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馮夢龍小說中的道教信仰:《醒世恆言》贊神仙,玄妙法術懲惡奸

馮夢龍小說中的道教信仰:《醒世恆言》贊神仙,玄妙法術懲惡奸

文/牧之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化藝術和民俗生活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正如王利器先生所言:「道教的齋醮科儀、占卜方術、神仙崇拜和感應觀念,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心理結構當中,甚至對於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起了不小的作用。」

道教(資料圖)

作家魯迅也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而道教對中國古代小說的影響尤其深刻。其中明末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就比較明顯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響。

《醒世恆言》是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其題材或來自民間事實,或來自史傳和唐宋故事。《醒世恆言》更多的採用了生動活潑的口語,塑造了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其故事情節謹嚴和敘事結構精巧。

其中富有典型性的故事,描繪了明中葉以後工商業的空前繁榮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也揭露了官場腐朽墮落和民間傳統道德淪喪的社會風氣。

醒世恆言》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稱「三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為「三言二拍」。《醒世恆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約佔總篇目的三分之一,可見道教文化對整個作品的影響甚大,主要表現在內容、藝術以及情感三個方面。

就內容來說,集中地表現在對道教神仙信仰的嚮往、妙用道教法術懲惡揚善以及道教對人間真情的認可和讚美等幾個方面。其中故事的玄妙跌出也體現了馮夢龍對道教理想的追求,以實現明末時期知識分子、士大夫個人的精神慰藉。

慕仙好道(資料圖)

如《李道人獨步雲門》的故事則透露出當時人們對神仙的虔誠以及修成仙人的美好嚮往。故事敘述了青州城李清「慕仙好道」,七十大壽之日,自雲門山而下求道,最終成仙之事。文中眾人對李清下到「不知有幾千多丈」的谷底表示不解:「這老兒好端端在家受用到不好,卻痴心妄想,可不是討死吃么?」作者發表觀點,「神仙本是凡人做,只為凡人不肯修」,表達了對修道成仙之事的確信。

文中還描寫了神仙的儀態:「頭戴碧玉蓮冠,身披縷金羽衣」,居所也是「滿殿祥雲繚繞,香氣氤氳」,表現了神仙世界的美好。文章最後寫一百多歲的李清終於功德圓滿,得道成仙,更是運用了道教的「屍解成仙」的說法,宣揚道教神仙的存在,並且認為凡人皆可通過修道而成仙,即所謂「仙可學致」。

祥雲繚繞,香氣氤氳(資料圖)

用道教數術懲惡揚善追求美好道德價值的則有《灌園叟晚逢仙女》。故事主角老叟秋先對花的無比喜愛與珍視,宦官子弟豪強權貴張委則對老叟的花園進行殘忍的踐踏與欺辱,滿園愛花盡遭蹂躪,老叟悲痛欲絕,突有一仙女降臨,略施法術,只見:「起初每本一色,如今卻變做紅中間紫,淡內添濃,一本五色俱全,比先更覺鮮妍。」

後來秋公被誣入獄,女子又及時出現,「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扭紛紛自落」。原來女子乃「瑤池王母座下司花女」,受上帝之命救助秋公,懲治張委惡黨。最終,張委、張霸在眾仙女的懲治下,「兩個凶人離世界,一雙惡鬼赴陰司」。而秋公則「不數年間,發白更黑,顏色轉如童子」,最終化仙而去。

現實生活中,百姓苦於遭受惡霸壓迫,而伸冤無門,小說巧妙地藉助了道教的神仙法術,很好地完成了懲治惡人,同情百姓的創作目的,體現了美好善良充滿愛心的人終將戰勝邪惡之人,邪惡者必將受到懲罰的思想,又涵蓋勸善的功能,這便是作品的社會價值。

灌園叟晚逢仙女(資料圖)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則是藉助道教的文化觀念表達了對愛情的讚美。文中少女周勝仙對范二郎一見鍾情,放下少女矜持主動追求,婚姻因受父親阻攔而氣死昏厥,下葬後卻被盜墓賊救醒,來找范二郎卻被誤認為是鬼,並被二郎打死,范二郎因此入獄。范二郎在獄中做夢見到了周勝仙,二人還成就夫妻之事。

臨別之際,勝仙告訴二郎:「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奴一心只憶著官人,泣訴其情,蒙五道將軍可憐,給假三日。如今期限滿了,若再延遲,必遭呵斥。奴從此與官人永別。官人之事,奴已拜求五道將軍,但耐心,一月之後,必然無事。」

五道將軍,乃東嶽的屬神,掌管人的生死,他為周、范二人的真情所打動,因此幫助二人,不但了卻其夫妻心愿,而且助范出獄。作者正是藉助了道教的鬼神觀念,來讚美周勝仙的一往情深,也體現了晚明追求自由解放的風氣,表達了對人間情感的美好祈求。

醒世恆言》中關於道教神仙、數術和神話的內容和題材還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薛錄事魚服證仙》、《杜子春三入長安》、《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等很多故事,充分反映了道教文化所帶給《醒世恆言》的浪漫奇幻的藝術風格,無論是神奇美麗的仙山仙境,還是氣質高貴的仙人形象,都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明辨修道的根本:兩個問題,三個層次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