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想念我的姨婆黃淑英①|葉周

記憶|想念我的姨婆黃淑英①|葉周

每年去香港,我都會去看看我的姨婆,她已經安息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三十多年了。去年十月,到香港參加世界華文文學第十屆大會,一個秋末尚還涼爽的午後,我和妹妹新桂、表哥爾椿來到墓地祭拜。當我拾級而上登臨墓地時,陰霾的天空中漏出了一線微弱的陽光。墓地依山臨海,風水不錯。每一次我和新桂、爾椿祭拜完畢都不會匆匆離去。我們坐在墓穴邊上聊著姨婆的生前,仿如在家和姨婆坐著說說話。

與姨婆並列的是姨公伍於簪的墓,他是民國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我在墓碑上讀到了他的生平介紹:「於簪伍公有功民國革命臣子,夙以殷富為商界重溯。民國九年公隨軍運籌糧草軍需。民國十一年,總統遇叛軍蒙塵困守兵艦煤糧財用告罄,總統手諭下屬赴港與伍公面商,籌款不三月,軍需源源接濟,公之力為多。……」

姨婆黃淑英和伍於簪墓地

如今網路發達,在網上搜索了一番後,看到的文字和照片增加了我對墓碑上這位方臉敦厚的姨公的認識。在中山學術資料庫中找到一份資料:1922年孫中上大元帥的任命書:

任命梁長海 伍於簪為國民銀行正副行長令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一月七日

陸海軍大元帥令:任命梁長海為國立中華國民銀行行長,伍於簪為副行長。此令。

孫中山

中華民國十一年一月七日。

看來姨公不僅如墓碑上所記錄是孫先生的「供給局長」還是孫大元帥的「國民銀行副行長」。這些文字體現出的實質意義就是姨公曾經傾其所力,持之以恆地支持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是軍需和經費的重要來源,備受倚重。

原來伍於簪來港經商後,於中環文咸西街創辦海興長米行,執米業之牛耳;後與弟伍於笛經營廣合源參茸行。而梁長海先生是越南米業的大佬,他們都是孫中山的摯友。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身邊支持他的有一批殷實的商人,伍於簪掌握著香港的米業,難怪他承擔起了軍需和經費的重責大任。他支持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二十多年,從北伐到建立民國的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都留下他的足跡。據記載,1905年為革命需要,伍於簪協助陳少白出資入股《中國日報》,成為該報股東之一。1910年伍於簪參與發起了粵省華服剪髮會,提倡華服剪辮。伍於簪是深受孫中山先生信任的革命戰友,1923年夏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伍於簪、伍學晃、楊西岩、楊仙逸等10多位華僑在廣州乘船往肇慶遊覽鼎湖山。

據廣東林以森、謝玉清文記載「那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夏),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和廣東第五軍長、廣州衛戍區司令魏邦平及伍學晃、伍於簪、楊西岩、楊仙逸等10多位華僑在廣州乘坐大南洋電船,由二沙頭啟航,前往肇慶遊覽鼎湖山。一路上瀏覽江河沿途兩岸的美麗風光。

伍於簪(伍於簪左4,梁長海左5)

「約行了6個小時到達肇慶峽口的羅隱涌。孫中山先生即和隨行人員離船登岸,步行約10分鐘,便到了慶雲寺下院——『憩庵』。四周遍植翠竹與參天大樹、竹木相互輝映,一年四季蒼翠欲滴,庵院清凈,風景優美,為鼎湖十景之一。

「孫中山先生一行在憩庵休息不到30分鐘,慶雲寺僧人便派出數隊『山轎』來接,孫中山對轎夫說,我們議定步行登山,沿途觀賞鼎湖的大自然風光,不坐『山轎』了,謝謝你們的好意!他們由憩庵出發,沿著通往鼎湖山慶雲寺那羊腸小道邊行邊說,談笑風生。行至鼎湖山中的半山亭,在亭中休息了半個多小時,繼續登山,到了慶雲寺大門口,寺內眾僧,由住持率領,合十歡迎。到了寺中安排在客堂坐下,奉上鼎湖山著名特產——紫貝天葵。孫先生飲後連聲贊好。

「孫中山一行,晚上住在慶雲寺內『精舍』。據傳,此晚,他們開會至深夜十一時許才就寢。翌日清早,他們起床洗漱完畢,僧人便到『精舍』熱情地請他們到客堂進早齋。早齋後,孫中山又偕眾人遊覽鼎湖山和白雲寺。 」

2004年10月19日,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的千年名剎——憩庵舉行隆重儀式,為孫中山先生紀念碑亭落成揭幕。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專程趕到肇慶參加揭幕儀式。

(待續)

葉周,男,美籍華裔作家。資深電視製作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榮譽會長。曾出版長篇小說《美國愛情》《丁香公寓》;散文集《文脈傳承的踐行者》《地老天荒》《城市歷史中的愛情》。先後在《收穫》《上海文學》《延河》《北京文學》《小說月報》等雜誌發表了散文、小說。在香港《大公報》發表了《回望郭沫若》《趙丹的遺憾》等散文。

上海紀實

華語文學網出版

《上海紀實》為專註於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傳記文學的電子期刊,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主管主辦,依託華語文學網每季度末出版,其微信公眾號內容亦由華語文學網負責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紀實 的精彩文章:

記憶|張慰軍:我的父親張樂平③|張志萍

TAG:上海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