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代變遷,米格1.44終究會被淘汰

時代變遷,米格1.44終究會被淘汰

回顧整個蘇聯五代多用途戰鬥機計劃--MFI計劃,米格1.42(注意,該項目設計研發的代號是1.42,而1.44是其原型機代號)的優先度非常高,畢竟蘇聯在四代機項目上進度吃了大虧,該項目於1983年正式開始方案競爭,假想敵為美國的ATF計劃,於1986年正式確定米格設計局的5.14方案為主承包商,蘇霍伊的S-32前掠翼方案為備選。

米格的MFI早期方案,進氣道是採用兩側進氣。

蘇霍伊的前掠翼方案,後來演變成S-37金雕

之後與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以及契卡洛夫蘇聯空軍研究院進行的一系列氣動研究和風洞測試中,將方案調整為機腹進氣,並逐漸固定。

整個米格1.42方案特點上看,其高度注重超音速性能和機動性,追求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能力,爭取所有飛行狀態下始終保持較高的升力係數。

為此,其採用近距耦合鴨式布局和自適應機翼設計,不僅在亞音速和超音速下都能實現高升阻比,還具有極佳的大迎角飛行能力,並且該機具有數量眾多的操縱翼面,搭配數字電傳操控性能,其機動性能將十分強大。

順便一提,雖然米格1.42沒有將隱身性能放到F-22這樣的高度,但其隱身性能相比與三代三代半來說還是有極大的優勢,可以說是款准隱身戰鬥機。

現在的米格1.44驗證機上被廣大軍盲詬病的武器外掛和發動機未隱身化處理實際上是毫無道理的,因為那只是破產版驗證機(蘇聯解體時,第一架驗證機造了一半沒錢了,米格公司自己從牙縫裡扣出點錢造完想傍大款的)。

而真正的米格1.42計劃中就是設計內置武器艙加二元矢量噴管的。

土星留里卡發動機設計局為米格1.42設計的二元矢量發動機的驗證噴管。

但是,紅色帝國的轟然倒閉,讓整個MFI項目在1992年以後就幾乎沒有拿到一分錢資金,而蘇聯解體後,整個俄羅斯的經濟困境讓該項目幾乎完全停滯,米格公司才財政極端困難下,於1994年勉強完成第一架驗證機,但還缺乏很多關鍵零部件,以及財政問題,無法進行試飛,停在茹科夫斯基格羅莫夫試飛院的秘密機庫內。

與此同時,看到MFI項目困境的蘇霍伊公司,由於此時有中國和印度蘇-27/30軍售合同,財政情況較好,把S-32項目繼續推進,並搶先完成S-37金雕並進行試飛,試圖內道超車,擠占米格1.42,但同樣未獲成功(沒錢就是沒錢)。

帥氣的前掠翼S-37

一直到1997年,一方面受美國第一架F-22原型機首飛刺激,讓俄羅斯軍方已經意識到進一步推遲第五代多用途戰術戰鬥機的發展可能會導致整個項目被完全放棄,這反過來會損害俄羅斯的國防能力,俄羅斯的航空技術將被美國遠遠拋在後面。新任米格董事總經理和總設計師米哈伊爾·科祖耶夫上任後,米格1.44又繼續開始推進,說服軍方同意正式公布MFI。最終在2000年完成首次試飛。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開始迎來春天,我們眾所周知、喜聞樂見的普京開始第一個總統任期,其於2000年宣布,重啟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PAK FA。

此時參加角逐的,除了繼續打醬油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外,主要還是米格和蘇霍伊之間展開。對比米格在蘇聯解體後幾乎停滯不前不同,外銷搞得火熱的蘇霍伊,在中國和印度大訂單支持下,通過對蘇-27系列戰鬥機的改進升級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儲備,而且手有餘錢的蘇霍伊,還支持NIIP和土星留里卡等周邊企業進行發動機和雷達研究。

而T-50項目,在放棄S-37激進的前掠翼方案之後,也注重突出超音速性能,並且在隱身性能上要強於米格1.44。尤為重要的是,在充分吸收蘇-27改進技術經驗,T-50在成本控制和技術風險上要遠遠優於米格1.44,最終在2002年,T-50方案獲得勝利,米格1.44正式宣告終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百科 的精彩文章:

軍事戰爭中坦克發射後彈殼怎麼處理?

TAG:講武堂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