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的健康養殖與病害防治
近年來,龜類的養殖發展很快,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和養殖環境的惡化,病害的發生日益頻繁,給養殖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龜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已成為養殖中最重要的事情了。那麼,龜類為什麼會患病呢?我們怎樣來預防龜類的疾病呢?患病後應怎樣治療呢?這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課題。
健康養殖需要科學飼養。根據養殖龜鱉正常活動、生長和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態要求,選擇科學的養殖模式,規範化養殖龜鱉,使其在人為控制的生態環境中健康快速生長。簡單地說,就是生態養殖、防病養殖、科學管理。
近年來,在整個水產養殖業及龜鱉的養殖中,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濫用抗生素等。全國主要河流黃浦江、長江入海口、珠江等都檢出抗生素。在安慶、銅陵、阜陽、蚌埠等地,自來水中檢出含有四環素、土霉素、金黴素、強力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抗生素。中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且濃度較高。10~20年內,現在所有的抗生素對一些「超級細菌」都將失去效力。
抗生素對養殖動物及人類有如下影響:
1. 毒副作用和過敏反應
2. 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3. 產生耐藥性,催生「超級細菌」
4. 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5. 引起慢性疲勞綜合症
龜疾病發生的三個要素:龜、病原體、環境
(一)龜方面
1.龜自身的抵抗力及對養殖環境的適應能力
2. 營養
脂肪代謝不良症
脂肪肝
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二)病原體
1. 病毒
2. 微生物
包括細菌、衣原體、支原體及立克次氏體。
(1)細菌
各種細菌以及革蘭氏染色
(2)立克次氏體
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革蘭氏染色陰性。
(3)衣原體
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有獨特發育周期、能通過細菌濾器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革蘭氏染色陰性。
(4)支原體
是一群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目前所知能營獨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它們沒有細胞壁,細胞柔軟而且形態多變,呈高度多形性,最小個體直徑200 nm左右。革蘭氏染色陰性。
3. 真菌
主要有水黴菌和毛黴菌,兩者均為條件致病菌。
4. 寄生蟲
(1)纖毛蟲
(2)溶組織內阿米巴
(3)水蛭
(三)環境方面
1. 氣候
(1)溫度
中暑、凍傷、感冒
(2)雷雨
應激反應
2. 水體理化因子
氨中毒
3. 敵害
(1)鼠類
(2)鳥類
(3)蛇
如何實施健康養殖?
(一)根據龜的不同生態習性,生態布置養殖場所
(二)保持良好的水質
(三)注意營養平衡,飼料保證質量
(四)預防用藥不能用抗生素
二、龜類疾病的預防
(一)健康養殖
(二)科學管理,減少應激反應
1. 日常管理
換水時溫差不要超過5℃
避免雜訊的干擾
適當曬背
2. 冬眠管理
冬眠時溫度不應太低
冬眠前的培育
有病的龜和瘦弱的龜可加溫處理
三、龜類疾病的治療
(一)治療藥物
1. 藥物的基本作用
興奮、抑制
2. 藥物作用方式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3. 藥物作用的兩重性
(1)治療作用
(2)不良反應
副作用、毒性反應、後遺效應、停葯
反應(停葯後原有疾病加劇)、過敏反應、特異質反應、耐受性(不敏感)、耐藥性(病原體產生耐葯)
4. 藥物的量效關係
無效量、最小有效量、治療量(常用量)、極量(安全用藥的最大劑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
5. 藥物的作用機制
(1)非特性性作用機制
滲透壓(鹽類溶液引起脫水)、表面活性作用(抑菌、殺菌)、離子解離(漂白粉等)、配位反應(形成絡合物、殺蟲)、吸附(凈化水質)、補充不足(營養物、維生素、礦物質)
(2)特異性作用機制
影響酶的活性(抑制、激活、誘導、生成、補充,如磺胺葯可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起抑菌作用)、參與或干擾細胞代謝(如氟喹諾酮類抗生素通過作用於細菌的核酸代謝而發揮抑菌或殺菌作用)、影響細胞膜的離子通道、影響免疫功能(免疫增強劑,如多糖類)、影響內源性神經遞質和激素
6. 常用藥物
(1)養殖池及水體消毒生石灰、漂白粉、漂白精、碘伏、高錳酸鉀等
(2)治療用藥
1)外用藥
聚維酮碘(殺菌)、氯化鈉(龜鱉體表消毒)、硫酸鋅(殺纖毛蟲)、硫酸銅(殺纖毛蟲、鞭毛蟲、單殖吸蟲等)
2)內服藥
抗病毒:病毒唑、嗎啉胍
抗細菌:黃胺類、抗生素
抗寄生蟲:甲硝噠唑(治阿米巴病)、四咪唑(廣譜驅腸蟲葯)、甲苯咪唑(驅腸道線蟲)、吡喹酮(殺吸蟲、絛蟲)
3)注射葯
抗生素、抗菌肽等
4. 中草藥
優點:標本兼治,防病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使用方法:口服法、浸泡法、潑灑法
常用中草藥
消炎抗菌類:黃連、黃柏、黃芩、黃芪、大黃、穿心蓮、金銀花、連翹、魚腥草、地錦草、馬齒莧、夏枯草
抗病毒:板藍根、柴胡、大青葉、野菊花
抑制水霉:烏梅、五色花、覆盆子
驅蟲:苦楝皮、石榴皮、丁香、白朮
護肝:五味子、柴胡、赤芍、龍膽草
抗應激:牡丹皮、大蒜、桑葉、荷葉、綠豆、西瓜
(二)藥物使用原則
1. 對症下藥
2. 安全用藥
3. 有效用藥
4. 控制用藥
(三)常見疾病的治療
1.皮膚感染性疾病
包括腐皮病、癤瘡病和穿孔病等
治療方法:隔離病龜,抗菌治療(殺菌:消毒藥、抗生素、中草藥、最新療法)
2. 真菌性疾病
包括水霉病和白斑病
治療方法:抗真菌(聚維酮碘 、中草藥等)
3. 感冒
治療方法:清熱解毒的中草藥 、維生素C,注意保暖
4. 肺炎
治療方法:隔離病龜,中草藥(飼料添加),抗生素或抗菌肽(肌注)
5. 胃腸炎
治療方法:中草藥(拌入飼料中 )、抗生素(拌飼或肌注)、抗菌肽(肌注)、腸道調理(有益菌)
6. 白眼病
治療方法:局部消毒,塗眼藥膏或其他高科技產品;肌注抗生素或抗菌肽
7. 寄生蟲病
治療方法:應用不同的抗寄生蟲葯;最新療法。
8. 營養性疾病
營養失衡:維生素缺乏症、礦物質缺乏症、萎癟病、脂肪肝、脂肪代謝不良綜合症
治療方法:科學餵養,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理腸道,護肝
(四)治療原則
1. 療程要夠
2. 根據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龜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文章源於網路收集,為學習與交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謝謝!】


TAG:定幫龜盟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