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oya 2017的回顧文特刊五:Meet Me There

Joya 2017的回顧文特刊五:Meet Me There

Joya 2017的回顧文特刊五

Meet Me There

Estela Sàez作品裡的價值,結構與破壞。

Text: Carolin Denter

翻譯: Ran, Uc

Photo: Uc

Editer: Ran

如果需要展示的藝術作品太多,

我們就應該增加更多的空間。

Amaranto Joies是2017年Joya兩個展覽的舉辦地,一個是我們特刊四與大家分享過的「It』s Pinata Time by Tabea Reulecke & Eva Burton」,另一個則是自2013年起開始製作的作品「Meet me there by Estela Saez」。

Estela的作品關於價值,結構和破壞。展覽的標題「Meet Me There」似乎意指了某個地點或是她自己的一份心態。我們並沒有從作品的外觀上得到足夠的信息,但是系列目錄是這樣闡述的:

「Estela Sàez製作的雕塑看起來像首飾,而並不是製作了像雕塑的首飾。這些作品體現的是石頭,是金屬堆砌起來的城鎮,它們充滿了原始感,遊離感,製作者在不斷進行的製作過程中巧妙地隱藏起了材料的易碎之處。Estela用她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做到了這一點,因為她對材料特別的處理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的比例別具一格,別人很難進行再現。從整體上來看,我對這些雕塑十分感興趣,在這一整它們由粉色或是半透明的石頭製成。從金屬物質的部分來看,設計師把銅綠描繪成近似是花紋的形狀,使得材料的原狀變得難以分辨。她鋪張地使用了金銀等價格高昂的貴重金屬,將它們設計得更接近於廢鐵或是生鏽的金屬絲。」—— Jordi Mitja, Llado 2013。

One of the pieces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at Amaranto Joies

回過頭來看著這滿牆的首飾,我同意以上所有的鑒賞觀點。我看到的是很有力的一組作品,我看到了對金銀的鋪張浪費般的使用,但仍充滿了詩意的設計,我看到的是偽裝成首飾的雕塑。但是我看不到的是,展覽方對於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的鑒賞。光線在哪裡?空間在哪裡?作品安排的邏輯在哪裡?我看到的是這所有的作品都被放在了一起,放進在這個難以置信的狹小白色的框架里。美術館同時開放了兩個展覽,在「主要」的展覽空間有著所有的燈光盒,展示著來自Tabea Reuleck和Eva Burton的作品,然後另一牆面上的小型展覽展示著的是來自Estela Sàez的作品。

The exhibition overview on the wall at Amaranto Joies

這個小型展覽的概念是非常有意思的:用來填充一個或多個作品的一個框架,框架是整個牆面的一部分,在這個框架里足夠展示一些小件的項鏈或是耳飾,但是我們看到的是14件強而有力的大件作品充塞在其中。每一件作品自己本來都足以填滿這個框架。這不得不令我質疑在這樣的展覽布置是否是一個明確的決定。

Detail view of a group of pieces from Estela Saez

參觀完作品離開美術館之後,我依然感覺到來自這些自然的野性的充滿活力的首飾作品的力量,但是我的腦海中依然有著陣陣刺痛感,充滿了遺憾:這些作品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我們有更多的藝術品需要進行展示,那麼我們應該給予更多一些的空間。

Detail view of a group of pieces from Estela Saez

UcIc君也是覺得,如果僅僅是為了增加曝光率而隨意把自己作品交給某個展覽,某個gallery,這就是對自己作品的不負責。其實對比Tabea及Eva的作品,從Estela的作品本身,我們完全可以看得出其精良的製作工藝,相得益彰的材料選擇和結合,平衡完整的雕塑結構,但這令人驚嘆的作品卻以這樣一種漫不經心的方式進行展覽,使得它們完全無法展示出自己本身的魅力,反而顯得與整體空間格格不入……這是展覽的遺憾,也是對設計師心血的輕視。

E N 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cIc藝術首飾 的精彩文章:

2018年1月日常佩戴推薦:暖

TAG:UcIc藝術首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