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紹興18年,嘗一把南宋的雪

紹興18年,嘗一把南宋的雪

2018年,紹興的第一場雪算是如約而至了。這雪,驚喜了孩子們,也忙壞了我們。趁著雪晴,橙子帶著菠蘿堆雪人玩,我捧著芒果四處打轉,兼拍幾張雪景照。在正文開始之前,大家允我先把照片都放完,這樣對文字無興趣的朋友算是閱讀完畢了,可好?

紹興本不叫紹興,正兒八經的叫山陰、會稽已經很多年了。改稱紹興的淵源來自南宋,沒錯,就是那個沒啥戰鬥力但還是硬撐了好些日子的南宋(好不容易抽到了張SSR岳飛,還被自己人窩裡斗給冤殺了)。紹興18年,差不多也算是南下逃難的第18個年頭,朝中的人心還嚮往著北伐,軍營中的士氣該調動還是能調動的,至於那個大家印象中奸相頻出、朝政糜爛的南宋暫時還沒到,總之,這算是南宋歷史上最好的一年吧!

調侃了幾句南宋,但今天陶爸不是來講歷史的,主題還是——雪。橙子在晚間閑聊時說,這幾天該去西湖看看。為什麼?她嘴角閃過一絲得意:「西湖之美,晴不如雨,雨不如夜,夜不如雪。」我心底一聲——雪不如你!

插一句廣告:來來來,陶爸手把手教你寫情書,價格公道,包教不包會,咳咳咳,扯遠了……

去西湖看雪景,在戰火紛飛、人口凋敝的南宋可行,放如今,看看各大新聞你反而會有不在現場的小確幸,況且看看朋友圈轉發幾張照片也能裝作去過了呢!總之動動手指就能達到目的的我們基本不想邁腿了,所以我們只有一個徐霞客,我們也很佩服貝爺,我們繼續刷微博朋友圈!

但我今天,就想帶你離開朋友圈裡真真假假的分享,從18年的紹興穿越到紹興18年,嘗一把南宋詩人筆下的雪,那上承唐風下啟明理的宋詩!

宋詩和宋朝的歷史一樣,南北兩宋時期的詩都有各自不一樣的風格。菠蘿在背《惠崇春江晚景》的時候,經常問:為什麼要背北宋蘇軾,不是宋蘇軾呢?大概也是對宋的歷史起了疑。簡單的說,北宋離唐近,詩體多承襲唐風,加上經濟發達、制度開明,北宋的文人們略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才情和傲氣。而到了南宋,詩歌則是另一種繁榮,有江山半毀、家破人亡的痛苦,有不聞世事、獨愛西湖的歌舞,有勵志戎馬、不忘北境的宏圖,有潛心哲學、開拓思想的理智……總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半生道路困風沙,冰雪駸駸(qin)到海涯。這是南宋詩人胡仲弓的詩,我不說,估計你這輩子也不知道還有胡仲弓這號人物。這胡仲弓說來與紹興還是有些緣分的,考了幾次進士,及第之後做了會稽令(相當于越城區區長吧),他剛到任上就心想著做了官了把老媽接來好享福。可老媽的車轍還沒到紹興的地界,自己卻無故被上級給罷黜了,這不開玩笑嘛!從此,胡仲弓大概是心灰意冷,在政壇再無建樹,浪跡天涯,還真是「半生道路困風沙」啊!但這首詩讓我感興趣的,是駸駸兩個字,查了下字典,意思是馬快跑的樣子。你想,一個冰雪連天的世界裡,路人都是慢走慢行唯恐摔倒,詩人卻縱馬馳騁去往南方的海邊。他背負著半生的風沙,他被人排擠潦倒困苦,可他為什麼策馬狂奔,一副故作輕鬆的姿態呢?這很玩味,這也是南宋詩人的骨氣。

風卷千林夜雪晴,九華山下月微明。這是另一位南宋詩人韓元吉的詩。韓元吉可比胡仲弓有名多了,多了去了!有些人可能不了解他,容我介紹一下。他是潁川人,現在這地方可能屬於欠發達地區,但在古代,潁川就是世族望門的一張名片。你若說你是潁川人,估計縣令都要對你笑三分,誰知道你的背後是哪個士大夫家呢!這個韓元吉就是潁川韓氏的一員,可別小看它。紹興18年,韓公子經歷了第N次「高考」失敗,準備收拾收拾打道回府時,忽然上頭來通知——你入選了。韓公子一臉懵逼,咋了,最後一名掛了?不是,是襲門蔭而頂吏部,瞧見沒,光明正大的官二代!不過,韓元吉詩名在外,不同於其他一些紈絝子弟,他的入選是受到當時群眾好評的:好孩子,再考下去非瘋了不可!那一年,他30歲。他之後的朋友圈是這樣一批人:陸遊、朱熹、辛棄疾、呂祖謙,就問你牛不牛?陸遊與他遊山玩水唱和詩作,朱熹向他喝過酒、借過錢就是沒討論學問,辛棄疾是和他老來交往親書賀壽,呂祖謙嘛——韓元吉的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了他,可惜都短命(這算是一對頑固的老丈人和克妻的女婿關係)。

又扯遠了,分個段,講他的詩了。這詩意境不深,算是上口,吸引我的是韓元吉取的詩名《夜宿青陽旅舍起觀林端積雪半消疑山礬(fan)盛開》。這差不多也算一首詩的長度了。這詩作在什麼時候我沒法考證,也懶得查,姑且當作是紹興18年吧!沒錯,就是韓公子沒考上卻襲門蔭而上的那年。青陽也是個歷史悠久的地名,至今尚存,九華山就在其境內。韓公子半夜起身,推開旅舍的木窗,在幽幽的風聲里,望著山谷里千林擺動,那葉梢上的雪消融了一半,卻也能反射出月色的冷和亮來,倒映著他忐忑不定的心情——進士考已然是落榜了,前途是否就這麼淡去了呢?應該,應該還有希望,瞧那山頭,那微微起色的月光,只需要一點點,就能把這山谷間的一切都映亮。韓公子心想,我也大概需要有這一點點的希望,那麼將來的人生也必能閃亮世界!瞧,這半山樹半山雪,好像滿山開遍了山礬花,這彷彿就是個好兆頭呢!想到此,韓公子嘴角一笑,閉上窗,坦然睡去。這詩的背後,是南宋詩人的夢與理想吧。

上圖就是山礬花

呃,本還想寫寫張道洽的,夜深人乏,我也長話短說了。這位南宋詩人不服北宋詠梅高手林逋(成名就那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了三百多首詠梅的詩,以博詩名。這種隔空挑戰也算是勇氣,張道洽只活了五十個冬天,算其三十年詩齡,平均每年作十多首,且梅花期短,估計隔幾天就得作一首。可貴的是,他貫其一生筆耕不輟,卻只詠梅,並無他作。可見,南宋詩人的恆心和毅力。

紹興18年,這是南宋波瀾不驚的一年,是韓元吉等南宋詩人命運轉折的一年。對我們來說,是剛下第一場雪的今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爸的煩惱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陶爸的煩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