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們在說:「我都是為你好」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當我們在說:「我都是為你好」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作為父母的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我都是為你好」 是不是真的都是為孩子好

新東方的創辦人俞敏洪曾談到:家庭教育做不好的話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基本都起不到什麼作用,父母習慣言行教育態度將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閨女啊,媽都是為你好,這個男人不能嫁!」 兒子,媽是為你好,她嫁給你就是為了我們家的錢!

「我們都是為你好」

「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

這些話伴隨著我們孩童時期、升學、擇業、辭職、找男(女)朋友、結婚生子的每一個選擇,每當面前出現岔路口的時候就會聽到。但有多少個「為你好」只是披著善意外衣的「必須按我說的做」。

控制孩子是一種習慣。父母的修行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我們往往打著愛的名義去享受控制的感覺。直播間的各位我們要思考一下要改變的究竟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

控制型的父母常常很善於用「愛」、「關心」等方式隱藏自己對於孩子的控制心態,甚至不動聲色地控制孩子的思想、行為,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而是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對待。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方式有以下這幾種:

讓孩子常常產生自責和愧疚感,比如孩子沒有考好,控制型父母常常會指責說「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賺錢都是為了你,你卻考得這麼差,對得起我嗎?」,比如常常把婚姻不幸的魔咒加在孩子身上,經常告訴孩子:「你爸爸對我那麼差,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你還惹媽媽生氣,你太讓媽媽失望了」。這些話語常常讓孩子覺得無比愧疚,很多本不屬於孩子的錯誤也會讓孩子習慣性承擔,但孩子通常都是弱小的,無力解決,只能壓抑在心中,積累很多負面情緒。

控制型父母經常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不好某件事,爸媽就不會愛他了。很多人從小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況,父母就會說:你再這樣做,我們不要你了!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就不要你了。發展到後來,父母就會經常說類似的話,比如考試要進前三名,爸爸媽媽會失望的。長此以往,孩子覺得要努力地討好父母,因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只有自己足夠優秀、足夠讓父母開心,自己才是可愛的、被父母尊重的。這對孩子成年後的人際交往、親密關係等都會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

尤其現在的父母對孩子成長選擇過分的干涉

很多中國家長其實是非常殘忍的把孩子塞到了一個罐子裡面,按照家長的要求來成長。不是一種規劃,是一種強制,就像把人塞到一個大罐子裡邊,你給造出這個罐子的形狀。中國古代的時候,為了訓練一種小丑把孩子出生以後放到一個罐子裡面,就讓他在罐子裡面長,長成一個團,再把罐子打碎以後他跳出來,從此以後這個人就是一個罐子的形狀,然後到處的表演。

這反映了中國家長的心態,就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有資格來規劃你的幸福,規劃你的行動,規劃你的未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有了這麼一個非常堂皇的理由告訴我們的孩子,你要聽我的。

恰恰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給人以自由,根據他自己的成長要素來發展他空間,讓他釋放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愛好,其實比什麼都要更加重要。最好的表達方式應該是父母有責任給孩子創造非常寬鬆自由的健康成長的環境培養孩子對於生活、生命的信心和樂觀。

給孩子成長空間,也並不意味著家長什麼都不做了,是有三點必須要做的:

第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間,關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氣。

家長反覆無常,孩子就會產生恐懼感和逃避感。如果家長通情達理,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預料的,孩子就不會產生稀奇古怪的脾

第二個是行為規範。行為規範,不是家長告訴孩子你必須天天學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到底怎麼做。我覺得首先家長必須做到位,能夠以身示範。

第三個興趣引導對孩子很重要。興趣引導不是家長給孩子強加一個興趣,告訴你必須干這個事情,而是根據孩子的天性,讓它變成自己生命中的某個強項。一旦碰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成就感,有存在感。

家長不要去說,孩子這個不如別人,那個不如別人。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如別人的事情,但是不要強化,而是幫著孩子在某些方面建立自信。

成功,是有一份喜歡的工作,一個喜歡的人

我們常常是工作找的不好,結果找的人也是自己不喜歡的,或者喜歡的是錯的,比如男人喜歡女人的美貌,女人喜歡男人的家庭背景,最後結了婚才發現,這個其實不是自己喜歡的人。

但是咱們中國的毛病是什麼呢?是全民壓力和焦慮,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給他們孩子施加了非要考北大清華的夢想,大家都互相攀比。

最可怕的是我們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中國人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心很重的民族,我們成人也天天比,看誰掙的錢比我更多,誰買的房子比我更大,誰買的車比更好。我們讓孩子們成績好這件事情,其實是父母想要面子的一個表現,跟他想要一輛好車開著感覺是一樣的。

這樣就影響到了孩子們,孩子們倒過來就互相進行比較,比較之後孩子壓力就會很大,不光是比家庭背景,比自己穿的好不好,還要比自己父母能做到的,是盡最大努力去緩解孩子的壓力和情緒,並且還能保持孩子對於生命和未來的熱情,這件事情其實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也不容易做到。

學習成績到底好不好。孩子也有很大的壓力

父母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父母把自己過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

大部分出問題的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出問題,後來我發現百分之七八十的問題都在父母身上,你做好了父母,孩子一定會好的,真的是這樣。

我們中國的父母需要從控制型父母轉變成教練型父母,建立傾聽、支持、欣賞的三種能力。孩子還是同樣的孩子,但父母突破自己的習慣成為不一樣的父母,孩子的未來可能有完全不一樣的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事犀利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的扎克伯格 擁有超過3.5億的用戶 他給世界一個安全可靠的通訊工具

TAG:實事犀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