訴。三十六歲那年,他因遭受盜用公款的指控鋃鐺入獄。服刑期間,歐亨利因為一技之長而當上了監獄的藥劑師,次年以「歐亨利」為筆名在雜誌上成功發表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說。出獄後,歐亨利遷居紐約,成為全美知名的小說作家。然而漂泊的人生剛剛安定下來不久,他就重蹈了父親的覆轍,年僅四十八歲就因酗酒過度而早逝。他的經歷是不是很有傳奇色彩?正是早年的生活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讓他筆下的人生充滿無數種可能性。他故事的主角有警察,有醫生,有殺人不眨眼的火車大盜,有背負著隱秘過去的銀行職員,有一心想要嫁入上流社會的店員姑娘,有執著地為一鍋牛肉湯尋找第三樣配料的窮苦大嬸,有在兩點一線的平凡生活中進行冒險遊戲的普通男人,也有忙碌到喪失自我的股票交易員。而在這膾炙人口的名篇《最後一片葉子》中,那位讓人落淚的義大利老畫家的經歷,或許就是他為自己壯志未酬的畫家夢寫下的最美結局。

他筆下的故事無論是發生在粗獷狂野的美國西部,還是在燈紅酒綠的美國東部,總有人心的溫度閃爍著點點輝光。而正是這情感,在全世界讀者的心中激起層層消散不去的漣漪。《最後一片葉子》講述的是華盛頓貧民窟的兩個年青的畫家蘇和瓊西同她們的鄰居貝爾曼之間發生的故事。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儘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這篇小說中的靈魂人物就是貝爾曼。其實在整篇小說中關於貝爾曼的描寫只有寥寥數筆,「老貝爾曼也是一位畫家,就住在她倆這棟樓的底樓。他已經六十好幾了,……他畫了四十多年,卻連心上人的裙邊兒都沒挨著過。他總說自己馬上就要創作出一幅傑作,卻從未真正動筆。好幾年來,除了偶爾在宣傳單,廣告頁上頭塗塗抹抹之外,他什麼正經作品也沒有畫出來。他收入微薄,……他酗酒,酒是他的命根子,嘴裡整天叨念著那幅即將面世的傑作。此外,他還是個脾氣暴躁的小老頭……」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脾氣暴躁,一事無成,孤苦伶仃,生活落魄又酗酒的老畫家,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了一輩子的貧困潦倒、落魄失意的小人物。就是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老人為了幫助瓊西戰勝病魔,打消她因長春藤葉的凋落而想死的「胡思亂想」,在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爬到磚牆高處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葉,給了瓊西「生」的意志,新的生命。而貝爾門老人卻因著涼而染上嚴重的染肺炎去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創作了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小說末尾,作家感嘆「親愛的,這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傑作——就是在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他把它畫在那裡的」最後一片常春藤葉已經不是普通的葉子了,它更像是一面鏡子,從中映照出貝爾門老人的善良靈魂,及其偉大的精神光芒。蘇,一個年輕的底層畫家,在瓊西病重期間,至始至終照顧並通過賣畫來支付瓊西的醫療費,她是瓊西唯一的依靠。在《最後一片葉子》文本中,身處艱難困苦環境中的小人物,在生活的重壓下,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友愛,做出難能可貴的犧牲。

讀完這篇小說,我掩卷遐思:人生在世,最後錢財地位名譽你什麼都帶不走,究竟怎樣的人生是值得一過的?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啊,你在有生之年,在你活在這世上的有限的幾十年里,你做過哪些有意義的事情,你幫助過別人,成為了某個人生命中難以忘記的,那麼你的一生就是值得的。有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頭上,想要永恆,說不定,他很快就會被人忘記;而有些人,他可能默默無聞,曾經給許多人帶去過溫暖和感動,那麼他永遠就活在別人的心中。瓊西和蘇的友誼、貝爾曼的犧牲精神以及最後一片葉子所蘊涵的深遠意義無一不在提醒人們儘管生活如此艱辛,卻有一種力量在支持著人們不斷向前,去改變現狀並追求美好的明天,那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同學們還等什麼,趕緊去拜讀《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吧!你一定會為「歐·亨利式結尾」而拍案叫絕的!

牆角數枝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蘭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芝蘭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