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未來建築 下一代生態建築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未來建築 下一代生態建築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原標題:「未來建築 下一代生態建築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1月26日,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城市復興2050、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共同舉辦了「未來建築下一代生態建築研討會」,巴塞羅那首席建築師、世界著名建築學院之一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的創始人比森特·瓜里亞爾特先生(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專家顧問&下一代生態建築的發起者和首席顧問)帶來了激動人心的主旨演講,他展示了自己對未來建築及未來城市生活環境所構想的藍圖以及他在數字化設計和數字化建造領域多年研究經驗和項目實踐。


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文化活動負責人Esteban Andueza思朋先生


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文化活動負責人Esteban Andueza思朋先生致辭:「歡迎來到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很榮幸和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舉辦此次活動。這次活動有幸請到西班牙著名建築師比森特·瓜里亞爾特先生,歡迎瓜先生回家。比森特·瓜里亞爾特先生來自於加泰羅尼亞大區,他在建築中的創新讓加泰羅尼亞大區乃至巴塞羅那更加彰顯文明。」


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創始人李家豪先生


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創始人李家豪先生致辭:「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創立於2013年,是首個由中國企業在義大利威尼斯成立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基金會邀請前威尼斯建築大學校長馬里諾·福林(Marino Folin)教授擔任主席。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肩負著通過文化共享的理念連接世界文化藝術資源,藉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世界級文化藝術平台,實現中國與全球文化資源的連接。」



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城市復興2050創始人姚京女士


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城市復興2050創始人姚京女士致辭:「受到瓜先生的啟示,使我迸發了城市復興2050的靈感,2050代表著時間的一個預示點,預示著城市發展的爆發,從而使我們思考城市未來的發展,在能源匱乏的時候如何解決,因此我們現在就在面向未來,探索未來。城市復興2050既是知識智庫的平台,也是面向城市管理者提供諮詢的機構,內容涉及存量轉化、空間升級及城市轉型等問題。如何使城市重新被煥發,如何將創新帶到城市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的問題。前幾天我有幸在廈門聆聽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李曉江院長關於城市空間價值轉換的演講,受到了很大啟發,他說,中國有近3億中等收入人群,預測到2025年將達到5-6億,城市的發展已經不再是低價拿地先建再引的邏輯了,而是在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服務的城市空間,才能吸引人才,企業才會入駐。城市規劃也應該從宏觀尺度回歸到人的尺度。現在城市管理者在規劃前會先對企業的需求進行調研,從而作用到城市的規劃中。這會讓我們再次思考,當需求在變化時,城市空間會如何變化;經濟轉型時,建築是否能跟上。因此我們要在這個背景下一起探索和思考未來建築,如何將藝術、科技、互聯網等作用到建築上,這是我們發起探索下一代生態建築的緣由,是雅倫格文化藝術基金會2018年重要的項目,這將會為中國的建設發展聚集全球的智慧。瓜先生已經構建了巴塞羅那未來的城市藍圖,並且還轉換了經濟危機,他的很多啟示對於中國的建設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未來建築探索未來


巴塞羅那首席建築師、世界著名建築學院之一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的創始人比森特·瓜里亞爾特先生開啟了他對於「未來建築下一代生態建築」的演講。



巴塞羅那首席建築師、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的創始人比森特·瓜里亞爾特先生


他介紹說,「巴塞羅那擁有2000年的歷史,作為巴塞羅那的首席規劃師,我的工作就是傳承歷史,並讓建築的文化通向未來,進一步發展。」他致力於打造高質量的建築設計,建立了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並開展了若干未來建築及前沿建築的研究和實踐。他介紹了之前做過的參數化設計項目,比如人造山項目,此項目入選了200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12年波蘭世博人造山體結構項目,此山體空間承載了建築的各種功能,比如文化中心、酒店、商業、娛樂等等;城市傢具項目,在地中海的海邊做了木製的休憩平台,使遊客可以在平台上進行各種休閑活動。此外,瓜先生更加關注於將傳統建材和傳統工藝和未來參數化的設計手段相結合,形成新的成果。現在,設計師可以通過參數化設計進行創新,創造更高質量的建築。

2001年,瓜先生和朋友共同創辦了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學院的使命是研究高新的科技,與傳統建築設計進行融合,產生新的創新建築。創辦學院的初衷是革新傳統教育。最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課堂教育模式(class design),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項目進行畫圖;第二代是工作室教育模式(studio design),學生在工作室中展開項目的實踐;第三代是實驗室教育模式(lab design),學生要建造房子;第四代是沉浸式教育模式(life design),將生活整合在一起。學院就是以實驗室模式作為起點,使學生研究和實踐可以共同進行。


「媒體屋」 Media House


2001年,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大學合作,將媒體科技應用到居住單元,來探討未來的居住空間。2008年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受邀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將此項目進一步擴展到家庭及社區中,集成當時所有的重要的媒體科技和互聯網科技。


用3D列印技術探索建築設計和建造


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很早就開始嘗試用3D列印技術探索建築的設計和建造。學生不僅可以使用機械臂和3D列印設備來實現自己的設計,還可以設計和建造機械臂和3D列印的設備,來實現一些獨特的設計。瓜先生介紹說,通過3D列印創造了在空氣中列印熱熔的技術,使用機械臂在空氣中列印使粘土和其他複合材料混合的材料凝結,形成所需要的結構。建造材料粘土雖然是傳統材料,但是是和機械臂結合數字建造的方式來建造。


研究自給自足的人類棲息地


2008年,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獲得西班牙政府的支持,將巴塞羅那市郊山上的皇室行宮作為沉浸式教育基地,在這裡研究如何創建自給自足的人類棲息地。瓜先生介紹說,對於建築的定位不再是能源的消耗體,而是積極生產能源的主動體。我們在這個課題中其中的一個研究方向是能源的互聯網,結合區塊鏈去探索未來分散式能源的互聯網的應用,未來還會將互聯網的概念應用到生活的水環境網路中,同時還會應用在垃圾再利用中,通過分析將生活的垃圾分類,最終使垃圾可以再生能源。



如何建造下一代生態建築


2018年9月,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將會推出最新的先進生態建築的研究生課程,旨在研發下一代的未來生態建築。學生將在沉浸式校區建造自己的房子。在城市的體系下,傳統的模式是中心化的能源供給模式,但未來的城市模式應該都可以自己生產和使用能源。面對城市中舊建築的改造,應該不僅僅是傳統的改造升級,還應植入分散式的能源生產模式,慢慢將城市轉變成面向下一代的城市。城市不再是物理的城市,也整合了信息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水互聯網,形成虛擬和現實結合綜合的形態。如何建造下一代生態建築?瓜先生介紹說,「我們曾經根據巴塞羅那的緯度和光照變化的情況通過參數化設計特別的建築形態,使得建築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陽光線,從而生產能源,同時也會考慮用機械臂進行數字化建造實現個性化建造,並通過裝配化去實現。」


最後,瓜先生號召,面對未來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等,不應該抱怨,應該擼起袖子干。相信推出的先進生態建築的研究生課程可以培養出第一批面向未來的建築人才。



西班牙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學院院長Inma女士



合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湃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