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Yolanda

「一個苦力勞動者,一天也掙不了十五錢,我是一個女孩子,還能做什麼呢?」

這句話出自電視劇《走向共和》中一位日本女孩純子之口,她的心上人,朝彥君是日本吉野號的士兵。她為了心上人可以實現自已去吉野號的夢想,也為了天皇可以購買軍艦,自願去做妓女賺錢籌集資金。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日本人的愛國在其他國家的人眼裡,總是顯得頗為偏執與瘋狂,既有切腹的軍官,又有賣身的妓女。

吉野號,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日本海軍主力艦,也曾參加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日俄戰爭。可以說,在日本的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這艘軍艦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即便如此,但這樣一段情節仍讓人覺得不寒而慄,然而這並不是中國編劇對日本的刻意抹黑或貶低。

在日本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一個群體。

她們遍布世界各地,靠出賣自已身體為生。

她們出身貧賤,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連日本國內公娼的標準都達不到,所以不得不遠赴海外。

她們如同生長在黑暗中的野花,在男性社會土壤中生長,成熟,腐爛。

她們以瘋狂的生命力,一批又一批,前赴後繼,無論日本承認與否,她們在當時的日本,與生絲、絹織物、棉花、煤炭一起,名列五大重要輸出品之一,成為日本原始財富積累最重要的來源。

一.

「南洋姐」的產生並非無跡可循,早在17世紀,就已經出現了雛形。

同中國的清朝一樣,日本也曾經有過「閉關鎖國」的時代——德川幕府時期。當時除了長崎港口,其他地區不允許與國外進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也就是在此地區,開始出現了面向外國男性賣淫的「游女」群落。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迅速崛起,廢除封建制度,向西方國家學習,開始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經濟實力與軍事力量迅速提升,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與此同時,在飛速發展的表面下,日本不得不開始正視自身的局限性。

國土狹小,災害頻發,農耕條件差,自然資源匱乏。

歐美列強的到處掠奪強烈刺激了日本的危機感,使他萌生出了強烈的對外領土擴張的意圖。

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也就是1870年代至1920年代,華工代替黑奴出現在國外的勞動力市場上,男女比例的失調讓日本的那些女人看到了契機。

因此便出現了數十萬年輕的日本女性漂洋過海,集體到海外以賣身為生的現象。她們的蹤跡北至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南至東南亞、馬來半島,西至印度、非洲東海岸,東至夏威夷、加利福尼亞沿岸,因南洋地區是其中最她們最大的聚集地,因此被稱為「南洋姐」。

不得不說,資源的貧乏使日本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進行軍事的侵略擴張,而此時大批「南洋姐」的出現,大大緩解了日本的燃眉之急。所以當時的日本政府採取了默認,甚至支持的態度。

二.

北野典夫曾經在《天草海外發展史》中寫道:「這個村的敝風,是充當娼妓並不為恥,而是被認定為一種職業。正是將其視為維持生計的職業,所以不會形成輕視、蔑視的風氣。無論是虛榮心還是作為一種職業,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早已形成尊重金錢的根深蒂固的觀念。」

佃光治、加藤至德也在《南洋的新日本村》中說:

「這樣,馬來半島的日本人漸漸增多,到如今,無論前往如何偏遠的地方,至少可遇到一兩個日本人,儘管作為賣淫國的一員被異種人侮辱,但我們必須承認:拓展這些地盤,全是娘子軍的功勞。」

由此可以看出,為何所有人嗤之以鼻的職業,在當時的日本,「南洋姐」們的行為卻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政府的默許。

因為金錢,親人需要錢來改善家中的生活,政府需要錢來發展經濟和軍事。

而她們,是金錢來源最快的途徑。

這種家人與國家通過出賣女性來換取金錢而毫無負罪感的行為,使得大多數「南洋姐」主動踏上了這條道路。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正如文章最開始,純子的疑惑那樣,實際上這些女性的收入要比普通的打工者高得多。

據記載,「南洋姐」月收入有70到80美元,遠遠高於當地靠出賣體力來賺錢的苦力。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她們夢想靠自已的肉體,改變自已的命運,改變國家的命運。

殊不知,卻慢慢被命運改變。

一直到20世紀初,「南洋姐」進入鼎盛時期,她們在南洋的活躍令眾人嘆為觀止。

她們身著獨特的服飾,濃妝艷抹,帶著日本獨有的文化,大庭廣眾之下相互調笑,向各國的男子公然提供性服務,日本娼妓的名聲,各國人如雷貫耳。

以至於到現在,即便日本想極力掩蓋這些事實,但仍然有本國或者國外的人記載下了這群帶著曖昧和風情的群體。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三.

1910年,為了打擊販賣婦女的活動,各國通過了廢除娼妓的國際條約,各國如火如荼的廢娼活動讓日本政府備受壓力,然而,日本在嘗到了「南洋姐」帶來的經濟甜頭之後,卻一再推遲履行條約。

但是為了維護國家的「臉面」,日本不得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國外賣淫,經營妓院。

然而,這項措施卻把中國與朝鮮地區排除在外,除此可以看出,廢除娼妓的條約不過是為了維護本國尊嚴而做出的表面文章,實際上,不過是一紙空文,日本也並沒有認識到對「南洋姐」的支持是違反人道的行為。

直到1920年,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使得「南洋姐」的需求逐漸下降,加之國內開始呼籲婦女與兒童的權益,日本才開始正式的廢娼,由此,盛極一時的「南洋姐」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然而,「南洋姐」職業的特殊性註定了她們無法得到社會與政府的承認。

她們的消失,是因為她們不再被國家需要,所以她們的存在成了日本不想提及的「黑歷史」。

她們或回到家鄉,忍受家人的唾棄,或不願回到故國,客死他鄉。

在新加坡,馬六甲等地,皆有專門的日本人墓地,裡面安葬的就是成千上萬的「南洋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壓碎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累累白骨,更還有這些女性的尊嚴。

《走向共和》里的雷劇情,牽出日本一段「輝煌」歷史

她們或主動,或被迫,出賣自已強大了自已的國家,卻在退場時,沒有得到國家的絲毫安慰與福利,甚至被人當作笑柄。

在日本風光無限,恃強凌弱的背後,是她們的打碎尊嚴的血淚。

一個國家的體面,本該是國民的體面,而非犧牲國民的體面而換來的道貌岸然。

大清荒唐事:一個重大國防戰略,卻因一個名妓淪為國際笑柄?

鐵腕奇人差點帶兵滅了日本,另一貢獻讓中國人口爆增一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