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元藝術家鄧作列作品:《梅蘭竹菊有君子風》

多元藝術家鄧作列作品:《梅蘭竹菊有君子風》

斯卡布羅集市

 音樂教師與鋼琴

黃昌平 

00:00/03:48

多元藝術家鄧作列先生

《梅蘭竹菊有君子風》

一從「四君子」看人格與品德

以恢宏的老莊哲學思想為底蘊,在筆飛墨舞的黑白世界裡充滿了詩的意境,這就是中國畫的主旋律。中國繪畫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自公元十一世紀著名文學家和畫家蘇東坡題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名句之後,歷代畫家無不以此作為藝術創作中孜孜追求的目標。宋代花鳥,精微畢肖而艷逸入神,尺幅之間,詩意盎然。元人山水,幽亭秀木,蕭條淡伯,謀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恰如寫詩一般,「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隨著文人水墨畫的興起,在文人畫佔據主導地位以後,藝術家們力圖在作品中強烈地傾注和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和社會的觀感。因此,文學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微比喻手法被大量運用於繪畫之中,使中國畫蘊含了更豐富的思想內容。最著名的題材,當屬有名的「四君子」梅、蘭、竹、菊。

「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樹木花卉種類繁多,為什麼單單這四種植物被稱為君子呢?除了這四種植物本身的英姿美態格外受人注目外,還被賦於了特殊的象徵意義。梅的雪骨清香;蘭的疏淡韻秀;竹的高風亮節;菊的冷艷傲雪,皆意在表現文人高士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

梅花純潔高雅,野趣盎然,耐寒傲雪,花開得特別早,在冬季、早春即可怒放,它歷來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文人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等等詩詞名句,都體現了文人高深的修養和不近仕途,甘願隱居的心理內涵。「踏雪尋梅」,更進一步強調了文人不畏困難、孤忠亮節的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畫梅要畫梅骨氣,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愛的品格。

蘭花生在空谷,不求聞達,格調清秀雅逸,飄然出塵,與文人的精神不謀而合,因而很受文人熱愛。大文豪蘇東坡曾畫過一幅蘭花圖,而在花中還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畫家鄭思肖,畫蘭不畫土,蘭根露在外邊,意為國家都亡了,那裡還有泥土。這種托物言志,寄情於畫的手法,成為後世文人畫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同時通過畫蘭來表達一種幽芳高潔、遠離塵俗的情操。

竹在人們審美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古雲:「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在審美中,由於「移情」的作用,常常從竹子的自然屬性中聯想到高尚的人格。白居易在《養竹記》中寫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似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健不撥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利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從竹子「直」的屬性,聯想到「剛直」的品格;從竹子「有節」的屬性,聯想到「堅貞」的氣節;從竹竿「中空」的屬性,聯想到「虛心」的品德;從竹竿光潔的屬性,聯想到「高潔」的人格;從竹葉「不凋」的屬性,聯想到「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從竹子「無花」的屬性,聯想到「質樸」的作風。

菊花之始,是以菊花的物候現象反應氣候變化規律,秋未開花,性耐寒,有經霜不凋的氣骨,魏晉以來,菊花開始普便受人欣賞,士人墨客頌菊比德的詩句也逐漸多起來。但真正聞名天下還要從陶淵明開始,他愛菊成癖,以菊比德,歲寒喻操,不為五斗米所折腰,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高尚品格,給後人留下「三經就荒,松菊猶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不朽詩句傳世。唐代人元稹有「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處更無花」。賞菊、頌菊、吟菊、畫菊,歷代都出現了不少詩人和佳句佳作。人們喜愛菊花的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更愛菊花的神韻清態,意境深遠的型態,以菊花傲寒凌霜,臨危不懼的高尚情操,作為人生追求優良品質的高標。

梅蘭竹菊,不但本身富有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聯想起優良的品質,既便於文人雅士們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又便於借物寓意,抒發情感,因此,描寫「四君子」之風至今不衰。「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十步之內,必有方草,人間佳境,觸目皆是,一朵花中見世界,幾聲鳥啼見真情。鳥語花香,豈此是人間的賞心樂事,亦是藝術家通過畫「四君子」來傳達一種做人的極詣高標。交光互影地去深深體會,我們就會知道此中有真意,誦人生短藝術長之名言,我們不必遙談什麼千載之後,即在當今觀下,也必有素心知音!詩品、書品、畫品、人品至上;文氣、才氣、靈氣、骨氣當先。人品不高,用墨無法,中國藝人藉花鳥之啟發,寫自己的一段筆墨,這就是中國藝人弦歌不輟地仍畫梅蘭竹菊的原因。

鄧作列寫於樂雅齋

- 請欣賞多元藝術家鄧作列作品 -

《雪竹》

《雪神》

《此花開處更無花》

《空谷幽蘭》

《疏影滿乾坤》

《幽谷蘭韻》

《東籬唱晚》

《情見湘管更精神》

《踏雪尋梅》

《醉菊圖》

《竹林清影》

《春梅》

《雪滿瀟湘》

《報春圖》

《自古黃花更精神》

《仙風道骨》

《瑞竹吉祥》

《雪映梅香》

《雪月珍禽》

《詠春》

多元藝術家鄧作列簡介

鄧作列,祖籍廣東雲浮,1962年1月18日生於廣東湛江市,畢業於廣東政法學院。廣東僑聯海外委員,美國華州中華美協主席,天津商大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十二屆人大海外代表。

曾在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大學柏克博物館、西雅圖陸榮昌博物館、愛達荷克拉克州立大學博物館、艾德蒙市美術館、塔科瑪社區大學藝術館、華盛頓長青大學、廣東文聯藝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揚州史可法紀念館、天津天美時代藝術博覽中心、廣東湛江博物館、廣東順德清暉園博物館、廣東南海博物館、西雅圖大空中心、菲尼中心畫廊、澳門新世紀大酒店、澳門萬豪軒藝廊等單位幾十次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

作品《頌秋》、《史可法像》、《水鄉情懷總是詩》、《花影》、《舞雪》、《書法.龍魂》、《飛天跨海躍龍門》、《樂在天地間》、《清暉園》、《清平樂.遊西樵山》等被以上多個博物館、藝術中心、畫廊、大學收藏。

曾接受美國King5電視台、西雅圖全美電視台、西雅圖中文電台、西雅圖時報、僑報、西城時報等十幾家中西媒體作專題訪談。

出版有《鄧作列書畫集》、《心路.鄧作列書畫篆刻精選集》等十一冊書詩畫印集。多本書畫集,分別被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華盛頓長青大學圖書館、湛江圖書館等多家圖書館館藏。

曾多次在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塔科瑪博物館、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等單位作專題中國書畫、篆刻講座。

2009年,華盛頓金郡郡長郎森士簽署政府公告,定每年2月28日為「鄧作列日」,以表彰他在文化藝術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7年獲西雅圖中文電台頒發「文化貢獻」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雨軒書院 的精彩文章:

胡振華作品:母親的坎兒年

TAG:紫雨軒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