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箭鏃沒法射穿盔甲,可士兵仍不停射箭,有3種妙處

古代箭鏃沒法射穿盔甲,可士兵仍不停射箭,有3種妙處

有這樣的一個有趣的歷史小故事,可能大部分讀者都聽說過,就是在戰國時期,有兩位販賣軍火的小販,一個呢賣戰矛,另一個呢賣盾牌,這個賣戰矛的小販說了:「我的戰矛十分的鋒利,這世間所有的盾牌都能被擊穿」。另一個賣盾牌的小販又說:「我的盾牌十分的堅固,這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將其擊穿」。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你們的戰矛去刺你們的盾牌,那結果會是怎樣呢?這個問題問出後,兩個小販都啞口無言了,這個典故也就是成語「自相矛盾」的由來。

文/古史新談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歷史小故事,就和第一段所提到的這個歷史典故有關係。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戰爭中,士兵們都會身穿盔甲,而這種盔甲呢一般都比較的厚重、堅硬,而士兵們身穿的這種盔甲也有一個死對頭,那就是箭簇,弓箭手們時常會用弓箭來破壞對方士兵的盔甲。身穿盔甲的士兵們,都希望自己身上穿的盔甲能夠抵禦箭簇的襲擊,而手持弓箭的弓箭手們呢,又希望自己射出的箭鏃能夠射穿敵軍身上的盔甲,那麼問題來了,箭鏃到底能不能射穿盔甲呢?

首先要來糾正一個錯誤,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這個問題本身不算嚴謹,因為弓箭手射出的箭鏃的材料各不相同,而且射出的箭鏃能帶來的傷害又和弓箭手自身的力量、技巧有關,而士兵們身穿的盔甲又是不盡相同了,盔甲按材質分的話又能分成木甲、鐵甲、鏈甲等,如果用不同的箭簇對付不同的盔甲的話,那效果自然是大有不同的。但是大致來看的話,盔甲出現的年代遠遠早於弓箭出現的年代,自然發展也比弓箭更好一些,到了後來秦朝的時候,弓箭基本上就很難再射穿盔甲了。

那麼又有一個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弓箭手已經很難再射穿敵軍身穿的盔甲了,在打仗的時候還要不停的射箭呢?其實歸結起來有3個妙處。

第一、起到威懾作用

在古代那種冷兵器時代,戰爭上都是直接刀刃相接的,弓箭作為一種相對來說,攻擊距離比較遠的武器,在戰爭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且雖說弓箭不一定能直接擊殺敵軍,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射傷敵軍,造成傷口感染、消磨敵方戰鬥力。而且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天空中出現密密麻麻的「弓箭雨」的時候,是不是很嚇人呢?

第二、擊殺敵方戰馬

馬在古代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讓士兵們更快的移動,這樣在作戰中就擁有了速度上的優勢,於是弓箭手們為了抹殺掉敵方的這種優勢,就會採取用箭鏃來擊殺戰馬的這種戰術。這樣一來弓箭的第二個作用就顯現了出來,既然我殺不了身穿重型盔甲的士兵,那我就殺掉你的戰馬,減緩你的作戰速度吧。但是又有人想要問了,難道戰馬不能也穿上盔甲嗎?答案是能,但是穿的話也只能穿輕甲,如果給戰馬也穿上重甲的話,那馬勢必會累死的。

第三、可以與弩箭一起配合使用

熟悉古代戰爭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古代雙方交戰的時候,並不是只有當雙方接進、面對面的時候才開始進攻,而是在敵軍行軍的途中就進行阻斷攻擊,從而減弱對方的戰鬥力,好在雙方面對面時擁有更大的戰爭優勢。在火藥尚未發明的冷兵器時代,弓箭最遠的有效射程一般是200米,並且射速遠高於弩,在古代的軍隊中,弓箭手們常常採用弓箭與弩箭一起配合使用的方法,來達到最佳的戰爭效果。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評論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史新談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任命一人為都督,此人邊哭邊拒絕,最終幸免於難

TAG:古史新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