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華的2017書單

蘇華的2017書單

蘇華先生供職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長期致力於文化家族史和民國人物研究,他在去年出版了《清代兩渡何家:一個文化世族的遞進史》一書。(資料圖/圖)

《亦云回憶》 沈亦云著,嶽麓書社,2017年2月

對於民國史家和知識界人士來說,《亦云回憶》是一本早有口碑的書,不過許多人看中的是其史料價值,筆者即是其書的一位受益者。嶽麓書社推出台灣「傳記文學書系」,購了幾種,重新再讀的即是《亦云回憶》。因為沒有功利的目的,所以讀出了先前不曾認真思想的許多「恕」的內容。由於沈亦云開筆便懷著一顆「忠恕」的心,所以當「有人以為記著歷史是自沉於過去」,她就不做這樣的往事回憶;「有人以為表彰身後」,她亦不屑。她所想的只是貢獻一點事實,即貢獻一點歷史;能丈量出一點「歷史的尺度」,就可能成為「人道的尺度」;能讓讀者補上一點「恕」的基本教育,就可能少幾個少怨人多責己的人。什麼叫有著良好的家教?何謂記述國難國恥?《亦云回憶》是屈指可數者。

《自由與包容:西南聯大人和事》 任繼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

十數年來,沒有一所大學像西南聯大這樣被人撰文懷念;沒有一所大學讓眾多研究者為案例進行著不斷地研究。親聞不如親歷。本書為西南聯大校友、歷史學家任繼愈生前憶母校之文和訪談的結集。記述西南聯大為何永存的七篇文章,篇篇都傾注了對這座當時即有「三民」之稱的(民主學府,民主堡壘,民主教育)戰時臨時大學的感懷;亦有其悼「一二一」民主運動死難四烈士「挾書者族,偶語者誅」「殺身以仁,捨生以義」的悲壯。憶師友往事一輯,所憶13位師友,皆為親歷,因而這些已被人們熟知的大家名師,仍然讓人感到常讀常新,肅然起敬。

《日本新中產階級》 [美]傅高義著;周曉虹、周海燕、呂斌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5月

1970年5月6日晚,「爭取民主社會學生聯盟」成員在襲擊為華府提供外交政策的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時,卻錯誤地攻擊了哈佛燕京學社。教授們為此事十分錯愕。時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傅高義在第二天即給基辛格寫了一封信:「我從未經歷過這麼嚴重的危機……學生們現在的情緒離徹底暴動、推翻華府還有多遠?」從這件事上,似可看出他的《日本新中產階級》一書,除了學術界,與政界高層也有了相當的影響力。出版於1963年的這本書,50多年後才有了中譯本,我想,實在算不上一本遲到的書,因為真正滯後的該是中國中產階層的萌發及若有若無的形成。非常推崇中譯本的語言:沒有洋人慣有的過於冗長的句子,似中國口語;同時佩服的還有「附錄」《田野研究報告》之後的「注釋」部分。

《吳湖帆年譜》王叔重、陳含素編著,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8月

1942年「5月4日,汪精衛六十壽,吳湖帆為作《還都圖》祝壽。」

簡述此事之下,編著者有【按】,全文引征了天戈編著、正行出版社刊發於1946年10月的《獻呈〈還都圖〉的吳湖帆》一文。鄭重先生的「序」,對何謂一部好的年譜有兩條識見:「第一要義是如實留真,此乃事關史德;」第二是「譽者不增其美,貶者不掩其真。」此譜儘管有許多不足,如就此條而論,編著者沒有考證出「天戈」為誰,也沒有就吳湖帆出任「江蘇省圖書館長」一說的具體時間、以及為何只當了一天「館長」便退出的原因進行考辨;也沒有工具書必有的「索引」,但在「如實留真」方面,卻保住了一個編著者的史德。卜正民在所著《秩序的淪陷:抗戰初期的江南五城》中,對與敵合作者進行道德評判時說:「史學工作者有責任去挖掘淺層次閱讀中一些由於文化所確立的道德準則而可能被忽略的模稜兩可的東西。」「文化所確立的道德準則」,在這部書畫家年譜中做到了。

《魯迅還在》閻晶明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

魯迅逝世前一天,「他終於把吸剩的煙丟了……」看到這兒,我猛地把書合上,一下站了起來:連致命的煙都不肯丟棄,還能寬恕論敵?閻晶明先生的這本著述可注意的研究動向甚多:一、撰寫本書的主旨明確,從魯迅的生活史著手,使更多的讀者認識人間煙火魯迅的方方面面,以求出現一句類似英國人對莎士比亞那樣偉大無比的諺語於魯迅。二、沒有學院派論文的清規戒律,也不是為了搭建某種理論框架而剪裁和評定魯迅。他拒絕曲學阿世,既冷靜分析,也熱情擁抱,把魯迅作品的文字層次和想像空間抽絲剝繭地進行了解析。每有所得,便會毫不含糊地告訴讀者,魯迅的哪些文字夠得上偉大,這種種偉大又源自哪些要素;他把魯迅零碎、人性化的細節一一拼接起來,並用持續的思考能力,檢討了魯迅生活中的獨特的文化現象。這是一本讀起來輕鬆、看後精神和境界上卻很重的書。

《瞄準莎士比亞》蘇福忠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3月

「啊,莎士比亞,我瞄準了你!」這是蘇福忠和黃雨石、綠原、羅益民等師友,談論莎士比亞時總要問「如果要你說一兩句關於莎士比亞的話,你說什麼呢」之後,面對兩位年輕女同事反問他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四年後,這句話濃縮成了書名。

《莎士比亞面面觀》,收錄了63則「讀莎」隨筆或札記,頗似莎翁「掌故」,劇外詩內之趣,逸趣橫生;識見至善之境,徵信昭昭。《深觀莎士比亞》,為6篇刊發在雜誌上的舊文。一類為糾誤讀的導讀,另類為比較文學的樣品。三輯《莎劇翻譯觀》,如同著者的《譯事餘墨》(三聯書店出版,2006年1月)《編譯曲直》(商務印書館,2014年8月)另類主旨,直言不諱地批評了譯界亂象——台詞還沒背熟,卻成了戲台的主角。最後的《莎士比亞年譜》,最見功力和思想,因為他挖掘出了產生「莎翁」及其戲劇的前後世界的變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你有沒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