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原標題: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風水輪流轉,皇帝我來當,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伴隨著很多動人的傳說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王莽趕劉秀的故事。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要說起王莽與漢朝的淵源,一直就有這麼一個說法「高祖斬蛇,平帝還命」,漢高祖劉邦醉斬白蛇起義,據說這王莽就是白蛇的化身。劉邦早年任沛縣泅水亭亭長時,縣裡令他帶領一批民夫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築陵墓,走到芒碭山澤時人已跑掉大半,沒辦法了,他只好把民夫都釋放了,自己也準備跑路,有一部分民夫看到劉邦如此仗義,適逢亂世,願追隨劉邦,他們就商量著準備逃到芒碭山隱藏起來。


劉邦帶著他們,忽遇一條大白蟒蛇攔路,蟒身有筲桶粗,擋在路中間象條小堤子,渾身的金紋閃閃發光。劉邦勒馬轉身想繞開走,可是大蟒始終擋在他前面,劉邦再三央告,見大蟒還是不讓路,頓時怒火大發,從腰抽出寶劍向大蟒砍去。手起劍落,一劍把白蟒從正中間斬為兩段。只見一道黑氣衝天而起。


劉邦令人挪開蟒身正要走,忽聽空中響起責問聲:「劉主,我是修鍊千年的蟒精,來此原是向你討封的,你不該無辜傷我性命,你何處還命?」劉邦一聽,嚇了一身冷汗。見自己是在山間野溝,鬥起來不是蟒精的對手。人靠平地,虎靠山。只有到了平地,就不怕大蟒了。於是慌忙說:「平地還命!」 蟒精聞聽,一道黑氣向東而去。沒過多久,官顯名赫的貴鄉王氏家中生下一子,身架骨骼格外粗壯,取名為王莽。


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投胎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為新。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而東西漢恰巧各傳200餘年,正是白蛇為報當年被斬之仇。


王莽趕劉秀



搬倒井:西漢末年,王莽率領大部兵馬追趕高祖劉邦九世孫劉秀至南頓境內,劉秀軍人困馬乏,口渴難忍,在鬼修城東、包州城北,正遇一井,士兵觀看,井深丈余,苦無取水工具。劉秀無奈,遂仰天嘆道:「天若助我,就讓井口傾斜吧!」於是手扶井台輕輕一搬,井竟然傾斜,井水自井口涓涓流出,劉秀及軍士皆順利飲用。至今,在「白果樹」西約數十米處,留有「搬倒井」遺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崔街群眾曾用此井水釀酒,名為「搬倒井酒」。


飲馬池:有一日,劉秀被王莽追趕行至於鬼修城北250米處,這裡有個池塘,馬急需飲水,因池內青蛙叫個不停,馬受驚嚇,不敢飲水,劉秀一聲令下,蛙聲嘎然而止,使馬匹得以飲水,而相鄰水池內的青蛙仍叫聲不停。至今仍有「前池青蛙不叫、後池青蛙叫」的說法。現前池和後池兩個水坑猶在,後人稱為飲馬池。



螻蛄斷頸:相傳,劉秀軍馬被王莽追趕至南頓境內谷河北,劉秀睏倦至極,倒頭便睡。這時,王莽軍距此只有一公里,情景危急,但劉秀卻呼呼大睡,混然不覺。一隻碩大的螻蛄爬在劉秀臉上,試圖弄醒劉秀;劉秀一把抓住螻蛄,從頸部掐斷。這時劉秀聽到喧鬧及馬蹄聲,方知是螻蛄救他,遂拿一根草棍分別插入螻蛄身、首處,致使螻蛄成活,並立即組織人馬上路,躲過一劫。現螻蛄頸內部有一硬結,傳說為劉秀為救螻蛄所插的草棍。


五馬山:劉秀被王莽追的狼狽不堪,只剩下劉秀、鄧純等五人,騎著五匹馬,被追到現今贊皇五馬山下,此時,劉秀等人已幾天沒吃沒喝,戰馬更是沒喂草料,沒有飲水,五匹戰馬相繼累死,劉秀等人又飢又渴,慌不擇路,爬上五馬山,遠遠望見,塵土飛揚,王莽的追兵又至,把五馬山圍了個鐵桶一般,劉秀上無路入地無門,站在山頂仰天長嘆,「難道上天要滅亡我劉秀不成」,突然,天空中飄來一片祥雲,飄到劉秀身邊,從祥雲上下來五匹駿馬,劉秀等人大喜過望,騎上駿馬,騰空而去,王莽的追兵眼看著劉秀等人被天馬救走,卻無可奈何,只得退兵,向王莽彙報去了。劉秀等人被天馬救走以後,落到了真定,劉秀從真定起家,隊伍逐漸發展壯大,終於打敗了王莽,做了東漢第一任皇帝,他為了感謝天馬救命之恩,便命人根據記憶中天馬的模樣,在五馬山東側的山坳里,雕塑了五匹石馬,以示對天馬救命的紀念,因此,此山就叫五馬山了。



這就是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喜歡嗎?喜歡就關注品微堂,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微堂 的精彩文章:

漢光武帝劉秀登基之地,明朝趙南星故里,這個小城不一般!

TAG:品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