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之前的皇帝要把兄弟趕到封地,而清朝卻把兄弟們都摁在京城

清朝之前的皇帝要把兄弟趕到封地,而清朝卻把兄弟們都摁在京城

清朝皇帝的兄弟叔侄們都在京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封地,只有爵位。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可以說清朝時期對宗親封爵不封地是中央集權制度演化的必然以及極致。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分封制,以及分封的目的。

劉邦在登上皇位與項羽爭鋒天下的時候,先後分封了七個異姓王。但是漢朝初期,劉邦為了掃除之前分封的異姓諸侯王勢力,維持國內穩定的局面以及劉姓政權,以分封同姓子弟的方式,將宗親派到不同的封地,共分封了九王。這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分散了中央的權力到地方,時間稍長,難免會出現,上令不達,中央政府與封國之間鬥爭,地方霸佔財稅資源等等,最終建立軍隊威脅皇權。所以,漢武帝廢分封,重又施行郡縣制,收歸地方權力,建立金字塔形的行政管理制度,並且使郡國雜處,以相牽制,對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類似的分封還發生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朱元璋抱著美好的願望"立太子為天下本""用宗室以為天子屏藩",先是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宣布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同時在他屠戮功臣,改革中樞的同時,又大封自己的幾個兒子為王,還給他們豐厚的俸祿,特別是對年長諸子,如秦王朱樉、晉王朱桐、燕王朱棣、楚王朱楨、齊王朱榑等人均授以兵權,派遣他們治兵或者戍守邊疆要塞。但是顯然他低估了權力的誘惑。

清朝的時候,總結前朝,尤其是明朝活生生的例子在前,並且開朝以來還有異姓王「三藩之亂」,加強中央集權就尤為必要了。對自己的宗親都是豐厚的賞賜不吝惜的封爵,但是絕對不封地,大家就乖乖的待在京城做旗主子,王爺,甚至入朝為臣就好。還發展了一套不亞於英國皇室的勛爵系統,等級、俸祿、犒賞都劃分地十分的細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但卻沒有得到天下?

TAG:文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