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隨方設教的目的是什麼

隨方設教的目的是什麼

教者,教化也,必先教育、教導而後才能教化頑昧、實現從愚昧到仙真的彼岸轉化。三清道祖隨方設教即為道教,故道教教化實為「道德教化」

《雲集七簽·道教本始部》:「上古無教,教自三皇五帝以來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言則宣,教則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則忘言。既有能教、所教,必在能師、所師。」作為中華民族的固有宗教,道教宗羅先哲「大道」之學,把以道教人,以德化人作為一項擔當,實現生道合一,得道成仙作為人生的終極歸宿,使民眾在教化中自化,在自覺修鍊中覺悟宇宙人生的過程,完成過去、現在、未來的無障礙教化。

教化的結果,是對眾生的救度。救度即是一種醫治,也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棒喝,是宗教在傳播上的基於高大上的不竭的源動力。救度與教化相輔相成,是隨方設教的終極目的。道教救度顯著區別於其他宗教,不只是對人慾望的約束,更是對人慾望的一種正能量的建樹,這種建樹小則醫人,大則救國治天下,所以立足當下,追求普天之下欣樂太平成了道教對人世間的普世關懷。

道教隨方設教的救度傳播本質上是一種普通民眾「親近—被教化—自化」的柔性過程,被教化的實施程度決定了隨方設教的教學質量、信徒的素質水平、更反過來對道教的傳播源動力予以影響制約。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靜以動為基,脫離了「施行教化」為前提基礎的主動,民眾道德的「自化」將在紛繁複雜時勢的變遷、表象的不同、虛偽狡詐的欺騙中流於無序、散漫、低效率和盲從,從而造成了很多假象:「使不同道觀之間產生了香火旺盛與冷清;神仙受歡迎程度歷世有升遷;教團歷世有榮枯;道教主神「從道——太上老君——三清——玉皇……雜而多端的神靈崇拜」的結構無序」。這種假象與其說是劫運時勢所至,其實質則是「跟隨」與「因隨」在現實執行中教化與自化間的失序造成。

欲讓民眾自化必將先行教化,行教化不能剝奪民眾自化的權利,否則民眾將在強權之下失去活力而走向極端的偏執。

(道教之音整理髮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做法會時,如何把所求心愿上奏天庭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