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忘真心,給出光芒 《無問西東》觀後感

無忘真心,給出光芒 《無問西東》觀後感

我喜歡看電影,因為電影有一種翻轉時空的魔力,將過去的人事物投射到眼前,將現在的人帶回過去感受歷史煙雲,在一次次的時空穿梭中,彼此相遇。

《無問西東》擷取百年時空,講述了四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最美好的年紀面臨最艱難選擇的悲歡人生,每一個選擇,就是一個答案。影片先由近及遠完成四個年輕人故事的倒序,交代了「因」,再由遠及近敘述結果,最後結尾張果果的獨白,就是「果」後之「果」。讓我們看到冥冥之中,萬事皆有因果,眾生皆有宿命。

GIF

這部電影雖是為清華校慶獻禮而制,但更是為了獻給每一個珍貴的本真。可以看得出製作團隊滿懷的誠意,14個月,參閱百萬字的文獻與17萬張照片,力求最大程度地還原當下。小到演員的服裝道具,大到重建西南聯大校舍場景,力求每一個細節都有據可考。說到細節,電影里有一個鏡頭很耐人尋味:沈光耀在跑警報時,把盛著冰糖蓮子的搪瓷缸放到灶台上,這時有一副對聯一晃而過「人生幾何,戀愛三角。」那是汪曾祺所撰,他也是沈從文先生的學生。這般用心,不得不贊。西南邊陲的昆明,因有了這批從清華、北大、南開三路彙集的師生,變成打不垮也不投降的一方樂園,「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頗有少年中國的意思。

GIF

回到民國時期,面對時代潮流,我會像吳嶺瀾一樣不斷扣問自己,遵從內心真實,棄理從文,踐行文化救國嗎?

回到抗戰時期,我是聽從長輩教誨選擇安穩現世,明哲保身,還是捨身報國,不為功名幻光,只願生命擲地有聲?

回到六十年代,面對被侮辱被損害的愛人,我會像陳鵬一樣毫不猶豫地抱住王敏佳,為她做最後的托底嗎?在前程事業和如實擔當之間,我會像李想一樣怯懦,徘徊於批鬥會和表彰會的牆內牆外嗎?面對情感的無常,我會像劉淑芬一樣沉溺回憶,不願醒來、不舍放手嗎?

回到現代都市,面對心懷叵測的同業對手,我會像張果果一樣拒絕同流合污,堅持自己「和他們不一樣」嗎?面對需要救助的弱小者,我會徘徊彷惶,還是不管世俗,始終從心底給出真心、無畏、正義和同情?

看電影,在本質上是自我審視,自我對話。一部電影,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它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同時也能看清這個世界。銀幕里上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看電影的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故事和選擇中,一起來思考自己的命運,然後,更從容地去面對自己的生命。

《無問東西》幾度讓我潸然淚下,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等主創演員演技毋庸置疑,但最令人怦然心動的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這角色和他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光芒。他在母親千里迢迢趕來搬出家訓阻止參軍時的那一跪;他駕著戰鬥機給孩子們空投食物,一朵朵白色降落傘系著包子、罐頭、冰糖飄蕩在貧瘠的紅土地上空;他的母親翻開他最後的遺物—一本素描本,畫出了他對美對善對愛的心聲。這幾個鏡頭短短一瞬,卻久久留駐於心頭。

GIF

王力宏在接受採訪時說,「沈光耀一直住在我心裡。這麼一個盛放的少年做了這麼一個決定,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不需要做這麼沉重的決定,如果是我處在那樣的環境我也希望自己能那麼無私,為社會,為國家。他對我而言是一個很高的境界,所以我很崇拜沈光耀。」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沈光耀。家國危亡時分,便是激發壯志豪氣之際。西南聯大八年歷史中,有七分之一的學子投筆從戎,捨身為國,這樣大規模的大學生參軍亘古未有。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把一雙兒女送去參軍。西南聯大常務委員、天津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也把幼子送到戰場,當得知兒子張錫祜以身殉國時,他竟然連聲說:「死得好!死得好!」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豪邁!不僅如此,西南聯大還創造出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八年里培養出3882畢業生,從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的簡陋茅草校舍中,走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171名兩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師……

再看今日的大學,大樓越蓋越高,設施越來越豪華,而人心浮氣躁,功利而油膩。

真正的大師有幾個?

真正的教育家有幾個?

培養出了多少個威震四方的人才?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走到這步田地呢?

GIF

《無問東西》其實是對真實人性和時代風骨的一次精神文化尋根。從梅貽琦詢問吳嶺瀾求學目的那段對話,到為師後的吳嶺瀾在防空洞里給沈光耀們講泰戈爾,希望下一代「在今後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為人師表,以行為回答了「生命到底做什麼才有意義。」這才是教育的真境界。立德立言,不問西東。歷難不衰,弦歌不輟,才是國脈、學脈之所系。

烽火熄滅,大師遠去。追昔撫今,對我們當下的社會意義何在?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對此,我們應該有真誠的回望和深刻的反思。

1924年泰戈爾在清華的演講極為動人,他說,「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自己的民族裡拿出來,送給這個世紀的禮物,你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內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們史冊里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竭我的志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拿出你們的光亮來,加入這偉大的燈會,你們要來參與這世界文化的展覽。」

文化亡,國亦亡;文化興,國亦興。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堅守民族文脈精神延續不斷。精神在傳承中幾近沒落,就讓它在沒落中被重新傳承。「中業興,須人傑。」這也正是我創建廿一文化的初心。今日戮力所做的中國文化重建,不僅是為自身價值的實現,也是選擇傳承什麼,留給社會,留給我們的未來。

GIF

與祖輩父輩相比,我們是幸運的,生於和平安定年代,無須面對個人情懷和家國大義的對立和撕扯,然而慣於順勢則可能是我輩的阿格琉斯之踵。今日社會物裕昌盛,生活衣食無憂,然而為什麼人們心裡總是焦躁和不安,臉上缺少從容和微笑?

每一個時代,都是既好又壞的時代,每一代人都會面臨屬於這個時代的困頓與迷惘。我們這代人把生活過成了密集的四分之一拍甚至八分之一拍,充滿了壓力和焦慮。我們習慣於把時間被切分成無數的碎片,各種緊密的安排,以致沒空聆聽自己的心聲,甚至覺察不到自己在浪費時間。忙碌可以讓人變得麻木,人似乎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流水線上的一道產品。這條流水線,比牢籠更可怕,一旦進入,便自行運轉,越陷越深。「有心於人而為人所挾,有心於物而為物所蔽。」面對這個顛倒的世界,我們必須停下來想一想,那個古老而永恆的命題----我到底要什麼?我的一生該怎麼樣度過?我想怎麼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

「未經審視,有負此生。」

不花時間去思考自我和生命的意義,很容易輕易地被捲入時代的浪潮。不要因為「別人擁有,所以我也要有」而決定自己的消費,不要因為「別人這麼過,所以我也要這麼過」而決定自己的人生。問清自己的來路和去向,不要貪心、不要害怕、不要懶惰,更不要停止自我反省,永遠不要停止對生命的思索,面對自己的真實。每個生命的終極使命就是成為自己,活出自己。想清楚這一點,就會撥雲見日。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答,答案不必求同。但是,不同回答方式,影響了我們的人生選擇,從而決定了我們的生命形態與生命層次。我的答卷就是創建廿一文化----一個踐行智慧、健康、幸福生活的平台。在廿一文化,我提倡大家做一名「坐忘」者,成為懂得生命方向的「知行」人。梅貽琦在《無問西東》,道出這樣一種人生狀態:「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正是我所嚮往的生命狀態,所以我竭己力、盡己能,矢志與大家在廿一文化共同尋找並分享這種真正的,從內心滿溢出來的平和與喜悅。

片尾,大家沒有提前離場,靜靜地觀看那一幀幀珍貴的歷史老照片,有一張是泰戈爾在清華圖書館門口,在他的身邊站了一群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人,他們的臉上從容、自信、篤定。其中一位是梁啟超。他那篇《少年中國說》百年之後讀來依然令人心潮澎湃:「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GIF

我認為,社會和國家最有活力的地方就在少年。當一個社會和國家沒有活力的時候,不是因為人口老齡化,而是人們安於現狀、停止創新、害怕改變、害怕付出,失去了少年感的時候。

《無問西東》的英文片名叫做「Forever Young」(永遠青春),很貼切。青春,無關年歲,是一種精神氣質,是一種少年感。什麼是少年感?少年感是明知不敢為、不能為、不必為,而為之。少年感是不計成本、不看輸贏,只因這件事值得做。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少年。我們心底最害怕的事情,是怕辜負了那個少年自己,放棄了本來可能實現卻根本沒有嘗試的夢想。

GIF

創建廿一文化,較之於之前所做的項目,投資收益率天差地別,然我多年來依舊堅守。有人問,你圖什麼?我回答,做文化傳承,考慮的不是營利,而是這件事,它值得做。在當今這個時代,傳統文化的立德立言如此的重要,每個人的心中,以及整個民族和社會都需要建立文化自信。這個自信從哪裡來?是從五千年積澱下來的經典和老祖宗的智慧而來。因為我自己的心,被傳統文化的光明和智慧點燃,我希望讓自己活明白,讓周圍的人明白,讓親人朋友和眾生都明白。雖然眾生都有宿命,然而我們活明白了以後,可以再造緣起,在這個時代做一個發願的人,為這個時代做有擔當的人。每個人在這個時代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我的選擇就是堅守廿一文化,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復興,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我和我的廿一人同心協力,承接祖宗的經典和智慧,用當代人能夠理解、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播,點亮每一個人的心燈,讓更多的人明白,讓更多的人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讓生命更加的幸福和喜悅。

本文編輯:廿一文化

版式:辰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廿一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廿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