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問西東》 :被神化的「清華情懷」

《無問西東》 :被神化的「清華情懷」

《無問西東》真的是我看過的,最能炒作的國產片了。西南聯大、清華魂、家國情懷……像是傾盡全力為我提供了尋求答案的線索,我懷著崇敬的期待,走進影院,失望地跟著人群散去。在整個觀影的過程中,我還哈欠不斷,簡直是無望地遭受第二次精神傷害。

我憤憤不平甚至無法忍受,首先不是對電影,而是對那些完全失去了節操的、蹭熱點、黑白顛倒的自媒體公眾號。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幾乎是受了他們無與倫比的煽情渲染——「向清華100周年獻禮」、「舉國轟動」、「向經典致敬」……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缺的不就是「崇高、「正義」與「勇敢」嗎?這樣的的題材,之前也鮮少有導演涉足,它的價值就不能被低估,它就不能不格外引起我們大家的珍惜與共鳴。

還有,電影歷時六年,經過層層審查,才得以跟觀眾見面,可見它也許是曲高和寡,它該是一部宏偉的史詩,是一幅壯闊的時代畫卷,是關於知識分子的真善美的讚美詩吧。

我開始的確是這麼想的。

可是,我錯了。我的結論是:各種鋪天蓋地的宣傳,善於「煽情」、「講故事」,但電影恰恰相反,「煽情」生硬,「講故事」拙劣。

《無問西東》,果然是東一句,西一句,大家就不要打探來龍去脈了。

到底應該怎麼來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呢?

首先,導演的才華配不上她野心。這很悲催。她想站在歷史的高度,用反省的現代意識來俯瞰百年清華,甚至輻射到整個社會人生。可惜那些風雲的歷史人物,未能在她的鏡頭語言下自由的飛翔,人物形象流於藝術符號化。以清華校長梅貽琦這個角色為例,他可謂電影的核心靈魂人物(我認為),他在電影中那段台詞,在當時的政治氣候與文化思潮下,十分真實而具有感染力。可惜的是,對於梅貽琦這個人物,只是蜻蜓點水,或一筆帶過,未能從多維度解剖人物非同尋常的命運和歷史性格,揭示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的撞擊、融合,又如何能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清華校長形象?如何能讓「清華魂」立起來?如何展現給我們,變革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民族思考和對未來命運的理解?

一百年過去了,我們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對。導演過於注重強調場面和場面調度的表現力,而內在的人物性格張力的表現上,顯得筆力不夠,不能給人以震撼之感,自然就無法將它推向藝術的高峰。

其二,四個故事時空交錯,卻未能將人物或事件有機聯繫起來。導演大膽地進行時空剪輯組合,但多半停留在形式上,缺乏一部完整電影的內部節奏。主幹和分枝,大場面和細節都沒有加以很好的區分。電影一直處於昂揚的狀態之中,貌似氣勢奔騰,實則鬆散無力,觀眾也來不及思考。電影節奏的控制是為了什麼?無非是興起有需要,落下有根據,某種強烈引起觀眾共鳴的場面,需有相當的舒緩來鋪墊,有張有弛,有變化。導演著力表現電影的意境,片中泰戈爾訪華,本來應該是一個散發著令人著迷和沉醉力量的場景。在一幅幅流動的畫面中,呈現朦朧的、富於激情的,詩化的表現形式,體現導演所寄寓的情懷。該是我們對一代清華學子無限美好的青春、崇高的青春理想升華的情緒認同,是我們對過去的那些血色浪漫的人物的感情投射,是一種不是自己卻感覺非常熟悉的鏡像,從情緒方面來帶動我們。可惜,從頭到尾,這個場景都沒能感動我,甚至覺得有點亂無頭緒,不能不說,是情感表現失敗的原因。

其三,導演想在影片中,表現的主題過於龐雜。導演既要拍出中國近百年風雲里的社會格局變化,又想描摹層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著力凸顯歷史的變遷與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意欲挖掘人性、人情幽深變化。但故事的發展必須以解決矛盾衝突的平衡為先決條件,才能互相依託。導演要帶給我們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她的故事將如何展開陳述?一個優秀的導演,認真講故事,至少在一部電影中,講好一個故事,才算守住本分。《無問西東》本該是一個長篇小說的內容,導演卻想兩小時講完。如果兩小時能講好也未嘗不可,可惜的是心靈的視野、歷史的回顧和暢想都未能打開,讓我失去了觀影的快感。小學生寫作文,尚且知道,一篇文章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有幾個中心,可不就亂了?不知道該抓住什麼,各種手段蜂擁而上,結果是千頭萬緒,雜亂無章。成熟的藝術家,對作品都懂得提綱挈領,人物與語言、畫面的銜接跳躍、高潮和低潮交相輝映,才能將人物的的內心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再者,宏大的敘事湊合,電影格局就此能產生嗎?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本是清華的校訓,而看完影片,會發現,這真的不是一部關於清華的電影。遵從內心,一往無前的清華情懷,本該讓我們帶著某種被打開的想像,走出影院,有無數種抵達未來的可能性。一個虛幻的夢,也未能實現。經不起回味,就無法獲得認同,批判和質疑自然就在情理之中。混亂的故事結構還在其次,大片史料的隨意安排和導演表達個人願望的敘事手法奇怪組合,將整部片子撕扯得四分五裂,最後兩手空空。

簡單來講,《無問西東》什麼都想展現,終究變成了一道答非所問的謎題。炫目的表象下,影片所追問的歷史觀到底為何物?無論導演想對大時代歷史本質作何種探究,如果只是停留在對萬千世態的表層敘述,而未能試圖揭示表象下的深層社會脈絡和複雜世態,這都只能算一種把玩的心態。敬畏歷史和關懷現實,本該互為因果,且需要給予故事或人物一個合情合理的邏輯,而不是導演牽著人物走,隨意植入生硬的台詞語言,晦澀而虛弱,看完之後,只剩觸目的混雜。

當然,這部電影也不是完全無可取之處。比如,對演員的選擇上,就很有眼光。影片中,米雪飾演的那位母親,一場戲下來,將人物的語言、動作都把握十分得當,可謂餘音繞梁,以至於讓人覺得,演員的氣質已經無限接近高門大戶里的大家閨秀的形象與氣度,令人驚之嘆之賞之,那驚鴻一瞥,在我的心頭牢牢紮下深根。章子怡、王力宏、黃曉明嘛,顏值即正義,當然,也都算有不俗的表現。至於張震嘛,現代戲份好尷尬,糟蹋了他的演技,真是無辜。

無論電影如何散亂,但我依然相信走過百年的清華,他一直引導年輕人保持永不幻滅的理想、熱情、率真和歷史使命感。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不向布滿荊棘的現實低頭,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或許能改變這個世界,或許不能。他們做真實的自己,在這個喧囂而質樸的世界,默默努力走過人生。

2018.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逆旅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逆旅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