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美國優先」行不通 世界選擇中國方案

當「美國優先」行不通 世界選擇中國方案

特朗普1月26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演講(圖源:法新社)

【編者按】

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突出,西方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全球化遇阻。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具有重要意義。

正值習近平主席日內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一周年之際,海外網推出「中國外交新征程」系列策劃,對近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及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上引起熱烈討論的「中國新時代外交思路」進行解讀。

--------------------------

1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並發表閉幕式演講。特朗普的演講用了大部分的時間,肯定自己過去一年執政成績,並希望全球投資資本能重新聚焦美國,以幫助美國的再工業化和新一輪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特朗普也透露出其對合作型經濟及雙、多邊貿易協定的強烈興趣,其中也包括2017年初美國宣布退出的TPP協定。

但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演講並沒有脫離「美國優先」的基本原則,甚至後者完全貫穿於其演講內容的前後,成為這次演講的主要思想與脈絡主線。實際上,自特朗普宣布參加競選美國總統並成功當選以來,他就始終堅持「美國優先」的政治哲學,並伺機在不同場合高調宣揚這一所謂「崇高」的政治理念,其中也包括了今年的達沃斯論壇。顯然,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原則有違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發展的基本趨勢,也存在極大的破壞性,很難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與接受。

第一,「美國優先」原則容易進一步加劇美國政策的「內向性」、「保守化」趨勢,弱化美國向國際社會、尤其是全球經濟及全球經濟治理等分野提供公共產品的意願與貢獻。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最大受益方,美國應該為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並在對內經濟政策與對外經濟政策二者之間採取「客觀、平衡、全面」的態度,實現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避免在「對內」和「對外」經濟問題上產生單極化的傾向。但事與願違,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的種種表現完全有悖於美國經濟政策的應然之舉,不僅助長了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的孳生與高漲,也擾亂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進程,增加了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第二,「美國優先」原則引發美國「經濟單邊主義」的政策傾向,更容易轉變為過激性經濟政策的導火索。不難發現,執政已一年有餘的特朗普政府對現行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及相關制度等持有明顯的「否定」態度,甚至覬覦利用所謂的「霸權性」實力,擴大其「經濟單邊主義」的使用範圍,迫使一切與美國相關的經濟合作機制均能在美國的霸權指導下得以重新修訂,並使其完全符合美國的意志與根本利益。舉例來看,特朗普政府要求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重新回到談判桌,意圖對實施以久的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修訂,使後者更好地服務於美國的對外經濟戰略;近期特朗普政府又針對太陽能電池和大型洗衣機等啟動全球保障措施,強行限制相關商品的對美出口。實際上,諸如此類的干涉行為已然比比皆是,而以「美國優先」原則為立身之本的特朗普政府,也已嚴重破壞了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有序發展。

與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原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積極反對各種貿易保護主義,倡議全球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達沃斯論壇,就「中國的經濟政策」作特别致辭。劉鶴主任延續了習主席在2017年達沃斯論壇上發表演講的主基調,努力向世界傳遞強烈的中國信號,即中國將堅持並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戰略,實現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積極推動世界經濟的復甦與發展,促進全球治理體系、尤其是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與完善。

由此不難發現,中國實則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既有的經濟治理體系。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同時也是現行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參與者與建設者,中國堅持以維護並發展好既有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為基本出發點,同時依託現行機制的自有優勢與發展優勢,改良並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結構與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原則的中國經濟外交,不僅將更好地服務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亦將在更高水平服務經濟全球化,使其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陳友駿,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軍事節目「不小心」泄露導彈部隊機密 台軍慌了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