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空襲敘利亞,炸毀的赫梯帝國是怎樣的存在?
原標題:土耳其空襲敘利亞,炸毀的赫梯帝國是怎樣的存在?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新聞速遞:土耳其空襲敘利亞阿夫林庫爾德區,炸毀了公元前1300多年前修建的赫梯帝國遺址:Ain Dara神廟。
遺址炸毀前後對比圖,來源見水印
本文音頻版 | by楊清筠
「蔚藍的天空下,四目是漫漫黃沙枯樹。一座土黃色的方形小城,乾乾淨淨屹立在荒原里……那真是滿足了我對於邊塞的一切想像。」——北大考古學專業學生劉拓。他曾經冒著戰亂隻身闖中東,只為趕在戰火之前看一眼無價的古迹。
這是發生在2015年的事情了,26歲的北大考古學專業學生劉拓在伊拉克被誤抓,雖然後來經過大使館的交涉以及證件核驗之後他已經被安全釋放,但這一場風波在國內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不理解的人太多太多,有人說這年輕人屬於沒腦子,硝煙瀰漫的有什麼可看的東西;有人說去伊拉克看古迹純屬作死,中國古迹那麼多不夠看嗎!還有人說這是裝B裝失敗了,文藝青年吃一顆炮子兒就再也文藝不起來了吧。(評論源於微博,玩微博的都知道評論區的戾氣多麼重)
看了這個新聞,我倒是覺得對他的佩服、尤其是羨慕超過了不理解,彼時的我正在學習研究世界古代史,對於遙遠而又神秘的兩河文明感到格外嚮往,再看看這位同學的足跡,在到達伊拉克之前他已經走過了敘利亞、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等等國家,一方面,每一個都是活在新聞聯播最後10分鐘的明星國家,大家耳熟能詳第一印象就是這些地方太能打仗了。
而另一方面,在歷史控的腦海里,這些國家的土地上都覆蓋或者埋藏著中西亞數千年來最珍貴的痕迹,儘管國家的疆域界線隨著戰火的紛飛每一刻都可能變化,然而歷史遺迹卻在後人們眼花繚亂的爭伐中安安靜靜地守候著,若是能夠親眼一見甚至虔誠觸摸一下,彷彿隔著難以計數的歲月穿越歷史凝望,那種來自動人和震撼——那些歷史沒說清的,詩歌講不完的——
一眼就做到了吧。
這種幸福只有自己體驗才能明白。為了這一瞬間的感動和頓悟去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前線,這位劉拓同學對於自己的「瘋狂」這樣解釋,他說如果再不抓緊時間去看一看,這片在戰火中岌岌可危的古迹隨時可能被「清零」。
巴爾夏明神廟——8月24日,敘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阿卜杜勒·卡里姆證實,敘利亞中部古城台德穆爾的一座古神廟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摧毀
弗哈特帕夏清真寺毀於20世界90年代的波黑戰爭,該建築是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地區推行伊斯蘭教時期最為著名的極大建築之一。
阿帕美古城,古代「珍寶之城」,坐落在敘利亞奧龍特斯河岸邊。它曾經是塞琉古帝國皇帝居住的地方,後來被羅馬人佔領,發展成有五十萬人的城市。在敘利亞衝突中阿帕美城受到損壞,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它將永遠不能恢復。
圓明園,又稱古夏園,是18世紀在北京建造的一系列花園和建築綜合體。1860年,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高潮時,一支英法遠征軍佔據了北京並發現了宮殿。儘管皇帝已經逃離,宮殿的大部分寶物卻被留下。沒怎麼遇到抵抗,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然後英國駐中國高級專員埃爾金勛爵,出於對清朝施於英國和印度軍隊酷刑的報復,下令燒毀宮殿。
..................
現實正是在不斷告訴我們這種擔心一點也不多餘,鬥爭關係比清宮劇複雜百倍的中西亞地帶手握槍杆子的人並不在乎他開炮的方向是不是再也不可複製的人類文明的瑰寶。比如說今天的新聞——位於敘利亞的赫梯古神廟又被土耳其轟炸了。
還有多少個千年經得起戰亂的蹂躪?還有多少歲月都願意饒過的力量卻要為少部分人類的愚蠢買單?
說到赫梯,大家也許並不熟悉,這個在歷史書上都僅僅活在角落裡的古老文明,到了今天也只是安安靜靜躺在塵埃裡面,即使已經被挖掘出來也沒有太多關注者為他小心翼翼地恢復光澤,但是它確實是一頁非常燦爛精彩的故事,值得我們去認真溯源瞻仰。
筠蛋上大學的時候關於赫梯位置的筆記(*^▽^*)請橫過來看
配合使用
古老的赫梯王國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興起於小亞細亞的一個奴隸制強國,而小亞細亞呢,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繫的橋樑和紐帶,這一片地方是古代重要的文明地區。
其實今天說起來中西亞那一塊,大家普遍想到的是戰爭,很少有人提起那片地區古老燦爛的文明,而若要問起四大文明古國,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又這片不安穩的地方孕育出的古巴比倫。
事實上,從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到西亞諸國的早期文明,這裡支離破碎、星星點點刻下了無數古人類部落或國家的痕迹,伴隨著口耳相傳的故事和考古發現的驚喜,戰爭掩蓋下的歷史更值得人玩味,赫梯所在的小亞有著非常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的文化,赫梯國家大概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巧合的是,這個國家的確切資料被現代社會的人們掌握,正好是在約四千年後的19世紀中葉,在此之前只有在《聖經》和傳說中人們知道有這麼一個赫梯存在過,直到19世紀之後通過在小亞進行考古發掘,由遙遠的楔形文字告訴了我們,赫梯這個國家曾經在哪裡度過了怎樣的一段時光。
赫梯文化
說到壽命,給個友情價,赫梯國家大概存在到公元前8世紀,從最早零零散散的一堆小國慢慢排列組合,這漫長的歷史分為早期赫梯古王國(公元前19世紀到公元前15世紀)與強盛以後的赫梯新王國(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前13世紀),再之後就是我們說的壽命中的「友情價」部分了,赫梯在那之後被傳說中的「海上民族」(這四個字背後的定義歷史學界還沒有給出)肢解掉、一直苟延殘喘直到公元前8世紀被亞述帝國徹底ko。看起來好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史書上寥寥幾筆就帶過,原因是時間久遠所以留下的文字記載太少,人們要想了解赫梯一半靠考古另一半要靠豐富的想像力,而在這寥寥幾筆中,我解取重要的一點內容和大家分享介紹一下,如果是喜歡世界古代史的盆友一定會感到熟悉和親切的——
發生在赫梯古王國時期的鐵列平改革。
這是赫梯一個叫做鐵列平的國王,為了解決糾紛頻發的王位繼承問題而採取的改革,他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那就是由長子繼承,沒有長子就順延到次子,如果子都沒有就有長女選擇丈夫然後女婿繼承……以此類推,可見世界各地的繼承製度都大同小異的。
赫梯象形文字
發生在赫梯新王國時期的戰勝米坦尼王國。
米坦尼王國本來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大國,但是它是人類最早發明冶鐵術的國家,隨著赫梯征服米坦尼,也將米坦尼的冶鐵術學來並且據為己有,對於鐵器和冶鐵技術壟斷極其嚴格,這就意味著赫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擁有鐵質的兵器,因而新王國的強盛和控制冶鐵術是分不開的。
發生在赫梯新王國時期和埃及進行的爭霸戰爭。
這應該是赫梯最出名的一次上鏡了。在這一場長達二百年的爭霸戰爭中,串聯了太多古代史著名的事件,比如說戰爭中相當著名的「卡迭石戰役」,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會戰,一直是世界史考研的重點.....還有參與戰爭的埃及19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這個法老相當傳奇,他活了90歲(當時這個壽數摺合到現在大概相當於150歲......),熬死了和埃及打仗的赫梯n個國王以後,赫梯嚇怕了,以為對手是神仙。最後雙方締結了和約,叫做《銀板和約》,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軍事條約文書。
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在教科書中熠熠生輝,但是在現實中似乎非常遙遠和神秘的文明,如果有機會親手去觸摸一下關於它真正的印記,那是多麼令人心跳的事情!這種感覺就像你最喜歡的愛豆經常在新聞里、在電視中、在海報上看見,熟悉得就好像身邊的朋友一樣,誰提到他&她都會讓你側目,如果突然有機會能夠親眼去見他&她,和他&她交談甚至握手擁抱,那該是怎樣一種激動的心情呢?
而對於歷史愛好者、研究者來說,在書中對其爛熟於心的這些古老文明,讓我們知道它們並沒有徹徹底底地消失在時間裡,在同一個世界、有生之年你有可能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它們最直觀的表達,不僅僅是懷古,不僅僅是單調的文字,活生生的「赫梯」、還有閃耀著的幾千年以前光芒、就那麼樣站在你面前,你又怎能不期待!
可是今天,好像一個猛然醒來你一點也沒辦法阻止的夢,它美麗的一部分被永遠地毀滅掉了,連歲月都願意饒過、連時間都沒忍心摧殘的珍貴,不得不為後人的愚蠢買單。剩下殘存的部分,明天、一會兒、下一秒還能留下嗎。
你還記得嗎,它們曾在時光的那一頭說過的契約和承諾。
它曾說它不曾離去。
它曾說終將復活。*
(*引自古埃及烏納斯王金字塔銘文)
作者留言:筠蛋很喜歡那些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有生之年的夢想就是去敘利亞看一看,那裡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有多少令人驚嘆的美麗古迹。
但是一方面戰火嚇人,另一方面打開錢包看看更嚇人,筠蛋還沒有機會完成這個夢想,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非常難過,這篇文章抒發一下由來已久心痛的感慨……至於涉及到的土耳其與敘利亞的紛爭,中東問題包含了太多民族特別是宗教衝突,在此實在說不清,更是不好評說,請讀者盆友見諒!
有能力陳述一二的歡迎投稿郵箱: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