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些事情,你沒當過父母永遠不會懂

有些事情,你沒當過父母永遠不會懂

偉人說過:有些事情,你沒當過父母永遠不會懂。

現在你如願以償當上了......

最近都在養蛙。

沉浸其中,提前三十年體會著空巢老母親的日夜操勞,操心著蛙的一切。

問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等兒砸回家」更大的。沒有!

>蛙在家時,擔心飯是否好吃。

>操心一直在看書別讀傻了,出門浪去吧,交朋友去吧,不要總是一個人在家。

>蛙要出門了,提醒著要帶這帶那,路上要小心。

>蛙不在家時,說得最多的就是「好想你」、「多寄照片回來!」、「注意安全,別被貝爺給剝了!」。「也別跟開火鍋店的做朋友!」。

>孤單落寞的時候,跟門前的三葉草說會話,或者找到兒子朋友小蝸牛聊天,「要多來我們家玩啊!」

戲如人生,玩著玩著,難免就假戲真做,不過比起佛系養蛙,真正當媽要操心多了。

蛙兒子不用上學,你不用輔導作業。

你蛙給什麼吃什麼,門口的三葉草薅了再長夠養活全家。

你不用擔心孩紙不聽話,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刷牙。

(沒這些設定)

遊戲里,「兒子」永遠健康,幾乎不會生病。但假如現實中,你沒有見過凌晨兩點兒科門診的樣子,真的不算當過父母。

最近,e名牙醫的後台隔三差五就能收到母親們帶娃過程中各種問題:

我家娃為什麼天天刷牙還會蛀牙?是不是吃太多糖了?

其實,蛀牙的根本不在於糖多了,而是:牙沒刷好

>說到糖,現實中有N種爸媽:

第一種,堅決不讓孩子吃糖,防止蛀牙。

第二種,少吃糖,多刷牙。

第N種,算了吃就吃吧,蛀就蛀吧,反正過幾年是要換牙的。

表面上看第一種爸媽勝算更多一些,但不吃糖的孩子蛀牙也不見得比吃糖的少。原因是人每天攝入致齲物質,還有很多種形式(碳水化合物)。

口腔醫生這麼說:只要方法得當,孩子適量吃糖並不會發生齲齒。

齲齒形成需要四個要素同時滿足:

牙齒;致齲細菌;

糖或碳水化合物;時間。

牙齒是宿主,而控制後面三,就能控制齲齒。

1 /控制齲齒細菌

致齲細菌:易導致蛀牙的細菌。

它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有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嘴對嘴親吻,餵食、共用餐具,都是高危動作。

爸媽可能要避免很多親密行為,同時做到吃飯分餐!

2 /控制糖的攝入

控制糖的攝入,控制均衡膳食。

娃應該多吃,水果、蔬菜、穀物、肉類、豆類、牛奶。

有些食物含糖或澱粉太多,容易齲齒,那就少吃西式快餐,少喝果汁、飲料。堅決避免孩子把糖,零食,當飯吃。

不一定要拒絕「糖」,要控制頻率和量

3 /和時間打一場持久戰

讓口腔中完全沒有致齲細菌和食物殘渣是無法做到的。只有經常性地清潔口腔,才能不給致齲細菌留下繁衍後代的時間。

這招最重要,最有效。

刷牙的起止時間:從長第一顆牙起,就要刷牙,一直堅持下去。

刷牙頻率:每天早晚兩次。

護理技巧:每年一次口腔檢查,半年洗一次牙,使用牙線,漱口水配合清潔口腔。

養娃用的不僅是時間,沒當過父母,可能不會懂。

許多年後,當孩子長大,他們未必會記得這些個嘮叨的日夜。

但等他們初入社會直到為人父母,一嘴漂亮的牙,總能證明爹媽用心了。

本文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END-

小 手 情 不 自 禁 一 贊

點原文,防齲還有一個秘訣:窩溝封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名牙醫 的精彩文章:

牙疼引起半個腦袋疼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e名牙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