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的突破 研發出了可支持神經網路的晶元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的突破 研發出了可支持神經網路的晶元

中國已經制定好的發展目標之一即是,未來,中國要進一步發展成為科技創新型強國。所以,中國也必須要發展自己的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在工信部於2017年12月向外界發布的《人工智慧三年發展計劃》中,便已經確立了中國在2020年要有能力研發並生產出神經網路處理晶元的目標。

日前,環球網引述外媒的報道稱: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已取得重大的技術突破,設計研發出了可支持神經網路運行的晶元,該晶元可應用於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家用機器人等小型化、帶電池的設備中。

環球網稱: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所開發出的這款晶元代號為「思考者(Thinker)」,能夠支持神經網路處理,最明顯的兩個優點是低功耗和高靈活性。「思考者」可支持神經網路,該晶元獨特之處在於低能耗驅動——8節五號電池就能夠滿足該晶元一年下來的耗電量。除此之外,「思考者」可動態調整自身的計算和記憶要求,從而適應設備中的軟體在運行時所需的條件,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現在有許多的人工智慧應用,或是用於識別圖片中的目標物,或是用於理解人類的講話……這都需要多種神經網路和多層神經網路聯合。2017年12月,有關於「思考者」的論文發布在《IEEE固態電路學報》上,這對中國研究界而言,當算得上是一個了不起的成果。而且,雖然使用現有的圖形處理晶元或FPGA晶元也能運行人工智慧軟體,但是這些設計十分昂貴,難以運用在小型化、帶電池的設備中。

尹首一團隊研發出的「思考者」晶元,可嵌入到如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家用機器人等設備中。尹首一團隊還計劃在2018年3月向外界發布首個與「思考者」晶元匹配的產品。中國致力於將來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創新引領者,而人工智慧技術要不斷地進步,自然也必須要有更先進的硬體技術作為支撐。更準確地說,軟體技術和硬體技術之間是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關係。計算機晶元恰恰又是推動人工智慧進步的一大關鍵性技術。中國研究團隊積极參与研發晶元,同樣有助於推動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身為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副主任的尹首一說:「與應對之前信息技術的變革相比,中國以最快速度跟上了這次大潮(人工智慧大潮)。」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消息是:2018年1月底,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有一個研究團隊將與當地半導體廠商合作,以研發生產出供一小批機器人使用的晶元,該晶元代號為「Dadu」。「Dadu」有兩個內核,一個內核用於支持神經網路運行,另一個內核用於控制機器人行動。神經內核運行視覺演算法,卻不會影響行動內核為機器人規劃最佳的路線或者最佳的取物動作。中科院網路計算實驗室主任,機器人晶元項目組負責人韓銀和表示:「作為晶元研究人員,我們都有夢想,不論研究進展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為科技狂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前十大最年輕的天才黑客:中國只有一人上榜 8歲就自學編程

TAG:我為科技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