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夷紅茶 As Much As Possible!」

「武夷紅茶 As Much As Possible!」

今天,無論我們是在倫敦的利茲酒店開始一次繁瑣的下午茶;還是在嘈雜的香港茶餐廳點上一杯順滑的絲襪奶茶;亦或在某個深夜獨自沖泡一壺濃郁的正山小種;我們的味蕾都跟那座千里之外的武夷山發生了聯繫。因為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紅茶的源頭都在武夷山。

400多年前,武夷山的茶農不想浪費「變壞」的茶青,便用急火烘烤後挑到附近的星村茶市賤賣。這種「發酵」的茶葉產生了濃郁的花果香氣,不經意間紅茶誕生了。在過去幾百年間,紅茶以其濃烈的香氣、醇厚的口感俘獲了人們的心意,今天紅茶佔據了全球80%的市場。可以說茶葉全球化的過程,就是武夷紅茶征服世界的歷程。

1610年,荷蘭商人首次從中國帶回了少量的武夷紅茶,並成為17世紀初荷蘭人將中國茶輸往歐洲時非常受歡迎的商品。那個時候,中國對於歐洲人而言仍然是一個神秘而富足的東方國度,來自中國的任何物品總賦予了高貴的氣息。武夷紅茶從東方來到西方,跨越了千山萬水,更顯珍貴。

從1757年至1783年的採購清單中可以看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對其他幾大茶類的採購量都有具體的數量要求,唯獨武夷紅茶一欄寫的是「as much as possible」,即越多越好。

武夷山,英文為Bohea。由於最早的紅茶來自武夷山,Bohea一度成為中國紅茶的代稱,被西方人認為是最好的紅茶。武夷紅茶也由此改變了世界。

描述武夷紅茶與全球化最好的觀察,來自於肖坤冰博士為我們寫的文章——《紅茶征服英國,以及香氣的內外演變》。在文章中,他描述了紅茶如何成為一種風尚。

因武夷紅茶的啟蒙,紅茶在英國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由皇室、貴族逐漸向普通平民滲透的過程,並逐漸形成了英國獨有的紅茶文化體系。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凱瑟琳為紅茶在英國的引進和傳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凱瑟琳皇后原為葡萄牙公主,據稱酷愛飲用紅茶,她嫁至英國後,首度將紅茶帶至英國宮廷,因此也被稱為「飲茶皇后」。

在17世紀中期的英國,不但茶葉價格昂貴,並且英國人飲用紅茶時必不可少的砂糖亦依賴於進口,其價格可與銀塊相匹敵,因此甚至連一般的貴族也消費不起,飲用紅茶逐漸成為一種社會身身份的彰顯。1663年,詩人瓦利向凱瑟琳皇后祝壽時作有一首詩:「月桂與秋色,美難與茶比……物阜稱東土,攜來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煩累。」

在17世紀中期以後,為追隨皇室飲茶之風,出現了許多關於茶的動人詩篇。最常被引用的是著名詩人拜倫在他《唐·璜》里寫的:「遙遠的武夷綻放我的新世界,酒總讓我那麼的沉淪,茶和咖啡,才能給我們更多的自覺。」

凱瑟琳皇后對紅茶的喜愛,以及隨著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擴張,紅茶與砂糖價格的逐步降低,伴隨著下午茶的興起,品飲紅茶風靡英國上流社會。不僅是作為在早餐和晚上8點的正餐之間的過渡餐,下午茶本身也成為一天中的一個階段。下午茶可以被視為是英國在1840年早期形成的與茶有關的一套儀式。除了邀請的禮節之外,還包括就座的姿勢、談話的風格等,食物的供應也遵循一種既定模式,通常包括「手指」三明治、甜點、蛋糕,在20世紀早期的時候又出現了塗有奶油和果醬的司康餅。

GIF

為了讓美好的紅茶氣氛永久延續下去,英國植物獵人從武夷山帶走了茶種。經過多次試種,終於在印度大吉嶺栽培成功。然而弔詭的是,大吉嶺的制茶技術卻照搬了福建烏龍茶的製法,於是享譽世界的真正大吉嶺紅茶喝起來其實更接近於閩南烏茶,帶有優雅的花香。英國採購商們用拼配的方法再加入佛手柑油,製成了濃郁刺激的伯爵紅茶,可以放開的加奶加糖。

今天,紅茶的種類已經異常豐富。那些琳琅滿目的紅茶,為了滿足全球化的味蕾,甚至拼配了各種香料。

2017年,我們重返紅茶的故鄉——武夷山,重新製作了一款最淳樸的武夷紅茶。用本地的茶青,搭配地道工藝,探尋紅茶的本質。它擁有迷人而高揚得香氣,耐泡得同時,還能保持住本身甜度,還要有清澈純凈的茶湯。我們希望它沖泡的門檻低,即便是用大杯子將茶浸在裡面,泡久了也不會苦澀;能清飲又不覺過於濃釅,既能調飲又不覺寡淡。我們沒有採取傳統馬尾松煙熏的方法,這樣雖然捨棄了松脂香味,但卻收穫了更多的花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心疼你!要不,先進來喝口熱茶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