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惠陽淡水老城故事之七:鄭士良——打響反清第一槍的革命家

惠陽淡水老城故事之七:鄭士良——打響反清第一槍的革命家

鄭士良(1863—1901),字弼臣,歸善(今惠陽)淡水人。清光緒七年(1881年)入廣州德國教會所辦的禮賢學校,加入基督教。

光緒十二年(1886年),入廣州博濟醫院附屬華南醫學校,與孫中山同學。經孫中山介紹,與陳少白,尤列等結交。

孫中山和鄭士良在博濟醫院求學期間暢談革命的地方——哥利支堂十號

光緒十四年(1888年),鄭士良輟學回到家鄉淡水墟,開設同生藥房,廣交朋友,被推為淡水「三合會」首領。並暗中聯絡會黨,為日後起義做準備。此後幾年,經常到廣州、香港,與孫中山、陸皓東、程璧光等人聚談時事政治,共圖反清大業。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與孫中山等人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籌劃廣州起義。因泄密,廣州起義失敗。他追隨孫中山一同乘船避難日本

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的孫中山(中)、鄭士良(右)、陳少白(左)

光緒二十五年(1900年)10月6日,鄭士良受孫中山委派,全權指揮惠州三洲田起義。起義軍襲擊新安,向東推進,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佛子坳一戰,生擒歸善縣丞兼清軍管帶杜鳳梧;在永湖擊潰清軍提督鄧萬林;至白沙時,起義軍隊伍發展至兩萬多人。最後因彈藥用盡,外援無望,根據孫中山指示,起義軍解散。三洲田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產生的歷史作用巨大。因為這是打響反清革命的第一槍,提振了孫中山和其他革命者的信心,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黃興對惠州三洲田起義,給予極高的評價:「堂堂正正可稱為革命者,首推庚子惠州之役。」

起義失敗後,鄭士良逃往香港避難。光緒二十七年(1901)7月14日,不幸被清廷姦細毒殺。鄭士良死後,葬於香港薄抉林道基督教墳場。鄭士良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以及為革命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歷史銘記。1982年,中國台灣省發行了鄭士良紀念郵票,以緬懷先烈。

建議在廣東省文化歷史文化街區、鄭士良的家鄉「淡水老城」,為打響反清革命第一槍的革命家鄭士良,樹立一尊雕像,以供世人緬懷。

惠陽故事 不做標題黨 不賣心靈雞湯

只講老百姓喜歡的故事

喜歡就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惠陽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惠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