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貼&搖滾專欄第十四期-Crybaby,讓世界律動的踏板

技術貼&搖滾專欄第十四期-Crybaby,讓世界律動的踏板

又是我~搞事情的Fearless。不要問我為什麼要在《歌手》期間發東西,因為勞資根本就不想看這個破節目。前幾天聽了汪峰版本的《普通Disco》,我感覺原來B站的UP聽到之後都會流淚。於是我決定在這波特別亂的時候繼續重振旗鼓寫幾個文章出來。管他呢~

上回說到了Crybaby的誕生和應用,理論知識實在太多以至於那篇文章從科普文變成了催眠曲...emmmmmmmmmm...所以今天我們繼續講述Crybaby的歷史,但是今天的內容很精彩,還有歌單聽哦~下面進入正題~

2

70年代的哇音風潮

在60年代,Jimi Hendrix和Crybaby(其實當時他先用的是King-Vox Wah後來用的Crybaby,但是這兩個一模一樣)的不解之緣,Frank Zappa開始使用哇音踏板,還有60到70年代的吉他手Dennis Coffey,這也充分說明了當年Crybaby到底有多受歡迎。所以今天我要好好講一下Crybaby在70年代到底有多火~

1

英國篇~

這群當年風華正茂的老頭子們就是Cream樂隊了~吉他手就是深情演唱Tears In Heaven和Wonderful Tonight的Eric Clapton了。當年他背著一把SG用著Marshall箱子,比起現在清一色Fender和Martin的他,年輕時候的Eric真的是有夠青澀。在那個時候,一首Sunshine Of Your Love就足夠讓很多年輕的女生對一個少年萌生愛意,可見Cream的魅力有多大。

但是~(劃重點)大家聽一下這首歌~在1972年,Cream樂隊在這首歌裡面用哇音踏板為大家帶來了不同於Jimi的新曲風。

大家聽到了什麼?是不是哇~哇~的吉他聲?這就是Crybaby的功勞了~當時的Eric Clapton用英國土產Marshall和一塊Crybaby在迷幻音樂與搖滾相得益彰的年代中橫行霸道,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當年的吉他之神之一。

說實話這首歌當時並沒有那麼火甚至精選集裡面都沒有收錄過這首歌,但我們的Cream卻直接把哇音踏板借著Jimi Hendrix的力量推上了新高度。如果說Jimi的踏板用得很暴力,就像是切著大塊的三分熟牛排大快朵頤,那麼Eric的踏板就像是下午茶時間在辦公室裡面喝著紅茶吃著奶油蛋糕的紳士。

1968年,英國另一個善於用Strat上面的搖把製造獨一無二的音效的人Jeff Beck也用起了Crybaby,但是他的使用方法又有點不一樣。如果說Jimi是一邊唱歌一邊solo一邊哇的話,Eric只是做一些小點綴的話,那我就可以說Jeff Beck在每一句歌詞中間加入哇音的小solo而且整個效果貫穿全曲的做法也可以說是整個70年代英國搖滾裡面登峰造極的技術了。

英國吉他大師Jeff Beck

這首歌號稱是Jeff Beck在搖滾殿堂裡面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滾石百大吉他搖滾歌曲之一。面對擁有了Crybaby並且用它將甜美的電子管音箱聲音賦予靈性的Jeff,我認為這樣的榜單是值得的。在此之後Strat和Crybaby也就成為了吉他手的高配。

2

美國篇~

接下來我們要把目光轉到美國了~除了美國人Jimi Hendrix在米字旗下混得風生水起,其實那個時代也是美國Funk/Disco風格最盛的時代。啥?不信?難道你沒聽過James Brown和Chic?好吧當我沒說...咱們開始今天的第二段~

說到1970年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我國文化大革命和尼克松訪華了。其實在79年正式恢復邦交的時候,霹靂舞也就自然而然的通過打口碟和留學生傳了過來。而那個時候的嘻哈和舞曲嘛...也就是這樣的~

雖然說沒有哇音但是Nile Rodgers的歌還是蠻經典,我每次試琴和開工之前活動手腕的時候也會彈一下這個lick~好的下面說說那些黑人的Funk~在當時,有一個吉他手綽號叫Wah-Wah Watson,因為只要有他,就有Crybaby的存在。他當年演奏了很多明星的歌曲,其中有Jackson 5的一些作品,美國跨年必唱的Gloria Gaynor的I Will Survive,還有The Pointer Sisters的How Long。其實我覺得他創造了哇音踏板里程碑的曲目不是這些超級名曲,而是他為The Temptations錄製的Papa Was A Rolling Stone(1971,後面簡稱Papa)。

美國錄音室吉他手Wah-Wah Watson

Cloud Nine表達的是60年代末期種族歧視嚴重的社會現象,而Papa表達的卻可以說成是一種對於黑人生活的吐槽。如果說Dennis Coffey錄製的Cloud Nine為後者提供了靈感,那麼我認為這首Papa的哇音就是在之前提供的樣板之上,建立了更加自由而且更加流暢的哇音使用。但是這首歌裡面主角並不是吉他,而是五個人的和聲配合。五個人的聲音各有特點,但是哇音吉他和醇厚的貝斯聲在這個五人和聲基礎之上的添加也讓這首歌裡面的人聲顯得更具有穿透力,配器也更groovy。在我上一篇引用的那部紀錄片中,Watson當時提到了另一部讓Wah Pedal這種效果載入史冊的電影,Shaft(1971)。

演奏Shaft的人名字叫Charles "Skip" Pitts。當年當他像往常一樣進入Motown錄音棚的時候,他拿到了Shaft的吉他譜,之後作者Issac Hayes說他要找一種富有行進感覺的東西。其實在那個年代我們的Funk風格勢頭正勁,而且Chuck也剛剛買了一塊哇音踏板(只可惜是一塊Boomer而並不是Crybaby)準備去錄製LP版本的電影原聲帶。雖然當時Chuck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加很多自己的東西進去,但是Issac告訴Chuck要繼續彈他一直在演奏的八度G音,雖然Chuck並不喜歡這樣的演奏方法,但是他自己也慢慢的對這首歌最後呈現的效果有了好感。於是在當地(芝加哥)的Stax劇院,他又錄製了一個電影版本。而這個時候,他和當地音樂家合作時偶然碰到了這個Crybaby,於是聽到了這樣的哇音之後,他如獲珍寶。這就是Shaft的主題曲在哇音歷史中永遠銘刻的一頁。

美國錄音室吉他手Charles "Skip" Pitts

其實除了吉他這個領域,那個時代的貝斯手雖然當時並沒有廣泛使用哇音踏板,但是在之後的演奏上也顯然使用上了哇音這個效果。(什麼?我又說了一遍?那我還是要說~)比如說當年給James Brown錄製Sex Machine的Bootsy Collins大神~紫色的星星貝斯和星星太陽鏡還有紫色的著裝真的很炫有沒有~(雖然他用的是Morley的哇音)。

美國Funk/Soul/Disco貝斯大師Bootsy Collins

說到美國的黑人靈魂樂,如果不提到美國劉歡,也就是盲人歌手Stevie Wonder的話,那就相當於把黑人靈魂樂上面一個很重要的便簽撕掉了。這個人其實特別多才多藝,會彈鋼琴會吹口琴還會彈吉他,同時上天也賜給了他一副金嗓子和音樂方面的天賦,加之後天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半音階口琴大師,一首Superstition在美國膾炙人口。

在鍵盤領域,其實也可以使用哇音踏板進去。就比如說他的這首Black Man。

雖然鍵盤部分他的哇音效果並不明顯,但是加入了跟隨節拍做出來的相位效果器之後,整個曲子的律動也就跟著出來了。

其實有一句話說得好,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哇音踏板在70年代已經開始有一點泛濫了,再加上Disco的流行,整個80年代的設備就真的變成了...Rack,也就是機架效果器和黑膠唱片的天下。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我是Fearless,下回再見。

吐槽:Fearless

資料整理:Fearless

選曲:Fearless

後勤:Fearless

英文翻譯:Fearless

審(dian)核(tou):高智

POP流行音樂工作室

×

MR. FEARLESS

作詞·作曲·編曲·錄音·MV·推廣

長按上方二維碼

KEEP IT RE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OP流行音樂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汪峰《無處安放》:年過不惑,仍有一顆無處安放的心

TAG:POP流行音樂工作室 |