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十點電影」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你養蛙了嗎?

這句話已經成了朋友見面的標配問候語。

沒想到,開年第一火的竟然是一隻青蛙。

來自日本的手游《旅行青蛙》。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十點君的朋友圈已經被這遊戲徹底刷屏,每天按三餐輪番轟炸,搶著從遊戲里截圖分享青蛙。

聽取蛙聲一片(+1s)。

也難怪,這遊戲從上周開始爆紅。

蘋果商店每天的下載量突破20萬次,安裝量到現在已經超過200萬次,穩坐免費榜第一名。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而且馬上就出現了收費的中文山寨版,沒看錯,正版的日本版免費,盜版的中文版卻要搶錢。

不過,這也說明這遊戲實在太火,不養只蛙都不好意思說你是主動穿秋褲的枸杞少年。

《旅行青蛙》是款什麼遊戲?

玩法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個場景。

家裡,家門口。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給親愛的青蛙買裝備。

吃的、用的、睡的,買齊裝備,青蛙就能出門旅行。

偶爾寄一張明信片回來,或者旅途上的照片。

青蛙什麼時候回家?回家了幹嘛?

都不知道,完全隨機,這就是最讓人心癢的地方。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要嘛,竟然在外頭放蕩了兩三天都不回家;要嘛,一回家就在床上躺屍,或者一動不動坐在桌子前,一句話都不講。

就像是個熊孩子,根本捉摸不透。

那這遊戲到底在玩什麼?

十點君相信不少人能脫口而出:當一回枸杞爸媽,太苦了!

天天給它好吃的,在家待久了就怕它交不到朋友。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可它一出門旅行,就開始擔心它的溫飽,怕它受傷,怎麼還不寄明信片,是不是有了朋友就不要家。

不僅如此,當聽說蛙兒子最後會變成渾身肌肉的健身蛙,枸杞爸媽們簡直從頭頂到腳趾頭都在拒絕。

你哪位啊,這不是我的蛙乖乖!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這蛙兒子,簡直操碎了枸杞爸媽的心。

沒錯,體驗當父母,正是《旅行青蛙》的初衷。

一開始,製作方希望能提高日本青年的生育率。

據說如果玩這遊戲超過一周,還會收到一封信鼓勵生娃。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然而,《旅行青蛙》卻也暴露了兩個問題。

這場狂歡的背後,是不斷被撕扯的瘡口。

今天,十點君得說幾句蛙迷們不愛聽的話。

這遊戲帶來的,真的是提高生育率嗎?

仔細想想,其實是讓我們成了空巢青年。

感受了一把孩子離開家以後,父母的空巢感。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每次興緻勃勃地打開手機,期待著旅行的青蛙寄明信片了沒,有沒有帶特產,或者介紹新朋友。

結果只看到了空蕩蕩的家,空虛感瞬間襲來。

就像天天在家裡,盼著我們能回去吃頓飯的父母。

外面的世界充斥著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吸引力。

可我們有多久沒帶爸媽出去逛街和旅遊了?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別不承認,我們現在出門更願意和朋友,而不是和爸媽。

《旅行青蛙》扒開的第一個問題,正是空巢,讓我們當了一回父母的角色。

然而,這還不是《旅行青蛙》所撕開的最大膿包。

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愛玩這遊戲?

——互聯網時代,我們都對社交充滿了渴望。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做個假設,如果你周圍沒人玩這遊戲,你還會玩嗎?

回頭看看這款遊戲,無非是看青蛙有沒有出門、去了哪裡、做了什麼,設定其實特別簡單。

它最大的魅力,是在於大家一起玩。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青蛙,今天它出門看了海,結交了蝸牛朋友,和蝴蝶一起玩耍。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也互相抱怨,這蛙兒子怎麼還在外面旅遊。

一款遊戲,成了社交的橋樑,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種對社交的渴望,讓十點君想起《社交網路》這部片。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傳記電影,由大衛·芬奇執導,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扎克伯格為什麼能成功創辦Facebook?

因為他太懂哈佛學生。

讀哈佛的時候,扎克伯格做了個網站,把兩個女生的照片放在一起,讓哈佛學生簡單地對外貌二選一。

才剛上線不久,哈佛的網路就徹底癱瘓。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學生們都搶著登錄網站,不僅是因為照片都是身邊的熟人,更是因為這成了學生之間最熱的話題。

緊接著,扎克伯格受到別人的啟發,搭建了只對哈佛校內開放的社交網站Facebook。

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奠定了Facebook——

把自己的戀愛狀況、興趣愛好等等資料,寫進資料欄。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幾乎一夜之間,Facebook又成了哈佛最熱的話題。

學生們希望能交到新朋友,也希望能交到女朋友,扎克伯格的這個功能,無疑是滿足了學生們對社交的渴望。

他們能在Facebook上了解對方,和陌生人交友。

這時候,扎克伯格開始征服其他學校。

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如果其他學校有類似的社交網站,扎克伯格就先征服周圍其他學校。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被孤立的學校自然就會倒向Facebook。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里,我們對社交和互動的渴望。

就像片中說的——

「這個網站我每天至少登錄5次」

看看好友的最新動態,看看有沒有人來私信自己。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然而,這也正是這場社交盛宴的可怕之處。

四個字,孤獨社交。

外表,是看似華麗的社交狂歡;

內里,卻是腐壞的個人孤獨。

為什麼哈佛學生都會去玩Facebook?

因為不玩Facebook就像會落伍,和朋友搭不上話。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問題就在於,他們到底是為了交新朋友而玩的Facebook,還是為了能和舊朋友有共同的新話題?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內里的本質都是孤獨。

透過大量的社交和狂歡,緩解孤寂。

《旅行青蛙》同樣如此。

雖然玩法簡單,卻成了社交的新寵兒。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就像是又一場互聯網的社交狂歡,讓人暫時忘記孤獨。

你是因為好玩才玩這款遊戲嗎?

或者換一種問法,如果不是大家都在玩,你還會繼續玩這款遊戲嗎?

這就是十點君想說的第二個問題。

許多人把自己的社交,寄托在《旅行青蛙》這樣的社交遊戲上,或許能讓你和好友有了共同話題,跟上了潮流隊伍。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但,這卻只是浮誇而脆弱的外殼。

真正能走到心裡的朋友,又能有多少?

前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有部提名作品叫《失常》。

男主是有很多粉絲的暢銷書作者。

然而,無論是男主的老婆、舊情人還是酒吧服務生,所有女性角色都是粗獷的男聲,臉都長得一樣。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這樣的設定實在奇怪,但細想之下卻很絕妙。

因為無論是誰,對男主來說都一樣,都走不進心裡。

這就是至深的孤獨患者。

雖然男主有妻兒和許多書迷,不斷受邀到各地演講,到哪都被擠得水泄不通,看上去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但,男主卻常常在半夜,望著窗外抽煙。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遊走在燈紅酒綠的街頭,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可在男主眼裡全都是黑白,毫無色彩。

到了影片最後,男主的半邊臉應聲掉落。

就像扒開了他虛偽的社交面具,表面有血有肉,內里卻只是冰冷的塑料,這個暗喻實在強烈。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一次次刷屏的小遊戲,表面上是狂歡;

其實,我們只是在不斷麻醉空虛和枯竭的心靈。

《社交網路》的最後,這個創造了社交帝國的人生贏家,卻在前女友的Facebook界面上猶豫了半天,最後按下了好友申請。

接著一遍遍地刷新,等待,刷新,等待……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社交產品越來越豐富,人們卻好像越來越孤寂。

永遠騙不了自己。

現任「007」丹尼爾·克雷格,曾經這麼說: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那些人要在吃大餐前,把菜拍下來然後發到他們的主頁上面。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叫上老友一起出去喝一杯呢!

我們用社交產品(遊戲)來緩解孤獨,這無可厚非。

但讓人害怕的是,越來越多人把自己寄托在這上面。

製造自己有很多朋友的假象。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結果哪天心情鬱悶想找人聊天,翻遍通訊錄和好友列表,你都不知道能找誰。

到頭來這又有什麼意義。

有在社交產品上狂歡的精力,為什麼不去約一約真實的朋友?

現實中的摯友,才是緩解孤獨的最強良藥。

你沒有交心的朋友才會養青蛙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遊戲當然可以玩,朋友當然也可以交。

但用這些社交產品逃避現實、麻痹孤獨?

抱歉,這一切的初衷,絕不應該如此。

老規矩,點完大拇指再走。

▼點擊閱讀原文,看更多分類好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